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千年古肴---鹧鸪炙

(2011-03-29 22:42:20)
标签:

马王堆

《本草纲目》

随息居饮食谱

食疗价值

吴都赋

美食

分类: 惊世虫疗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千年古肴---鹧鸪炙
   在祖国南部各省的山地灌木丛和草丛中.生活着一种觅食谷粒、豆类及昆虫的小禽鸟。古人说其“形似母鸡”,“鸣常自呼.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因其“鸣云钩舟格磔”,故名”鹧鸪”。

    鹧鸪不仅体型奇特、呜声奇丽,而且还是一种食疗价值极高的禽乌。古人对它早有认识.唐朝的孟洗曾说,鹧鸪肉“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清朝的《随息居饮食谱》也称:鹧鸪肉可“利五脏.开胃,益心神。”

正因为鹧鸪具有上述食疗价值,故而至迟在西汉时,鹧鹄已人馔。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号汉墓中,发掘出写有“赞炙姑一笥”字样的竹笥木牌。据已故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考证,“炙姑”即“熬鹧鸪”。熬在汉代为油煎之意,“熬鹧鸪”即“油煎鹧鸪”。

    煎鹧鸪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是风靡江南上层社会的佳肴,左思《吴都赋》云:“鹧鸪南翥而中留”。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被贬后.作有《放鹧鸪词》一首,此诗虽是诗人以即将被烹食的鹧鸪表选自己向往自由的心情,但从中也可想见古人烹制鹧鸪的情景,不失为鹧鸪入馔的珍贵资料,柳诗云“楚越有乌甘且骥,嘲嘲自名为鹧鸪”。开头两句,便写出了鹧鸪的产地,肥美的肉质和称谓的由来。“绚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置覃,羽毛摧折触笼折.烟火煽赫惊庖厨”。这是说用网罗提来了鹧鸪,这回它想逃也逃不了,厨房里烟火缭绕,就要烹鹧鸪了。“鼎药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这两句写出了厨师做好了准备工作挽起袖子要宰杀鹧鸪。“齐王不忍觳觫牛,筒子亦放邯郸鸠。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因。破笼展翅当远去,同类相呼莫相顾”。这几句是说.齐宣王不忍看将要被宰的牛惊恐畏惧的样子,赵国的简子在邯郸于正月初一将臣民进献的鸠乌放了。这两个人正当有权有势的时候,还怜悯失去自由的动物。何况我自己的处境就和这鹧鸪一样,哪能不对它同情呢?

    明清时,鹧鸪作为南方名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南人专以炙食充疱,云肉白而脆,味胜鸡、雉”。

    现在,福建有名菜“香酥鹧鸪”,当是古代鹧鸪炙之传承。其做法是:鹧鸪宰杀后.剁去头、脚、翅.将净肉切成五厘米大的方块,用淀粉蛋清糊抓匀,下入热油中炸酥,烹入用白酱油、绍酒、白糖、味精和香油等勾成的芡汁即成。装盘时配上时鲜.色呈棕红,骨酥肉香,营养丰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