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数学教师赛课评课

(2009-12-25 13:22:50)
标签:

杂谈

循名师足迹,探有效课堂青年教师赛课评课

 

989日开展的“循名师足迹,探有效课堂”教研活动,离我们渐去渐远了,记忆也慢慢模糊了,但有许多亮点与精彩一直萦绕于脑,越来越清晰、鲜明、凸显出来,这是值得回味、效仿、借鉴甚至珍藏的,这也是本次活动最有价值的东西。我将学习的体会与感悟与大家分享。

以“循名师足迹、探有效课堂”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赛课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和形式。打破了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大力提倡模仿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经典课例,可以有所创新,也可以“依葫芦画瓢” ,以“经典”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品味。在“高位”上示范、引领。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8位老师都在用心演绎着名师的智慧,用情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效果是很明显的。

这8位年轻数学教师在假期,特别是在近一周内,借阅了多本全国特级教师优质课录像带,通过观看、比较、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名师课例,然后反复观看、仔细揣摩、用心体悟,择善而从之。在这个参悟的过程中,收获肯定是颇丰的。

8节课涉及五个年级,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等领域。邓如意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点纯数学的意味,是一节很难把握的课题;雷慧老师执教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一节计算课,一般在这种公开课和赛课中很少有人涉足,因为它属于隐性类型,课堂的气氛不容易调动,用这种课型参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唐超、占乐清、陈晓晨三位老师执教的,属于实践活动类型,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奥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渗透其中,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这8节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短短的两天,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这8位教师敢于、勇于承担的精神和勇气是值得称道的。

这8位年轻的老师,个人素质高。如向秋玲、陈晓晨,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课堂表现还是蛮老练,不慌张,不怯场,教态自然大方,让人感觉很舒服。虽然工作刚刚两年,已经具备了优秀教师的必要潜质。

8位老师的准备都很充分,揣摩课例不用说,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也是颇费一番心思的。多媒体的合理运用,经济、实效,充分展示了课堂有效性的手段多样化。

注重知识背景的介绍,数学文化的渗透与熏陶。如曹丽慧老师分数的发展史,占乐清老师抽屉原理的中外历史故事以及抽屉原理发展与完善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

都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生动活泼、轻松和谐。教师精神饱满,态度亲和,教师指导细腻、丝丝相扣、层层深入。学生活动充分,体验丰富。这是张扬个性,注重实效的课堂,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不乏精彩纷呈之作。

印象特深的当属邓如意、唐超、占乐清执教的三节课。第一天赛课结束,我食堂值班,曹伟老师问他爱人的课怎么样,我说比特级教师上得好,这还真不是谄媚之言。邓如意老师这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性非常清晰。老师从容不迫,始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学生的思维进行细腻、具体、有效的指导和点拨。简单说两个细节,打开红外线小电筒照到墙壁,成为线段;一头出窗外,这是射线;出窗外,成了直线,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延伸到无边无际的宇宙之外,直观、具体、鲜明感悟到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第二个细节,老师说,你怎么在这么大的纸上表示出线段,又如何表示无边无际的射线与直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啊,画呀,并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给同学们创造的机会,搭建了一个抒发的平台,利用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本节课的亮点。给学生的空间越大,课堂的精彩可能更多。

两个小男人的课,轻松活泼,气氛和谐,幽默风趣。正如师生沐浴着春风,围坐一,侃侃而谈,少有拘束,没有挂碍,顺畅灵动,春意盎然,思绪涌动。占乐清我是比较清楚的,为这次活动,舍得付出,虚心好问,试教后,拿着笔和纸,楼上楼下,往来奔波,请教一个又一个老师,对原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私下也为唐超老师惋惜,有大师的风范与神韵,可惜少了一点努力。态度影响高度。

尽管8节课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有一些名师的影子,但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改进的方面。

更多的老师是简单的从“形”上去模仿,没有更多的从这些“形”的背后和深处作理性的思考、揣摩,没去分析名师们这样做的意图何在,为什么这么处理,如果我也这么设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吗?名师课堂中有些并不是先预设好的而往往是神来之笔,这些要有一定的条件和契机,并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有些精彩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如果把它照搬过来,那就有些不伦不类了。预设越全面,可能生成的越多。

有些老师是在走教案,本节课的总体目标比较明确,但每个板块的重难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合适,心中没底,所以感觉指向性不明确,跳跃性很大,有时甚至觉得莫名其妙。

适时、适度、适宜的激励与表扬,男老师比女老师做得略好点。

多媒体的作用显而易见,但传统的板书也不容忽视。用匡主任的话来说,“手要勤”。因为有些重要的,难理解的内容,仅仅凭语言,对大脑的刺激不大,声音容易随风而逝,或者左耳进,右耳出甚至充耳不闻。而板书就克服了声音短暂的缺陷,可以给大家更鲜明的印记,更充裕的时间去理解、思考。

学习、模仿、借鉴、积累、践行、反思、修正、总结、完善、提升,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从这次活动中,在这些优秀的年轻老师身上,我深有感触。你们有大家的潜质与风范,不成为名师会是一种损失。当然这要更多的积淀,在模仿中创新,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超越,让自己专业化成长道路越走越顺,越走越长。

    泛泛而谈,个人管见,偏颇之处,欢迎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