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叔热到肖传国,华科大怎么了?
(2010-10-15 12:48:19)
标签:
杂谈 |
华中大怎么了?
过去的几个月无疑是华中大知名度提升最快的几个月。在外和陌生人提到学校的时候,往往我先报上华中科技大学,别人一脸迷惑,接着赶紧补充——就是根叔的那个学校,对方立即明白。
日前,一篇《这样风口浪尖上的华中科大多点好》的帖子在人人网上热起来。文章梳理了几个月来我校遇到的几大新闻事件,从根叔热到清退研究生再到肖传国事件,认为学校在这样一系列好事坏事中都处理得很好,“不引领潮流也将是困难的”。文章是一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人写的,首先发表于新华网江西频道,估计是被若干HUSTer贴到了各大论坛。
又估计是受了这篇文章的影响,华青在讨论选题的时候提到了“华中大的起起伏伏”,并让我就此写一篇评论。不知道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很反感这样一个提法,后来细想确实如此,一向低调奋进的华中大怎么就处于风口浪尖了呢?这个“起起伏伏”更是无从谈起。
说实话,根叔能这么热,实在出乎我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外,不排除学校故意策划的可能。因为李校长的演讲风格几乎年年如此,每年还会开展数次校长见面会,只是今年被媒体放大了而已。很多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往往刻意渲染,还经常添油加醋:根叔明明是站在主席台上对着稿子念的稿,却硬要说成站在学生中间声情并茂地脱稿演讲。其实一个校长能不能脱稿演讲并不重要,因为一个成功的校长并不一定要是一个成功的演讲家,而在媒体看来这似乎很重要。
在我看来,李校长是华中大低调实干精神的一个典型代表,与其说根叔影响了华中大,不如说华中大滋养并成就了根叔。
再说清退研究生,其实每年我校都会清退大量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官员企业家等知名人士。今年为什么这么引人关注呢?恐怕不仅仅是里面有一些高官和奥运冠军,更主要的是前面根叔热引起的马太效应——有名的高校更有名、受关注的高校更受关注,估计以前只有北大清华的清退计划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了。
肖传国事件则完全是一个个案,而且要知道打人和学术造假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媒体在这一事件中更是乐此不疲,就连我一向颇为尊敬的《南方周末》也没能免俗,硬是将这样一起学人失德失控引起的普通刑案上升为“中国科研体系、学术评价、乃至司法、社会环境的痼疾与畸变”,虽然笔者不敢肯定事情就是表面上这么简单,但是从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中看不出南周所说的事件本质和“学术江湖”,看到的只是记者臆造出了一个所谓的本质。
有人在热烈的讨论肖传国事件发生后学校应该怎样公关应对,而笔者认为,不去公关恰好是最好的公关。一个简单刑事案件警方自然会调查清楚,法律自然会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这样方能显示出华中大的气度。
这样看来,一向低调奋进的华中大突然处于封口浪尖确实有些意料之外,因为在这三件事上,媒体都有些刻意渲染和关注过度了。一个学校小小举动都曝光在公众眼下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就“起起伏伏”。同城的武汉大学去年经历那么多“风口浪尖”,也不见大起大落啊。
华中大怎么了?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地惊呼。可以想象,未来的华中大还会遇到或被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而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作为一个成熟的学校,她的首要任务则是继续戒骄戒躁、低调奋进,当若干年后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之时,那时候的新闻才会更加地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