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我去年底第一次在电视新闻中看到《阿凡达》的消息时,像以往见过的许多好莱坞大片的造势宣传一样,我并没有太多地注意它。http://s5/middle/6391030fh807cb316f604&690在这个盗版碟卖得比美国租碟片还便宜的“潘多拉”乐土,历来任何国际大片在街边小摊的发行与院线的上映时间几乎是同步的。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时还是完全的意外。没想到的是这个好莱坞大片这回却在2周内就在中国一举打破了3亿人民币的票房,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把前一阵由“明星杂烩”带来的票房纪录一举击破。而达成这种势如破竹之势的居然既没有上到事业单位下到街道的派票,也没有用到中国全部的院线。出人意外的是这一切都来源于从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默默无闻IMax三维影院。说实话我之前在上海的来福士上班,要不是《阿凡达》,我还真的不知道原来旁边的和平影院是一家IMAX,更有甚者,我居然是这次亲眼目睹了围着马路排队买下月电影票的宏伟场景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偌大一个上海,就只有这么一家IMAX影院。
《阿凡达》再次给了大家一个坐进电影院的理由,给日薄西山的电影行业带来了一线希望,那么《阿凡达》现象究竟告诉了我们些什么?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变化哪(当然我指的不是去潘多拉星球)?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感觉一定有不少创意公司这些天正在冥思苦想,想下一个作品能否跟上这股潮流-我们生活在一个追赶“热点”跟风“概念”的时代。昨天看到的杂志,已经在分析《阿凡达》的秘密,正在剖析影片背后用到的技术,可以想像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创意产业也会很快投资这些技术,再加上风险投资,中国的《阿凡达》也许指日可待、、、
不过,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这个事件: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它所处的生命周期应该是任何技术也无法改变的,最近与一位在纽约学编导的朋友闲聊,他提到:现在拍一部电影更多的是编导的一个愿望,就像之前歌星总想出个唱片一样,而我们都知道唱片今天的命运。在我看来,电影应该会继续存在,但肯定不会再有昔日的辉煌。千万不要被这位从天而降的天神《阿凡达》现象所误导,http://s1/middle/6391030fh807cb6f9ee90&690以为只要把平面升格为立体,那电影院从此又会门庭若市,每次大片发布都会出现排队买下个月电影票的盛况。其实对于创意产业而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想象力-想象力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不然即使把吊钢丝的飞侠从平面换到立体,最多也只是一时的视角新奇感,要不了多久就会产生视觉疲劳。
说到创意,也许与美国人“肤浅”的四百年历史相比,我们中国有着太丰富多彩的五千年悠久文明。所以我们的创意主要关注焦点都集中在了古代,什么《赤壁》、《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奥斯卡曾经一度被张艺谋的视觉艺术所震撼(张导的美学视角是举世公认的),差点给了我们一个外国片奖(最后失之交臂),但在之后连篇累牍地收到我们的古装报送之后,终于倒了胃口。于是乎,古装进而转过来继续在这个有国学底蕴的大国大行其道,我们偌大一个中国也因此多年来一直被古装剧娱乐着。http://s9/middle/6391030fh807cba9b03d8&690
窗外的大幅广告牌正在为《孔子》造势,周润发嘴角那一丝微笑依然与20年前《上海滩》的许文强如出一辙,只是昔日它给人感觉的是一位初涉世大学毕业生的翩翩风度,而今天在《孔子》中剩下的似乎只有一缕轻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