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红袍

(2024-08-30 14:55:47)
分类: 暮年拾忆
    “大红袍”很早就听说过,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地在福建武夷山,关于大红袍的秘密,知之甚少。我虽然不是很喜欢喝茶,但是对茶文化颇有兴趣。能在大红袍的产地,亲眼看看大红袍,该是多么荣幸的事情。
      今年春夏之交,我们七八十岁的老人,乘坐列车双卧七日游,奔赴厦门武夷山鼓浪屿永定土楼游览,了解大红袍,认知大红袍,机会来了。按照我们的要求,旅行社特意添加了大红袍景区,我们都很高兴。
      我们在福建尽情享受旅游快乐,武夷山九曲漂流,竹筏山水间,饱尝了武夷山的灵魂和精髓。下午地接导游员张俊兴,带领我们游览大红袍景区。
      张导向我们介绍:“大红袍,名枞茶树,属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然而,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大红袍的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我们的立足点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既是一个游览景区,又是大红袍生长繁衍的祖地。不虚此行,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大红袍的知识。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品质最优异者,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武夷名丛中数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名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
       福建省武夷山的母树大红袍,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武夷岩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间绝无仅有的茶类活化石。由于它的神秘玄妙,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以一睹芳容为快。
1998年,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拍卖,竟价高达15.68万元。2005年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第五次拍卖,拍出了20.8万元的天价。更是蜚声四海。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茶叶技术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科研攻关,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无性繁殖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本的优良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可以推广。
       张导说:“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改进工艺,武夷山大红袍已得到空前的发展,它已从历史名牌,一跃成为行销世界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全国各地武夷山大红袍经销店,均能买到产自武夷山的武夷山大红袍产品,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喜欢喝茶的朋友走时,可带上一些本地产的地道纯真的大红袍。”大红袍
       来大红袍,认大红袍,观大红袍,不虚此行。
       听大红袍,赏大红袍,买大红袍,收获满满。
       旅游,带来快乐。旅游,增长知识。武夷山一行,最大的感悟,茶文化——大红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鼓浪屿厦门行
后一篇:立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