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蝇成金》的幕后花絮

标签:
靳任任馆陶县苍蝇点蝇成金采访财经 |
分类: 财富故事 |
选题通过之后,采访的中心人物靳任任就生病住院了,这样一耽误就是两个月的时间,等到9月份,她身体恢复之后又开始东奔西跑,忙她的事情,无暇接受采访,约了几次,时间都没能落实。这时我开始怀疑,这个小女孩养苍蝇是不是养得不好,躲避我们采访呢?毕竟小姑娘还不到22岁。同事也劝我,苍蝇那么脏,那么小,拍摄很困难,放弃算了。
做了两期别的节目之后,我还是放不下这个选题,一方面对小姑娘养苍蝇这件事很好奇。另一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文案工作,发现苍蝇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昆虫,几乎浑身都是宝,而人们对它的了解太少,误解也太深,我们有必要给苍蝇正正名。于是我又开始给靳任任打电话,那段时间经常跟她聊养苍蝇的事。其实她对接受媒体采访也有顾虑,开始很拘谨,聊了几次之后,随着彼此的了解,也放得开了。她对养苍蝇的每个细节都讲得头头是道,听她这么一讲,我都快学会养苍蝇了,也就打消了放弃的念头。
虽然我们聊得不错,可这苍蝇怎么养的还从没有见过,天气这么冷,苍蝇会不会很少呢?我们设计的画面能拍到吗?毕竟过去没人拍过苍蝇。我们又有了新的顾虑,在火车上,我和摄像师高岩一直在想象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而一到那里,我们的一切顾虑都烟消云散了,在靳任任这个庭院养殖场里,我们想拍的东西样样都有,苍蝇一笼笼整整齐齐,蝇蛆、蛹繁殖得非常多。我们非常兴奋地开拍了,几乎都忘记了我们拍的是让人恶心的东西。
拍摄中插曲也不少,靳任任的家乡河北馆陶县王桥乡西留庄村是一个偏僻的自然村,也许从来没有上过电视,我们一进村里,村民都很好奇,我们拍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有的还兴奋地说“我们家的鸡被拍了”,“我们家的牛被拍了”。他们还主动为我们指路,帮我们拿架子,表现得非常自然、淳朴。这是我们在拍摄其它节目中很难见到和体会到的景象。
在拍摄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这个村离县城有30公里,每天我们早出晚归,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第三天晚上就在我们拍完之后,那辆运行了十年,经常“大喘气”的二手奥迪终于坏在路上,罢工了。唉!很对不起县委宣传部,这可是他们唯一的坐骑。(不过也许坏事变好事,可以换辆新车了)
天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杜荣骞教授也很让我们感动,当时他刚刚做完椎间盘突出手术,可是他还是同意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只能安排在他的家中,一进家门,让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在家还拄着拐杖,行动很不方便,也不能久坐,我非常过意不去。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头一天我给他发的采访提纲,上面的每一个采访问题,包括数据,他都经过查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亲自输到了电脑上,打印了满满4页纸,可见他这两天几乎没怎么休息。节目中那严谨、通俗而精神饱满的采访,都是他忍受着病痛挺过来的。(他的这种做事认真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另外摄像师高岩为这个片子也忍受了不少,苍蝇房里的味道和做阿米巴运动的蛆,回味起来怎么都不会让人舒服,难怪他一回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洗衣服呢。后期制作李鹏,连着几天面对苍蝇和蛆的画面,还得精益求精,饭量明显下降,真够难为他的,也不知他的体重是否有所减轻。
做完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最难克服的是自己心里的障碍,只要战胜了自己,一切都变得简单了。(对于我来说,这个片子的等级,收视率已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我已经尽力完成了它,我会争取下一个片子再进步一点。)
当然,最令人佩服的还是养蝇姑娘靳任任,养苍蝇一养就是4年,每天与苍蝇在一起,还乐此不疲,她的执著精神让我想起了阿甘:认准目标就去干,不管成功与失败,也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一直干下去,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2005年1月7日晚20:30,央视十套走近科学《点蝇成金》将向您讲述靳任任养苍蝇的曲折经历,展示苍蝇的新奇画面,以及苍蝇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相信看了这期节目,您将对苍蝇有全新的认识。(编导:冯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