
拿破仑·波拿巴在征战欧洲时,不但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带回的战利品中艺术品达5000多件,而且每一件都是不朽之作。于是在卢浮宫德农馆二楼一个用红墙围起来的《伟大艺术品展厅》产生。

伟大艺术品展厅

《拿破仑 ·
波拿巴画像》



《拿破仑将军未完成的画像》 作者:雅克 · 路易 ·
大卫


《拿破仑 · 波拿巴在阿克莱桥上》 作者:安东尼 · 让 ·
格罗(1796年)
那不勒斯国王约阿希姆·穆拉特的马术肖像《缪拉骑马像》
作者:埃科尔
《希阿岛的屠杀》 作者:欧仁 · 德· 拉科洛瓦
《希阿岛的屠杀》画中的场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土耳其军队对希腊的希阿岛上的人们大屠杀。图中土耳其士兵表情十分冷酷,希阿岛上一片凄风血雨,屠杀场面让人动容。
当时因为对屠杀场面描绘的过于逼真而受到人们的谴责,被视为油画界的屠杀。此画在当时法国沙龙展上名列第二,展后被卢浮宫收藏。
这位手持武器,表情刚毅的人是画家本人。
《但丁的渡舟》 作者:欧仁· 德拉克罗瓦
是德拉克罗瓦24岁首部提交沙龙展的作品,内容是但丁和诗人维吉尔站在渡舟上,人们紧紧的抓住渡舟向其求救。展出时因条理混乱尔受到非议,但画家凭借作品传达强烈感情的天赋得到很高的评价,展后作品被带回卢浮宫
《但丁的渡舟》局部
《但丁的渡舟》局部
《但丁的渡舟》局部
《何拉第之誓》 作者:雅克 · 路易 · 大卫
《何拉第之誓》源于古希腊的一个故事即何拉第三兄弟被人们认为是英雄。他们从父亲的手中接过长剑,将奔赴战场,与邻国开战却泰然自若。画面把他们的勇敢、无畏、坚毅及对战争的渴望描写得淋漓尽致。
画面的右侧他们的姐妹们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右后方一位妇女双手把两个小孩拦在胸前十分的痛苦。战斗的激情与将失去亲人的悲伤表现于同一画面中。
普桑是法国古典艺术的领军人物,《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是普桑最著名的作品。
阿卡迪亚又名乌托邦,图中一群牧羊人正在一块古老的墓碑前辨认碑上的字迹。阿卡迪亚这句话暗示着即使在世外桃源也逃脱不了死亡的阴影。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梅杜莎之筏》 作者:西奥多 · 杰里柯
画家描绘了当年一场真实的海难,美杜莎缓缓地沉入水中,船长和官员弃船而逃。留下船员和士兵们在海上漂流了十二个日夜。许多人饥饿而死。
作者采访了海难的幸存者,还去了医院的太平间临摹,画面细节逼真、一丝不苟令人感叹,有着新闻报道般的真实。
《梅杜莎之筏》局部
《梅杜莎之筏》局部
《梅杜莎之筏》局部
《梅杜莎之筏》局部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 作者:欧仁 · 德拉科洛瓦
画中的亚述国王被逼入绝境,他面前妻子们尸横遍地,惨不忍睹。国王眼睁睁地看着却无动于衷。据说作品展出后,备受争议,参观者分成两大派,褒贬不一。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局部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局部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局部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局部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局部
《自画像》 作者:雅克 · 路易 · 大卫
《di国卫队受伤的jun官离开战场》 作者 :泰奥多尔 ·
席里柯
这幅画是是席里柯21岁所作的人物肖像画,成功入选1812年沙龙展获金奖。跃动的骏马展现出威武的气息,身穿华丽服装的qi兵jun官威风凛凛。这幅画创作于拿破仑远征mo斯科失败之前,军事力量和权威正是巅峰时期。当时的法国正如画中的皇家骑兵一样气势恢宏。
《di国卫队受伤的jun官离开战场》局部
高昂着头的战马大睁着眼睛,鼻子里和嘴上流着血,作者用最细腻的描绘反映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让人动容。
《受伤的盔甲士兵》 作者 : 泰奥多尔 · 席里柯
(1814年)
《皇家的骑兵jun官》 作者:泰奥多尔 · 席里柯
(1814年)
《皇家的骑兵jun官》局部
《拿破仑在埃劳战场》
作者:安东尼 · 让 · 格罗 (1807年)
画面背景气势恢宏,衬托出战争的场面的宏大与激烈,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生动,特别是拿破仑的面目表情刚毅,周围人物的神态衬托出拿破仑果敢坚毅指挥官的高大形象。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像》 作者:莫里斯·康坦 · 德 · 拉图尔
蓬巴杜夫人身穿淡雅花色长裙,手拿一本乐谱,端庄优雅落落大方,她是启蒙主义者奉行的
zi you主义思想的支持者。
《蓬巴杜侯爵夫人像》 作者:弗朗索瓦 · 布歇
《阿尔斯顿小姐》 作者:托马斯 · 庚斯博罗
(1761—1762)
《里维耶夫人像》是作者安格尔26岁参加巴黎沙龙展的作品。画中的里维耶夫人身穿白色衣裙,手戴皮毛手套安详优雅楚楚动人,年芳十五,豆蔻年华。画作完成不久她就香消玉殒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端庄美丽却永远留在画中。
《约瑟芬皇后像》 作者:皮埃尔 · 保罗 · 普吕东
这是安格尔最后一幅名作,此时的安格尔已经82岁高龄。画中背对我们的与安格尔的《浴女》中人物有些相向。画中的裸体女子千姿百态,集女性之美于大成。
《浴女》 作者
《小浴女》 作者:让 · 奥古斯特 · 多米尼克 ·
安格尔
《大宫女》 作者:让 · 奥古斯特 · 多米尼克
·安格尔
宫女指女子闺房中的婢女。画中女子皮肤光滑细腻,背不的曲线圆润优美。但她的上身被拉得过长,也有人说她的上身多画了一节脊椎,招致许多非议。但对艺术家安格尔来说,营造一种气氛比现实更重要。作者将外形的夸张,凸出她优雅的线条美,也表现出大宫女宁静、淡淡的美感。
《雷卡米埃夫人像》 作者:雅克 · 路易 ·
大卫,1800年作
雷卡米耶夫人是银行家的太太,是当时巴黎时尚社交圈的名媛。身着罗马式白色长裙,她一只手撑着自己,另一只手自然的放在腿上,显示出一种高雅、从容的古典美。
《维纳斯与丘比特》 作者: 许斯特里.朗贝尔 (荷兰)
作于1560年。
罗马神话中美神维纳斯的儿子叫丘比特。丘比特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他是一个顽皮,身上长着翅膀的小爱神,他的箭一旦插入青年男女的心上,他们便会深深相爱。画面上一对鸽子在亲密嬉戏,丘比特拿着箭,抬头征询母亲维纳斯这一箭要不要插下去。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蒂亚》 作者:
吉罗德·德鲁西·特里奥松,
布面油画:200x129cm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岛的国王。他拥有着高超的雕刻技术,并追求完美。出于理想和寂寞,擅长雕刻的皮格马利翁,用一块象牙雕琢出了一座完美的女子雕塑。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热情和爱恋都给予了这座雕塑。久而久之,当雕塑最终完成时,他竟爱上了自己的作品。
皮格马利翁祈求爱神维纳斯赋予这座雕像以生命。维纳斯为他的真诚所感动,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
作者:安格尔(1808年)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
安格尔,描绘的是俄狄浦斯正在回答斯芬克斯的谜题。
《大洪水》 作者: 特里奥松 ( 1806年、
布面油画、法国)
特里奥松是大卫的得意门生,他是跨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被放逐后他成为新古典主义的领袖。
1806年作者创作了这幅《大洪水》。画面以滚滚的洪水为背景下,把一家人在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时刻的求生的欲望描绘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让欣赏者也为其提心吊胆!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这是一幅很有故事的油画。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通称为埃及艳后。是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她让一条毒蛇咬死自己来同时结束自己和埃及的生命(据说研究证明她死于屋大维的谋杀。)
《两只猎犬拴在一个树桩上》作者:巴萨诺.雅各布
(1575年)
《牛棚里的白牛》
2018年5月21日摄于巴黎卢浮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