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别城市的喧嚣,邀三五亲朋到自家的菜园里感受农家生活,收获亲手栽下的无公害蔬菜,体验田间的惬意……这是许多都市人的“农家畅想”。也因此,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在许多地方应运而生。但小小的一亩三分地,真的能安放下都市人的“田园情结”吗?
都市人的“田园之乐”
在西安城区通往秦岭的马路两旁,分布着许多大大大小的私家菜园。笔者随意走进一家,只见一大块耕地被小栅栏、田间道路整齐地划分为若干小块,每块都插有个性化的名牌:“小高农场”“飞飞庄园”“可儿菜园”,妙趣横生。而每块地里栽种的品种各有不同,这边向日葵迎着骄阳,那边玉米秆傲然挺立,一旁的黄瓜挂在枝蔓上。不时有人在田间穿梭劳作,年轻的父母手把手给孩子指导耕种,欢声笑语不断。
笔者了解到,西安的开心菜园每块面积15平方米-30平方米不等,一年租期价格大约在800元左右,包含了种子、农具、灌溉用水、田间管理、日常养护等所有费用,收获完全归消费者所有。
“开心农场”遭遇“无趣”瓶颈
“开心农场”并不是人人都觉得开心。年初受朋友影响在西安城南租了一块菜地的郑锦,如今已经很少去地里照看了。起初兴致勃勃的他坦言自己
“热情已经消散”。“为了几根黄瓜、几棵白菜,开一两个小时车过来,费时费力,连油钱都不够,渐渐地也觉得挺
‘无趣’的。”郑锦说。
在西安南郊一家农场里,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来种菜的人许多都是“三分钟热度”,来几次之后兴趣锐减,有的
“菜烂到地里也不来摘”。“城里人的休闲需求比较多,咱们这里只能种种菜,也不能提供其他的服务,活动单调,时间一长有些人就觉得没意思了。”工作人员表示。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的一项调研也显示,缺乏政策支持,没有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范围狭窄,是当前现实版“开心农场”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而这些问题也削弱了其对消费者持续的吸引力。
专家建议:多渠道满足都市人的“田园渴求”
采访中笔者发现,对许多消费者而言,种菜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回归田园、亲近绿色的心理诉求。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康建议,“开心农场”是一种“体验经济”形式,管理部门不妨积极面对这种新形式的变化,适当从规划、政策层面予以调整,支持这项产业的发展。
也有专家表示,“开心农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抓住消费者“休闲”“放松”的心理,不能陷入就“种菜”论“种菜”的简单思维当中。延长产业链,丰富旅游项目,做到正规化、品牌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把菜园搬进家里,安放都市人内心深处的“田园渴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