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心态——读《乌塔》有感

(2013-01-17 09:42:10)
标签:

读后感

教育

育儿

四年级

分类: 原创习作(小学)

  http://s7/mw690/6398d28bgd372669d5d46&690
(彬如四岁时的照片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7EN00SIGG.gif

不一样的心态——读《乌塔》有感

 文/陈彬如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里面的事令人回味无穷,让我知道了,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教育与心理。

    乌塔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作者汪晓洁在罗马的某一个旅馆碰巧遇上了乌塔,乌塔告诉她,自己已经去过了七个国家,有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最后还要去希腊。

    汪晓洁很惊讶,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竟一个人游欧洲?乌塔解释说,她在家里已经定好了旅行的各种东西,也准备了三年,为了挣旅费,他会趁周末打工。

    第二天,乌塔要走了,她要去波恩。临走前,乌塔认真对作者汪晓洁说,她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其实,我是十分赞同乌塔这样去旅游的。想现在,这些“小皇帝”和“小公主”们都被宠坏了,不要说国外,就是自己的国家也不敢自个儿走一走。游览国外,即懂得知识,又有了生活经验。

    说起计算,我们比外国人厉害,自理能力,我们就远远比不上了。当作者问乌塔一个人游欧洲吗?她很自然地答道:“当然。”这句话说得平淡,在国外,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中国,人们就要哇哇大叫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来教育一个孩子,中国人抱起孩子爱,不愿放下她,把她捧在手心,当掌上明珠用心呵护;而外国人则不同,孩子摔倒了,哭了,她不管,冷冷地抛下一句:“自己起来。”孩子起来找到了她,她又说:“到院子里自己玩吧!”

    从这个故事中,我又懂了,中国与外国的教育存在的差异。“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只有亲自体会,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最后,我想对中国的大人们说:请你们也试着放开孩子们的手吧!相信我们就是相信中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