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春风总是歌——赵士红读周保祥老师诗词作品
(2023-05-01 11:58:56)
标签:
阿翁居士蟠龙湖文学社阿翁诗稿 |
当周保祥老师把他的诗稿发给我,让我给他写评论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一个诗词路上的新手,哪有资格对一位诗词前辈的作品评头论足呢,何况我于诗词理论并不精通,心情一直很忐忑,直到我读完周老师的全部作品后,也是迟迟不敢动笔。为了不辜负周老师的期望,只能勉为其难。于是我又重新赏学了第二遍,将周老师大作细细品味,感受到了周老师对诗词的痴迷,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理智思考,我想,就把我读周老师诗词的体会写下来吧,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周老师谅解。
周老师把自己的作品详细地分成了几个部分,感悟、题赠、静谥的山村、垂钓蟠龙湖、周郎游记等等,全部诗作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人生的哲学思考,笔力遒劲,眼光敏锐,我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分别谈谈体会。
他的感悟诗《咏绝顶古松》中:“居高只要根基正,何惧东西南北风?”虽然会让人想起郑板桥的“任尔东南西北风”,但借用的很到位,没有一丝违和感,读来有味道,表现出诗人的正直,对人生的态度,不见丝毫媚骨。七律《重回椴木峪小学》中后两联:“当年道士精神暗,暮岁刘郎气色开。欲问炎凉应谢我,不经磨难怎脱胎?” 诗人运用朴实的语言,巧妙地融入典故,反映了诗人的洒脱情怀,对生活不抱怨、不消沉,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那年今日雪前送儿回京》
万径无踪时既暮,心忧远去夜归郎。
燕山别客西京远,大雪飞来白路长。
心与灰云同暗淡,情融夜色共苍茫。
谁人解得爹娘意,游子天涯不断缰。
我仿佛看到了白雪茫茫中,一位慈祥的老父亲,久立深宵思飞远方,对远去孩子的依依不舍之情,雪夜送子图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很有感染力。
《自悟(新韵)》更是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人生的内涵表达了淋漓尽致:
半世执着负苦辛,慰留遗墨在风尘。
是非不入名贤笔,诗句应怜正气心。
岁月人虚还有际,江湖浪险却无痕。
糊涂一点聪明智,莫与庸俗去较真。
尤其最后一句,可以说是透视了人生,也表达出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有其他诗句也足以证明诗人的独具匠心:如《湖滨行(新韵)》:
空余自我任由风,以色示人难永恒,岁月闲情凭水落,春秋无意与花争……,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富有哲理。
周老师的家依山傍水,推开门就能看到波光溶溶的蟠龙湖,因此,他的诗有很多是写自己居住的静谧小山村,把自己的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化为一首首精美的诗词。
《安谧的山村绝句(组诗)(十)》:
空山鸟语韵悠悠,涧下溪声自在流。
小憩花前风醉我,余生有此欲何求。
由眼前景自然地引出对人生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绝不是一个追求功名利禄之辈,他的精神世界在于山水之间,自然地让人感觉到一股清新之气。
《逍遥居》中:
绝顶云横半掩家,林涛摇壑自天涯。
闲来独钓湖中月,兴至游观镜里花。一叶小舟在湖中任意来去,也许缥缈的白云时常会栖落山头,多么的空灵、美妙、惬意。
《怡园随性》中:
明暗空山谷,高低树上床。
红尘惟此静,世外任沧桑。
娓娓道来的文字,慢慢流淌到读者的心头,跟着诗人感受那一份世外桃源中的幽静。
同样,《安谧的山村(一)(新韵)》也给人带来一种轻松的享受,有禅诗的味道,意境深邃。
涧壑鸟啼频,幽幽空谷音。
长藤石径下,斜日小溪林。
妙曲出岩壁,高枝映彩云。
树间三尺地,清露煮光阴。
而《三题椴木峪(新韵)》,则写的洗练,传神生动,读后如沐春风:
银丝玉镜意舒舒,绿树红墙影半湖。
秋色盈林花溢目,山光隔岸水生书。
轻舟野漠烟波月,别墅楼高庭院竹。
莫怪丹青停妙笔,瑶台对此又何如?
《钓鱼者之歌》:
“青山不厌天涯客,宿鸟应怜夜钓狂。”两句幽默豁达,读来让人莞尔。“原野驱车沧海日,浮台静坐板桥霜。”十分形象地描写了钓鱼者的活动和神态,动静结合,虚实相映,自然引出结句:
“渔人足迹无南北,踏遍红尘万里疆。”,可谓水到渠成。
《逍遥居》中:“半是瑶台半是家,仙山四季总生华。” 只十四个字,便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所居之地,对自己家乡的痴爱,所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下联:“闲来浅释湖中梦, 兴至轻撷镜里花。夜卧浮舟融汉海,晨栖白鹤共云霞。”
周老师的咏物诗也别具一格。
《元宵节咏月?》
长空明月照红尘,熠熠清晖色不均。
我借蟾宫灯火色,恩泽赐予暮归人。
元宵佳节诗人思绪万千,当他面对浩瀚的长空,想到的是将月宫中明亮的月光借到手,为夜归人照亮前行的路,结句一出,诗人的厚道无私情怀自然地表达出来了。
《冬荷 》:
冷月凄凄映固潭,清辉犹照一枝阑。
萧寒不改魂桀骜,铁骨铮铮不怨天。
咏物诗最能体现诗人的精神世界,笔下所咏之物,往往是诗人风骨气节不自觉的流露,冬荷的铁骨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呢。
《小院青竹》
几树娉婷垂院门,循环四季总如茵。
无心任尔炎凉甚,有节凭他风雨频。
阆苑枯荣皆幻世,蓬丘冷暖不迷津。
齐天白雪层层覆,蔽我青阴枉费神。
就院中朝夕相伴的青竹而从容写起,诗人没有过多描写青竹的外部特征,而是转入到对人世的思考,不管风雨如何,炎凉如何,我自傲然屹立,既是写竹更是写人。
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作为一名诗人,不光要从书本上汲取营养,还要多亲近大自然,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写出与众不同的诗句篇章。
《游张北草原》:
“谁把天庭绿墨翻,青风漫涌蔽浮岚。”
诗人将一望无际的草原绿色比作绿墨,墨是黑色,然前面加一绿字,似无理又觉得有理,想象奇特大胆,气势不同凡响,读后令人震撼。
《嶂石岩印象》:
“叠嶂石岩万卷书,风刀雨墨著鸿儒。”将嶂石岩比喻成经过风雨洗涤的万卷书册,在我的面前立即就呈现出象书卷一样竖立的山峰,可谓十分形象,足以证明诗人观察细致,大自然的美景给了诗人无尽的营养,诗人便回报给读者美妙的遐想,美好的情趣。
《登高(组诗)》
拔地奇峰入汉津,银河水阔钓金鳞。
昆鸡徒有烟霞志,野鹤何无日月心。
步履登穿云万壑,衣襟挂满梦层尘。
途中多少风流客,未到终极已眩晕。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山峰高耸入云,可以到银河去垂钓,气象之开阔让人为之一振,接着从虚外着眼,用昆鸡和野鹤作对比,暗示了诗人具有心胸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尾联又将意境升华,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其二
曲径寒霄处,登临视野殊。
云横天际涌,风动万山呼。
水阔波光眩,路遥飞雁孤。
凌空观世界,胸气旧时无。
颌联写的气势磅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诗人登高远眺,看到的是云涌天际,风动万山,临风而立,思绪万千,在登览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得出凌空观世界,可以一畅胸襟。
周老师的题赠诗饱含了对老师、对诗友的真挚感情。
咏竹兼赠小院樵夫老师(二首)
恩感乘凉一树荫,参天拔地更虚心。
高枝不入阳春景,绿叶千秋直到今。
(二)
精典华章耐苦吟,天南地北遍知音。
我来小院求真谛,夫子传书抵万金!
小院樵夫老师,是诗人在百度空间结识的诗词达人,对诗人多有赏识与提携,因此诗人以诗感谢,一句夫子传书抵万金,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真诚谢意,也看出周老师是一个特别重感情重友情的人。
周老师的诗词内容丰富多彩,集写景抒情明理为一身,而且绝句、律诗和词都能涉及,技术手法上也相当成熟,更有许多妙句,比如:“野渡轻舟泊院外,满屏星月伴梨花。”诗人善于联想,描写细腻,生动鲜活,空灵超脱,景象优雅,
读起来趣味十足,生动形象,这和他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密不可分。他总是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各种方法,让他的作品增色不少,有画龙点晴之妙,增加了文采。
《秋望》尾联“
“秋枫色美温如酒,醉得山神满脸红。”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写法,既形象又传神。比喻可使事物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而拟人是把物当成人来写,给它赋与生命力,更加生动,活灵活现。想必周老师深喑此意。
结构严谨,对仗工稳一直是周老师追求的境界。虽然诗词界多有不以词害意之说,但我认为这只适用于神来之笔的妙句,不能作为不遵平仄的借口,既然是格律诗,当然得按照要求来写,就如同下象棋,不按棋谱规矩来,那就不是象棋了。
比如这首《摘桑葚儿》:
绿叶招摇猎猎风,高端圣果势兴隆。
桑枝拽我危崖坐,间隙依身峭壁空。
绮梦从来圆尽力,凌云自古奋劳躬。
红尘美味时时有,常在崎岖路上逢。
结构十分严谨,首联总体布局,颌联笔峰回到当前,生动地描绘了采摘桑葚的细节,颈联宕开,虚笔婉转:“绮梦从来圆尽力”,最后用富含哲理的语言完美收官,同时照应了首联高端圣果势兴隆,就是告诉读者,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竭力攀登,不辞辛苦才能有所收获。
当然,周老师的诗稿中佳作很多,我只是以我个人的眼光谈些体会,可能十分肤浅,希望周老师不会怪罪。最后把我的一首拙作送给周老师:
读周保祥老师诗稿有寄
诗田俯首苦耕耘,风雨沧桑情自真。
笔润宏篇见豪放,窗涵碧水远浮沉。
青衫菊袖登高意,云岭松边放鹤人。
一叶小舟堪自在,阴晴不碍入湖深。
作者简介:赵士红,网名漫步者,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承德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女工委副主任。狼社成员。作品发表在《中华诗词》、《燕赵诗词》、《承德诗词》、《诗选刊》等各种刊物中。在全国、省、市诗词大赛中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