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数学儿歌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曹丽慧

(2010-01-04 22:05: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儿歌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

九江小学    曹丽慧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入门和较为枯燥的学科。如何让他们在数学教学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呢?在实践教学中,我体会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体会数学的乐趣。其中,数学儿歌在教学中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由于儿歌它常运用拟人、反复、重叠、对答……等形式,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低年级学生能在这种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中,体会到美感、愉悦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10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枯燥、无味的算式变得活泼起来,让学生在计算时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采取了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10的加减法。“19好朋友,28一起走,37不分离,46手牵手,55是一家,两数一起凑成十”。儿歌中把这些数字拟人化,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势,在愉快的心情下,自主的就把有关能凑成10的两个数记住了。而且儿歌一旦记住,也不容易被学生所遗忘。在后面教学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又可以运用这首儿歌,让学生很快的学会运用凑十法计算相关的算式。学生如果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得数,在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儿歌巧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新知时,所有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而达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如果能理解、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那么就算是一节成功、有效的课。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新课的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注重,不过好的情景导入能让一节课变得更加新颖,让学生更有兴趣,让课堂教学更具有表演性。但很多学生只是在门外看热闹,根本没有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对知识的小结却为不少教师所忽视。好的小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得以系统概括和深化,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所以说,对知识点进行小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一步。而如果所有的小结都用学生很生疏的语句来概括,学生一定不容易掌握,更容易遗忘。不妨想想打破常规的小结方式,把重、难点知识归纳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记住整节课的重难点。

如,在二年级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时,学生对于大数的读、写(特别是数位上有0的数)非常困难,但由于这个知识是重点,必须掌握。那如何让学生在新课的教授中,就能很快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呢?如果利用儿歌“读数、写数高位起,有空位0来占,中间有0读作零,末尾有0不读出”就能很快的突破整节课的重难点,小结出整节课内容。

三、用儿歌巧解数学中的难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它的很多难题都需要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而

得出答案的。但这并不代表数学是一门死板的学科,其中有一些题目难而有趣。既然是难题,就是要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难题时,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和愉快呢?

例如,在练习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题目:“用一个4,一个8和一个5,组成三位数,最多能写几个?”对于学生来说,都能写,但是很少学生能写完整,这样就成了一道难题。如何能够完整、快速的写出来,就成为了解决这题的巧妙之处。在教学中,我尝试编写了“定最高位,变后面数”这样简单、明了的一首儿歌,就能快速攻破这道难题。定最高位是4,改变后面数的位置,那么可以写出:485458:定最高位是8,改变后面数的位置,那么又可以写出:845854;定最高位是5,改变后面数的位置,那么又可以写出:548584

这样,不管今后出现有几个数组成其它的数的难题,都可以运用这句儿歌,就能巧解出答案。

总之,低年级数学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知识特点,巧妙运用儿歌的形式穿插于教学中,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