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特点与区别:
1、以主栽果树种类与品种为主,兼栽其他多种适宜的观赏花木,兼具果树生产、观赏花木、草坪覆盖地面的自采、观光、游憩多功能的果园(树种多样的特点)。完全不同与常规果园光栽果树一种、是纯粹的果树生产园
2、以主栽果树种类品种为主,拉开主栽果树间的空间距离,配栽多种不影响主栽果树的通风透光,反而更有利于主栽果树及其他多种配栽花木的生长发育。完全不同于常规果园的密闭型,高度集约化果园的种植方式。(大空间、高风光的特点)
3、以主栽果树种类品种为主,兼种多种与之对应有益的花木、草坪形成园林式的果园。完全不同于常规果园那种单纯种果、单纯生产的果园(风景园林式景观果园的特点)。
4、以主栽果树种类品种为主,多功能、高功效。(高效益——生产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法治精神效益的特点)
二、定植密度与方式(如图1、图2所示)
1、主栽果树的密度与方式:
(1)普通型果树:以“组”为基本单位,每组3、6、9棵,12—15棵方式:三角形、梅花形。假若12棵或15棵一组则方式如:四个三角形或三个梅花形,诸如此类进行灵活组合为益。也可由此再组成多种图案。
(2)矮化型果树:也同样以组为基本单位,每组可9棵、12棵、15棵、18棵、21棵、24棵等如此3的倍数进行组合排列定植即可。也可由此再组成多种图案。
2、观赏花木的定植密度与方式:
原则上不论乔化或矮化果树都要配备与其相适应的高低合宜、冠幅大小适中,花色与常绿树种最佳的树种进行配植,距离以每株或每三棵,或每五株不等为主栽树种单位(乔化者株数应少为佳,矮化者以3—5株为佳),配植灌木类(有高灌、中灌和低灌)花木,每棵花木四周再配植多种季相、色最佳的草花或低矮灌木花卉,达到高矮相间,稀密相配,巧妙结合的目的。(只是注意“浇阳”与“浇阴”树种花木的选择与定植的方向位置便是。)
3、草坪草的播栽密度与方式:
草坪草是在主栽果树和配种花木的冠下所有空间进行播栽与配置。基本上达到并实现“见缝插针”、“地面全覆”的目的。
三、中国现代化果园结构的果园种植图形:
在果园结构最佳模式的核心基础上,形成大地果园种植的最小单位。用最小单位再组合成大地果园的图形。果园大地图形可以依据当地的地形、地势、地貌设计多种多样的果园图形。但必须具有以下多种设备和果园设计原则。
1、形成大地果园景观和园林风景的特色。(景观园林)
2、以果树为主、四季花香、万古常青的特色。(美丽风景)
3、便于主要果树生产、丰产、优质的特色。(便于生产)
4、要有旱涝保丰收的田园设施的特色。(灌排方便)
5、要便于旅游者出入方便的特色。(小区交通)
6、要有自采者游憩观光的特色。(花丛立卧)
7、要有小卖部、冷饮、小吃的特色。(买卖有便)
8、要有水冲式便厕的特色。(卫生便厕)
9、要有和风景旅游主道相连的特色。(交通设施)
10、要有日夜都能自采、营业、携便的特色。(灯光设施)
11、要有便于旅客风雨防灾确保安全的特色。(防灾避险)
依据以上特色与设施要求、形成大地自采式、风景园林式的果园,愚者自行设计的果园图形有几种启示性的图形供实际生产者参观。
(1)平原果园图形(A)
(2)平原果园图形(B)
(3)平原果园图形(C)
(4)平原果园图形(D)
(5)平原果园图形(E)
(6)平原果园图形(F)
(7)平原果园图形(G)
(8)洼地果园图形(H)
(9)丘陵果园图形(I)
(10)山区果园图形(J)
无论哪种地形地势均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原则上8米一株,3—5株一组,在各种果、花、草的不同高度上进行不同空间的组合,充分体现出:“高果、中花、矮地被”,在果花间种形成梅花图案,地下用草坪铺垫,形成现代化的观光果园的壮丽景观。
以上各种果园大地图形总的特点和特色是方便游客自采、观光多功能的果树观光(旅游)工程。
果树观光旅游工程是现代化农业具有一定超远意识的特殊农业形态,也是现代化农业与其它农业融合而产生的多功能、大作用的特殊农业形态,它将不久便成为(或者终将成为)本世纪的一大产业,是一种“无烟的绿色景观工厂”和“绿色银行”。观光旅游果园既能提高果树的综合效益,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既是果园的公园化,又是果园的创新和升华,既是果园公园化,又是公园与果园有机结合的现代化产物。所以,现代化果园结构的新型果园,既能为广大居民生产出新颖、奇特、色香味俱佳的无污染,绿色、有机果品,满足人们尝新、尝奇、尝特、尝优的欲望,又能减轻果农卖果难的压力,更能得到比常规生产多出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上百倍的经济效益。特别指出:观光果园又能为居民和旅游者增添文化、生态、科技知识,促进当地观光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果树也与防风林,用材林一样能净化空气,保持生态环境优美,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小气候,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和优化环境质量。特别是春花欣赏,花香四季,科夏常青优美宜人的风光园林,更能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提高全民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促进和提高全民的环保健康意识,真正成为全民和子孙后代的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各地应该说领导到全民都要转变理念、观念、观点,领导高度重视,抓住极佳优势和机遇,花大力气,用大功夫,投大资本,建优质工程,以增添景观,招商引资,换取最大经济,生态、生产、社会政治、精神、文化多种效益功能。望能为早在我省及全国各地逐步实施为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