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林的大门,是清朝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所建。墙上的四个字是仁勇和忠义概括了关羽的一生。


立在大门两侧的石狮子是洛阳现存最大的汉白玉石狮子

洛阳关林位于洛阳市南7公里处的关林镇,洛阳龙门大道旁,是中国唯一的林、庙、冢合祀古代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距今1700多年。占地180亩,殿宇廊庑180间,是国内三大关庙即洛阳关林(埋葬关羽头颅的地方)、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的解州关帝庙(关羽的故居)湖北宜昌的当阳关林(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之一。



青龙偃月刀,高3.50米,重82斤。


仪门

仪门,文官到此下轿,武将到此下马。



仪门前的这两个大铁狮子重达3000余斤。是明代的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揚威六合”是慈禧太后的御笔。

连接仪门的 石狮甬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甬柱顶雕刻大小石狮104尊,百狮百态,栩栩如生,石柱四周还雕刻着四枚铜钱寓意是四方来财。



子母狮,小狮子或藏于母狮的背后或藏于母狮的腹下。





关林内的石狮子造像独特,这些石狮子都好像在笑而且有的背上背着一只小狮子腹部下面还趴着小狮子。大狮子正襟而踞,有的和小石狮嬉戏,有的争球斗彩,有的腹下瘙痒其乐融融,没有庙堂上的拘谨和雄猛。(关林一绝)

鼓楼

钟楼

“
关帝诗竹”是关羽挂印封金离开曹操时亲笔所画 ,是由竹叶 组成的诗句 送给曹操。内容是“不谢东君义,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2007年第一次来关林时,看见这幅画是镶在墙上,比较旧,用玻璃罩着,现在是镶在镜框里,看上去很整洁。估计是仿制。(上)
碑林



以下是关林内的壁画和雕像









二殿,”光照日月“的匾额是清光绪所题。


二殿内的关羽塑像

二殿(财神殿)










关羽土冢前的两座石坊,前面一座是明代钦差太监胡滨所立。写着“汉寿亭侯墓”后面的一座是清代高镐所立。上面写着“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首级依然葬在这里,关羽的“忠义仁勇敢的精神依然长存于人们的心中。

碑亭
碑亭
碑亭造型美观、奇巧,整个碑亭没用一根铁钉。经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巍然屹立。碑亭里有一通石碑,立于清康熙五年。碑额写的“敕封碑记”碑的正面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关林的第二绝)

碑亭后面即是关林的土冢。

土冢旁的石碑

土冢旁的铁狮子

关林内的圆形土冢,占地2600平方米高出地面17米,冢前有石墓门。是康熙46年所立。冢上被绿草覆盖,翠柏成荫。


关林内的翠柏是洛阳小八景之一。

关林奇柏
关林内有翠柏800余株,最长树龄700多年,树干的最大直径达1.2米之多,但是看上去并不笔直挺拔,很早就分叉而且大大小小树枝几乎都是如此,听说有人说是因为关羽的尸体无头的缘故。关林内的这些古柏已成参天大树、蔚茂成林,浮苍滴翠,与关林的红墙绿瓦交相辉映,颇具特色。据说如果有风天登上土冢南望,可看到柏叶舞动,碧浪翻卷,如绿海叠翠,因此关林有“关林翠柏”、“关林滴翠“的美誉。这也是关林的第三绝。



围绕在关羽土冢周围的石像生







千秋鉴 坐落在关林庙前面的广场上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广场周边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