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泰:纠结的自立
(2011-12-03 11:46:06)
标签:
杂谈 |
山东鲁泰:纠结的自立
- 作者:潘红英
- 来源:《天下网商》
- 发布日期:2011-07-25 14:46:47
早在1995年,自主品牌格蕾芬便已诞生,如今线下门店已达到30多家。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开到100家门店才可以创造下1~2亿的销售额,那么开上1000家,也就创造一二十亿的销售额。这跟每年高达七八十亿的贴牌现金流比起来,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新的战略布点,股东天平肯定会偏向后者。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在外贸这一块由于三年以上的老客户订单保持在80%以上,安然无恙的鲁泰开工率依然保持在100%。这一事实也使得股东的天平毫不犹豫地偏向贴牌。
但尽管如此,刘石祯还是意识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贴牌继续做大的同时,品牌依然要同步推进。
单纯从产品质量来讲,一件集鲁泰高端色织面料和制造工艺于一身的格蕾芬衬衫可以卖到5000元的高价,跟日本的日清纺、意大利的MONTI等世界高端衬衣品牌不相上下,甚至还略胜一筹。
鲁泰的杀手锏产品其实是“C300”极品衬衫,就是将一股线分成300支细做成,世上能做到的“只此一家,决无分号”。目前只是部分欧美高端客户订货,鲁泰将这部分人称为“ABC”,是出入只坐“A380”空中客机,开车只开“Bentley”宾利,穿着“C300”衬衫的家伙。
曾有日本服装专家称格蕾芬为“中国纺织界的茅台酒”,所言非虚。
然而在中国,衬衣高端市场依然是个“极窄市场”,即使阿玛尼在中国内地的标价最高也就2000元左右。同时衬衫也是个“极窄市场”,在两重“极窄市场”下,要做自主品牌实属不易。
选择市场切口如此之小,一路走得不紧不慢的格蕾芬注定要经历一些波折。
2007年,鲁泰集团旗下的北京思创全盘接手了格蕾芬品牌的市场运营。此前该公司还一直负责美国箭牌在中国区的运营,由拥有服装品牌运作经验的新加坡人黄青云掌盘。
黄青云当时的思路是在箭牌近400家直营店铺中直接铺格蕾芬的货,有现成渠道干嘛不用。其实,黄青云犯了一个错误,让两个定位如此不相同的品牌放在一起,省的渠道费却是以侵蚀格蕾芬的品牌形象为代价,得不偿失。
如今,调转回头的格蕾芬重新寻找目标消费群,最终决定在年800万以上人流的机场铺店,定位商务人士。
另外,在2009年,借着电子商务大势,鲁泰决定在线上完成大众自主品牌布局——鲁泰在线和佰杰斯淘宝商城旗舰店先后上线。
对于鲁泰来说,贴牌制造成为蜕变为隐身巨人的垫脚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成为其向着品牌之路奔跑的绊脚石。他要做的是找好“制造”与“品牌”的平衡点,多结网的同时,也尽量不让自己结的网绊住自己。
从贴牌制造OEM到设计制造ODM再到品牌制造OBM,这条路究竟要走多远,鲁泰暂时并无明确答案。不过对鲁泰来说。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一切也才刚刚开始,希望尚在,机会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