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集集团2011年度股东会纪要
(2012-05-27 18:12:27)
标签:
转载 |
中集集团2011年度股东会纪要
【转载】
(价值人生网原创)
原文地址:http://bbs.v6.com.cn/viewthread-85051.html
今年股东会,老麦开场就讲,这次把主力团队都带来了(除赵庆生外地开会未到),集装箱板块的副总刘学斌,集瑞重卡的李胤辉,海工板块的于亚,车辆板块的李贵平,能化装备板块的高翔,财务部金建隆,资金管理部曾北华以及董秘于玉群。老麦讲,目前我们正在朝着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前进,所以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能够为中集的事业创造价值的干部。老麦自己讲他自己希望到2017年中集到1500亿的收入,进入世界五百强,目前公司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制定中。他自己去年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公司制度、流程的梳理,让公司的管理更加简明、高效;二是人力资源和团队建设,这次高管的整体亮相想来也是老麦要秀的去年工作成果之一。
大家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重卡、海工、集装箱以及土地这几个业务方面,基本是各板块老总负责解答,老麦做补充。期间,老麦也讲了公司的整个战略布局和展望。
一、海工业务
关于海工业务的亏损问题,于亚坦承去年的目标没有达成,老麦也坦言平台的技术难度、综合要求以及烟台来福士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有点超预期,认为这个业务需要时间来成长(期间小插曲,一老哥问:麦总,海工会不会放弃?老麦答:你什么时候看到我麦伯良会放弃?)。海工的阶段目标是今年接单到15亿美金,目前已经接了5个多亿美金,财务上会采用更稳健的方法,预计这块的销售收入会体现在未来两年。类似南海的事件对海工应该有正面作用,工信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已经提及来福士有批量生产的能力。目前的问题,在于前面订单的延迟交付导致后续订单的延后,以致有产能空隙,而固定支出无法降下来,所以导致依然亏损。
二、土地
前海55万平米土地,政府改变规划,正在与政府商谈中,老麦表示没有听过政府要收回的事情;太子湾的规划已经接近尾声,明年应该有明确的说明;青岛和上海的地都已经改成商业用地,青岛方面已经与政府达成协议,正在操作中。
三、车辆业务
车辆业务去年7亿多利润,世界专用车市场排第一;在美国有4亿美金的业绩,在美排名第4;欧洲去年1亿欧元,在欧洲排名第9。德国在投资建厂,预计年底投产,将在今年的车展高调亮相,正常的话,两年左右,欧洲的销售可以达到3亿欧元,排进欧洲市场前3。国内外巨大的差距以及国内物流行业的崛起将为车辆业务的发展提供机遇。
四、集装箱业务
今年总的销量不会太大,干货箱与去年相当或略差,毛利率会比去年略少,应该在15%左右,钢板的波动不大,所以下跌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二三季度销售旺季,赢利肯定会改善。集装箱现在全球的市场需求不到产能一半,但好在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中集占绝对的市场份额,二三季度的订单做不完,但是也不敢释放产能。但至少在9月份前,肯定是逐月增长的态势。
五、LNG业务
大逻辑是天然气发展带动装备需求。目前关注的几个方面:一是完善产能,这个对中集来说问题不大,提升产能1年半载就可以做到;二是完善产品线,主要是低温和高压两块;三是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目前国际市场业务3个亿左右。
六、重卡业务
去年产了2000多辆车,卖了1000多辆;今年全年目标8000台,已经完成2000台,虽然压力比较大,但是目前没有调整年度目标。目标是争取明年不亏钱。LNG重卡是重要的战略方向,希望利用重卡各股东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LNG重卡市场。
老麦的战略总结
目前有四大板块六小板块,四大板块:
1、集装箱:未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增长这块业务还会增长,但是幅度不会太大;冷藏、模块化的空间比较大;中集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提升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
2、车辆:空间很大,份额低但也是机会,欧美是个问题,但国内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大机会。在营销和服务方面大有可为。
3、能化装备:重点在气体装备这块。
4、海工:需要时间,先解决自身的能力问题。随着全球海洋工程的发展,未来的增长空间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而是几十年、一百年的问题。
小板块:
1、金融租赁公司,去年已经有三四亿的利润;
2、房地产,青岛、前海、上海、太子湾这几块都变成商业用地;
3、物流装备,正在研究部署;
4、集装箱服务业,正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还不够清晰;
5、轨道车辆,正在努力取得相关资质;
6、重卡的未来,在思考中。
或有遗漏或误差,请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