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买菜的和种菜的面对面
(2011-05-07 16:50:13)
标签:
孙杨欢安龙农会取消资格环境污染严重时尚 |
分类: 食品安全 |
入冬后,孙杨欢陆续收到一些投诉。菜的品种少,送来的都是便宜菜,菜的品相也不好。
她一一跟对方解释,我们不用大棚,不用化肥激素,只能种当季的菜,菜的品相也不会很漂亮。当季的菜在市场上自然便宜。天气冷,菜的品种也跟着少。
理解的总是大多数。不理解的,孙杨欢会劝他们选择超市里大型有机农场生产的品相更好、品种更丰富的蔬菜。她称这为“筛选顾客”。
选择,基于信任。
而在当下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重重的中国内地,信任是需要重建之后才有的。
与国际上的CSA组织相同,国内几乎所有的CSA都会努力让食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面交流、相识,最好是相熟。
每周,小毛驴农场和青蓝合作社都会有自己的开放日。公众、组织的份额成员都可以前来参观。
几年里,接待了一批批参观者的小毛驴核心人物石嫣熟悉外面人来到这块土地上的反应,“成员们来了很容易感受到农场的不同。用了农药的农田一走近,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但是这里没有。”
“你绝对不可能弄虚作假。成员们、公众、媒体都可以来到我们农场上,跟田间地头的农民聊天。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农户配合着撒谎。开放日里,很多份额成员会带着家人过来参观农场,看农民劳作,这都能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感。”
孙杨欢总是记得开放日里的一个家庭,孩子伸出小手指向一棵蔬菜,昂起头向父母问没完没了的问题。细心的爸爸用力拔出萝卜又不动声色地轻轻插回去,转身让年幼的女儿感受亲手把萝卜从地里拔出来的喜悦。
爱农会的下乡活动,因合作农户的多样而主题丰富。“赶鸭子上架”、“看禾苗返青”、“捡土鸡蛋”,一天的体验活动内容常有更新。
农户们也被邀请到爱农会自己的餐馆里,来自马山的农妇拿着榔,围着石槽跳起了古老的打榔舞;横县的农妇开口便唱起了采茶山歌;武鸣的大叔用壮语唱起对歌。
随身带来的自家收成上,都挂一个小竹牌,正面写着重量,反面则写着是农户名字、所在地、生产时间,有的甚至贴着动植物生长时田间的美景照片。
不认证,靠彼此信任
有趣的是,北京、上海、广西、广东、四川的几家CSA组织,在面对建立有机农产品购买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感时,态度高度一致:
不认证,依靠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来维系信任。
四川郫县安德镇的安龙村,在村里高家的带领下,有9个农户用CSA模式耕种。高家的高清蓉去年5月在北京参加消费者合作社大会上,自述安龙村农民的CSA经验:
不做认证,一方面因为认证很花钱,另一方面,我们那边有个农村是有认证的,是政府主导的,我们和消费者去参观,结果发现1000多亩的地连堆肥都没有,大家就明白了,其实他们只是进行含量上的监测,仍然没有彻底有机化。
我们的消费者也没有要求我们做认证,完全靠彼此信任。周六、周日都是用来和消费者交流的时间,周一到周五是农耕时间。配送时,我们用袋子装好,谁家的、谁种的都写好。他们也不会太讲究分量什么的,从来不问。也不是没有麻烦,——若是与数家农户合作的CSA组织,如何保证分散的合作农户不用化肥、农药、饲料?
高清蓉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们靠自我监督,但这也不容易。各家农户自律程度不一样,确实也有不太上心的,我哥哥亲眼看到过有人上农药,就停了他一段时间。”
爱农会也用类似的办法,请农民间相互监督,几次违规后,就取消资格。被取消资格的农户眼看着爱农会用远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别人家东西,心里也后悔。村里其他人该怎么做,心里也有了数。
“我们在寻找农户时,会从几个方面看他是否适合:为人诚信;坚持CSA(社区支持农业)理念中互信互助的原则;农业投机分子不予考虑;有适合养殖的场地,并有种养结合传统。”刘胡佳解释,“合作久了,我们跟农户,双方都不要求书面的协议,全凭长时间的交往建立起来的信任来做。”
更像乡土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方式。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购买者,对于CSA这种模式,都正在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