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双学位的一点看法

(2009-12-08 15:35:00)
标签:

杂谈

关于双学位的一点看法

最近大二的很多人都在考虑双学位,这段时间也不断地有人向我咨询双学位的一些事情,也和很多人谈了很多自己的一些关于双学位的看法,现在大致整理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纯属个人感受,如有什么不妥的话欢迎反驳,以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我自己学的是武大经济的双学位,当时做出决定的时候也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和老师的意见。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我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武大经济和法学,想去武大是因为想感受另一个不一样的大学,丰富自己的学理,事实证明武大的老师风格还真和我们学校不一样,少了一份华科的严谨,却多了几分学人的学究气,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在引进大师上而不愿把钱投在修大楼或者买仪器上,我们上课的教学楼就是“落成于1957年”,当时我们看到楼上的那行字的时候那才叫心寒呐。有意思的是,我们报纸的前两任主编分别学得是武大经济和武大法学的双学位,可惜陈涛当时在香港,只是在QQ上和他聊了一些基本的情况。

 

关于学科本身的基本情况更多的我还是向老师了解的,之前采访过的经济学院的卫平老师和我的政治学启蒙老师梁木生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信息和建议,尤其是梁木生老师。其实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尤其是学这个学科的老师,他们对这个学科的把握肯定比其他人都要清晰。除此之外,我当时还去听了经济学和法学的课,课下也和老师了解过一些情况。要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海量地了解自己和要做出选择的事物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双学位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人兴趣。我自己选的是经济学也是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后来才发现,我学双学位之前选的选修课大部分都是经济学方面的,博弈论、国际金融、运筹学。与此同时也读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比较推荐的一本是《看不见的心》,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写的,好像是中信出版社出的,学校图书馆里就有。这本书是一本经济学的爱情小说,绝对可以让你一口气看完,又可以学到很多经济学知识,从宏观上把握这门学科。

 

窃以为,双学位的学习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宜实不宜虚(空)。说实话,本来我们新闻学的学习已经够空泛的了,再去学一个虚的专业岂不是更空,对丰富自己的学理没有好处,而且如果说要做研究的话,我自己也是更偏向于做实证研究,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里面最偏向理工科实证研究的学科,曼昆就说“经济学才是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说这些对于其他的学科并没有丝毫的贬低之意,因为这确实是由不同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比如现在流行的“XX管理”学,个人认为管理类的专业的话太空了,和新闻一样,很难学到实际的东西。相反如果有实际的经验再去学习的话可能会事半功倍,现在很多企业老总去学EMBA就是一个例子。

 

二是宜“宏”不宜“微”。不要希望能从双学位学习上面得到太多的东西,其实重要的还是对整个学科的把握和对自己思维的训练。我自己学了近一年的经济学,最大的感受倒不是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对自己思维的锻炼和判断力的提升。因此学双学位还是建议学一个宏观一点的一级学科,如果学一个二级学科甚至其分支的话就太具体了,比如金融、国贸相对于经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学习双学位是为了考研的话,学了经济再去考金融的研的话就很好啊,但是学了金融再去考经济的研的话恐怕就有点难咯。

 

很多人担心经济学双学位对数学要求很高,说实话,经济学研究确实对数学要求很高,很多经济学家都有着很深的数学背景甚至是数学家出身。但经济学双学位是不会学数学的,如果学到中级或者高级宏微观经济学的话,可能一个经济学原理会用数学的东西描述,要求理解数学模型的证明,但是双学位学习更多的是用文字来描述,而且老师也不会用本专业学生的要求来要求双学位的学生,所以综合来说经济学双学位其实不需要很高的数学知识。当然,如果你有很好的数理思维的话理解很多东西就更容易了,学起来也会事半功倍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很大的篇幅是在说经济学的好处,大家千万不要受我的蛊惑都去学经济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来决定。毕竟每周末6、7点起床到武大上课确实是很难坚持的。如果是有一群朋友一起学的话应该会容易坚持一些,我们学院这届就有十几个人一起学武大经济,我们一般是6、7个人一起去武大上课,还是挺怀念的。不过现在教室里上课的人都越来越少了,我们上课也从最初包两辆面的到现在一辆出租车都经常拼不满了,我自己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两个礼拜没去上课了,诶~~罪过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