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混元三教九流图”释解

“混元三教九流图”出自明朱载堉之手,集中反映了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融通三教、合会百家的博大襟怀。 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自称“三教中人”。明乐律学家、历算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朱元璋九世孙。“混元三教九流图”中,最外围的“大圆”包裹内部“三教”(中圆)与“九流”(小圆),用意明显。准确地说,大圆应称作“混元图”,表示一种终极性或本根性的旨归。从宇宙论上说,“大圆”寓意宇宙大化原始返终,周流六虚,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均为此大化中之“沧海一粟”,同源异流。三教九流从特定角度、层面展示了这一流转过程,而其本源则浑然一体,圆融无二。中间的圆圈应称作“三教混元图”,其外围巧妙地与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的长者融为一体,造化天成。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三教圣人的区分仅以简单的“头饰物”(准确地说,佛教人物并无“头饰物”),而其余部分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源)的深刻含义。中间最小的圆圈应称作“九流混元图”,置于长者手中的画轴中间。此图由九片轮状型叶片(或花瓣)绕圆心组成,呈逆时针旋转。“九流”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为先秦学术派系,后泛指各种学说与思潮,九片叶轮(或花瓣)或有代表“九流”之意。九轮转动不停,寓指“九流”圆融无碍,或借花瓣长开不谢,寓指“百家”恒久流传. 朱载堉“混元三教九流图”笔法圆畅,构思精妙,一改三教“鼎立”的布局,将三圣融为一体,仅以三个圆圈就勾勒出如此丰富、重大的内容,别出手眼,令人叫绝。“混元三教九流图”用意更深,抽象程度更高,哲理性也更强,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混元三教九流图”合会三教,融通释道,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与海纳百川的勇气,少林寺历千年而不衰,正是三教文化孕育的结果。儒、释、道三足鼎立,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长江大河。http://s1/mw690/001P4IeMzy6U5UK3r20f0&690
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
前一篇:嵩山木雕传承新阶段
后一篇:嵩山木雕深受外国专家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