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公园中轴线上的祭天建筑


标签:
原创摄影惠风和畅天坛祭天建筑分类:行·摄 |
天坛公园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祭皇天上帝和正月行祈谷礼的地方。
天坛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北至南分别为皇乾殿、祈年殿、丹陛桥、皇穹宇和圜丘坛。
天坛建筑布局巧妙,设计精巧,色彩协调,工艺高超,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图1
位于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皇乾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库,原为6间黄琉璃瓦顶。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改为5间,命名皇乾殿。清乾隆时又改覆蓝瓦。现为5间,座于汉白玉石栏围护的台基上。
图2 皇乾殿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图4 皇乾殿。
图6 皇乾殿精美的描金屋顶。
图7.祈年门位于祈年殿南侧,面朝丹陛桥。明朝时被称为大祀门、大享门,原为绿琉璃瓦顶,清乾隆时改称为祈年门,将门改为蓝琉璃筒瓦顶。
8
丹陛桥位于祈年殿前,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长360米、宽30米,因其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丹陛桥南北走向,将圜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图9 皇穹宇三座琉璃瓦的大门。
图10
图12 殿内开花藻井青绿基调,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图13 圜丘坛位于天坛的最南端,外面有两层圆形围墙,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