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不自信的原因
(2011-07-04 10:48:15)
标签:
襄阳家庭教育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襄阳少儿培训襄阳儿童情商 |
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孩子害羞胆小不自信?)
2、身体不健康
身体不健康会导致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互动中,产生技不如人的感觉,也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可能使孩子找到做不好事情的客观原因。
孩子到了3岁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就在这方面有了敏感性。绝大多数的女孩对于自己的外表都不满意,总觉得自己的外表有缺陷,常常会说:“我太胖了”、“我的鼻子太大了”、“我的皮肤太黑了”。爱美是小女孩的天性,但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表又会给这些小女孩带来麻烦,心灵也常常处于极度自卑之中,大大减弱了自己的自信心,甚至连自己都开始不喜欢自己。
4、学习成绩不好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高手,有成绩第一的孩子,也必然会有产生最后一名的孩子。面对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通常采用数落、表扬别人家孩子、甚至责骂棍棒的方法。孩子长期听家长表扬班上学习第一的孩子,时间久了自卑心理逐渐形成,开始自己放弃、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就是很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信心饱受打击,早已消失。
5、孩子天生内向,胆小的性格。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不合群,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往往对遇到的事情表现出退缩行为,而不愿主动去尝试。不敢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不愿与小朋友交流,在被遗忘的角落,孩子会失去自信。
有些幼儿学习不扎实,当新知识一出现,他只明白其中的一点,便说"我会了",而不深入学习,学习很浮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因技能达不到而放弃。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1、专制型家庭
专制型家庭的特点是父母威信占绝对地位,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生活,家长有绝对说了算的权利。家长对孩子不信任,也就不会放手让幼儿去做事情,他们往往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孩子稍有错误就会受到指责,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幼儿往往很没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也就无自信可言。
2、溺爱型家庭
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家庭类型比较多见,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孩子往往有两种表现,一是缺乏自信:溺爱型家长往往对孩子包办代替太多,保护过度,什么事都想到前头,什么危险也都预防在前头,这样不仅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一旦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二是盲目自信:由于娇生惯养,虚荣心强,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而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无论对与错,都以赞赏的口吻或神态加以认可。长此以往,便给孩子留下"我是对的,你们都得听我的"等印象,使孩子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盲目的优越感。但由于缺乏锻炼,孩子的能力并未得到相应发展,以至于遇事不敢尝试,表现出退缩行为,实际上也无自信可言。
3、忙碌型家庭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往往有些家长忙于事业而对孩子冷漠。这类家庭的特点是家长与孩子接触时间少,以至于孩子与家长与外人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成人的恰当指导,孩子的探索与成功得不到成人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因而同样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心。
有些父母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和别的孩子比较,而且喜欢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以此督促孩子学习。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但经常生活在父母横向比较下,幼儿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而很不自信。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还是拿孩子的优点和别的孩子的缺点比,都是错误的。前者让孩子自卑,后者使孩子自负,不能让他公正地确认自己的价值。
6、没操练却希望卓越表现
家长在看护孩子过程中千万注意不要把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人家孩子可能准备了很多年,因为孩子绝对有互相比较的心理。
慢慢让孩子把该学的学完就可以了。我们家长为孩子设立不适当的目标,不懂孩子在同龄人中竞争策略。盲目要求孩子,人家的孩子练了九年的提琴,你都没有练过,去和人家比,这样绝对不行!这样等于我们逼孩子跳过他们无法跳过的坎,最后孩子伤了自信心!
7、没准备就匆忙上阵
做为人生的向导,在孩子参与任何活动之前,你都要告诉他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生理的准备、心理的准备、物品的准备这些都是你要告诉他的。
否则,孩子挫伤的是他的自信心。
8、失败的阴影,或形成的负面心锚
孩子如果在心中有负面心锚,可能他在做体育运动、舞蹈动作时出现失误,大家开始嘲笑,这种耻辱的感觉他记住了。理智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可是一旦做关键动作时这种感觉就出现了。焦虑、脸红、心跳、没有面子……这些感觉出现导致动作失衡,最后做坏了,结果大家又是一顿嘲笑。
学习、考试都是这样。比如你到台上讲话,由于没准备好,语无伦次,观众开始嘲笑。你可能特别敏感,把这种感觉记住了,可能导致一辈子都不再上讲台说话,因为一站到台上,你就会心跳,然后语无伦次。这种负面的阴影如果无法去掉,那么终生无法突破。培养自信心的49种方法(二)
人的局限来自于自己的脑海。如果孩子有过失败的阴影,或者观念中有上限,那么他就无法突破。一个小时记住30个单词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可是如果他的观念里认为不可能,那么他就真的无法记住。
破坏性批评是说评的矛头指向了人本身。
一个孩子迟到了,家长说:“这么多人在等你!通过这件事,表现出来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仅仅因为一次迟到,孩子的“人”被他最在乎的人否定了!
所以说,破坏性批评是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大杀手!
10、成人对幼儿态度和评价的随意性;
老师、家长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幼儿在与成人交往中,成人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幼儿从这些镜子中看到自己,继而判断他们的所见所闻。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就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孩子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最大教诲就是时时发现和克服自己的弱点,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他人的重视和信任。如果反映的内容良好,幼儿则会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反之则会推断自己毫无价值,不仅破坏了物质环境的美丽,而且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
12、消极情绪;
孩子被批评了,在班级里或是在家里受伤害了。假如这种消极情绪连续21天,就会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他的体内不是分泌良性的激素,而是恶习性的激素,这使孩子身体发育受到极大的限制。
父母要引发孩子的良性情绪,乐观、向上、快乐、幸福、宁静……人生来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从痛苦的角度去感受世界,那他的人生就太悲惨了!
找到依赖,最后,形成不良的思维模式,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13、自我价值严重缺乏;
孩子在0-3岁时缺乏关爱,他在人前始终无法建立价值感。这时父母需要通过关爱、确认一些行为重新确立自我价值。一个人自我价值如果缺乏到极端就会导致他犯罪。因为他认为自己无价值,所以也认为别人无价值。无价值是对别人进行攻击伤害的前提,这是犯罪心理学上的公理。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有重要价值的,他不可能学坏,因为他会感觉有太多事情要做,他怎么可能去伤害别人呢!当一个人认为人是无价的,能不敬畏生命吗!
14、强迫孩子做事;
当人感觉被强迫时,是没有自信可言的。如果孩子感觉被奴役被支配,自信心就受到严重伤害。这是父母直接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伤害。
15、成人对幼儿交流的权威性和不平等性
在家庭中家长是权威人物,在幼儿园老师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家长和老师有时也会手持特权,随便使用各种词汇,尤其是使用限制幼儿思路和行为的词和否定言行的词。如:你不会做,不要去碰、你像小猪一样笨,这样的事都做不成等。成人的头脑里有这种“非此即彼”的意识,用“不”字给孩子画出行为界线。另外,成人用“应该”一词来衡量和指导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忽略了孩子在客观状态下进行的创造,即没给孩子留下自我调整步伐的机会和空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轻者批评、否定,重者训斥、讽刺。幼儿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的环境中,孩子倾向于形成“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做任何事会缺乏自信。
16、过多灌输,幼儿缺乏探索的机会
在教育幼儿方面,父母和教师常常低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对幼儿灌输过多。灌输使幼儿不仅缺乏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而且缺乏动脑筋思索、猜想的机会,而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不经过亲自思考、操作和实践,是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的。
17、父母对孩子的独特性欠缺认同和欣赏,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意见视若无睹,他们会用这种话堵住孩子的嘴巴:「小孩应该有耳没口!」
或「爸妈知道什么最好!」通常小孩把这种不认同视作对自己的轻视与不尊重。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这种表现代表他们不够自信,所以才想要维护自己的立场。
20、有些父母过于看重金钱和物质,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这种价值观,而被物质生活所束缚,努力奋斗和打拚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这导致他们多数会为金钱而结婚,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父母离异的家庭而言,孩子无疑成了受伤害最大的人;当看着别人的三口之家出现在游乐场、剧院、海洋馆时,不可避免的会让单亲的孩子羡慕、想念自己的亲人,有失落感,产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有时候父母情绪不好,难免会对孩子说些过激的言语,如,我一个人养你容易吗?类似这样的话虽然家长不经意,但却对孩子的心灵伤害很深。
22、经济条件成长环境
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所不同,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在给孩子挑选用品时档次、价位也可能相对较高;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则会量力而行。而小孩子间多少都是会有攀比的心态的,长期看着别人家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自己的好时,就会对自己产生自卑,觉得自己的拿不出手。作为家长,应该从小灌输正确的思想,让孩子学会满足,经济条件的好是远远没有上限的。攀比思想使不得。
缺乏自信心已成为独生子女的综合症。现在90%以上的幼儿家庭是封闭阳台、封闭走廊、层楼重锁,他们不缺吃,不缺穿,唯独缺少自由和玩伴,在调查中发现这样的幼儿存在一些共同的现象。
(三)学校方面:
一些老师为了满足家长需求,为了做到安全第一,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不允许孩子做着、换那。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不仅是他们缺乏了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游戏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而这样更容易遭受挫折、失败形成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