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的家  强的国 (散文/原创)

(2012-02-27 08:58:27)
标签:

点灯的心

平陆百合花

文化博客

新浪草根名博

吉林

散文

情感

教育

小说

分类: 百合花博文

富的家  强的国
●文/吉林(百合花/原创)

    每当看到父亲健步如飞,一天比一天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样子,我总会想起我的奶奶还有我早逝的大伯。
    二十多年前,大伯突发心脏病,在用手推车推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医院后,大伯却停止了呼吸。医生说,如果有辆车能及时地将大伯送至医院抢救,大伯应该有机会生还的。祸不单行,几个月后,我的奶奶因为脑出血,在镇医院进行抢救,昏迷一周后,奶奶还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撇下了她的几十个儿孙,撒手西归。
    父亲兄妹七个。我不知道奶奶与大伯的去世在叔伯们的心底掀起过怎样的波澜,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遗憾或痛悔。但是,直到现在,我都一直认为:是捉襟见肘的贫穷,缚住了我的叔伯们尽情尽孝的手脚,让他们无法痛快淋漓地表达舐犊恩情与手足情深。否则,一周的时间,他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母亲送到县城或者市医院去治疗呢,哪怕只有微渺的希望也比眼睁睁地让死神夺去自己的母亲强啊?!如果当年有电话,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大伯也许依然健在。
    去年八月,父亲也得了脑出血。妈妈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不到十分钟就赶到的救护人员及时地给父亲输上氧气,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深夜一点见到父亲的时候,父亲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那一刻,我想,难道,我刚刚六十岁的父亲,也要步奶奶与大伯的后尘,猝不及防地,就要离我们而去?看着桌子上的病危通知书,望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我不相信,命运会如此残酷。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开始打电话,向朋友咨询了解这种病的相关知识,最后,听从亲人与朋友的建议,我决定将父亲转到市中心医院。在市医院,我又一次在病危通知单上签了字。那一刻,我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与颤抖,因为,我觉得,只要父亲一息尚存,我就不能听天由命任其生死,我要让父亲接受最好的治疗,我要与死神争夺父亲。十四天后,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父亲病情稳定后,我又将父亲转到市里最有名的康复中心接受治疗。在康复人员的努力下,父亲的意识逐渐清醒,肢体也慢慢有了知觉,有了力量,慢慢能坐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如今的父亲,能不间断走近十里路,父亲的气色甚至比发病前还要好些。便捷的信息,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术,不仅让我们赢回了父亲,还驱散了压在我们心头的父亲从此瘫痪卧床的阴影。
    二十多年前,面对危在旦夕的奶奶,我的叔伯们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只能信天由命,祈祷死神手下留情,让自己的母亲逃过一劫吧?囊中羞涩的他们,也许有人产生过送奶奶到更好一些的医院接受治疗的念头,但这样的念头可能只是转瞬即逝。因为,在那贫瘠的年代里,谁,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呢?家家都是那么穷,看病的钱从哪里来?即便是借,朝谁家借?在那谈“钱”色变的岁月里,贫穷,是他们的软肋;贫穷,让羸弱不堪的叔伯们,缺失了决策的信心与行动的力量。
    二十多年后,父亲看病的巨额花销,因为享受国家的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政策,自己只承担了一少部分。父亲住在医院里,每个月还有两千多元的退休金照拿不误,父亲因此可以更加安心地养病康复。在这日益繁荣昌盛、民生殷实的年代,我的父亲,有了与病魔抗争的条件与资本,父亲也因此有了第二次生命。
    二十多年前,面对病榻上的奶奶,唯一在外工作的小叔想必也是束手无策吧?他能做的,大概也只有祈祷与等待吧?去世前,小叔原本说好要接她去省城的,但是,他们家一室一厅的小屋实在局促紧张,堂弟又面临毕业考试,为了儿子的学习,小叔只好将接老母亲的事往后放放。谁料,这一放,竟成了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那四五十平方米的职工单元楼困住了小叔孝敬老母的孝心。短短几个月后,“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惨痛教训在这个大家庭里再度上演。阴阳两隔,孝心难再,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隐痛!三个多月后,见到小叔,透过他苍老而憔悴的容颜,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悔恨与无奈。
    二十多年后,爸爸住院,小叔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爸爸的病情,一再嘱咐我们让爸爸住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让我们不要担心医疗费的事情……而我,则通过电话,通过网络,协助医生,为父亲的治疗提供最好的方案支持。如今的我与当年的小叔年岁相当,却衣食无虞,有房有车,我可以随时接父母公婆一起小住,经常带他们外出游玩散心。坐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我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自在地成长发展,在这和谐幸福、国泰民安的时代,如何能够健康、快乐、开心地生活,如何能最大限度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与价值,成为我每天的努力和追求!
    二十多年前,除小叔在省城外,其余几个叔伯都在农村。年少的我,一直生活在父辈们为一头牲畜甚至一锅一碗而导致的无休无止的纷争中,总记得他们经常召开家庭会议就分家事宜或分配不公的问题进行讨论。小时候,我很厌恶他们这种家庭会议,因为,儿时的我,更渴望来自一个大家庭的温暖,渴望来自我的叔伯婶娘们的疼爱与关怀。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总是争执不下?长大以后,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贫穷惹的祸,我甚至想我们常说的“穷吵”一词大概就来源于此吧?那时候,贫富在我眼里,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记得那时候,父亲哥几个每年要给爷爷奶奶十元钱的生活费,这十元钱,通常在每年过年前,由我拿去交给奶奶。每次,捧着十元钱,我总会感到莫名的兴奋与荣耀,在儿时的我眼里,它不仅仅是一张纸币,它代表孝心,代表责任。那时候,十元钱在我眼里,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了。生活在交通、信息都很闭塞的农村,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着怎样的精彩与缤纷。我只知道,大家似乎都很穷,都很在乎一物一什,一块一毛。
    二十多年后,我们堂兄妹中,虽然未跳出农门的依然居多,但是,富足殷实的生活让我们这一代人在兄妹关系上,开启了一个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时代。我们拒绝计较纷争,崇尚和睦团结。拿去年最小的堂弟结婚来说吧,我们兄妹十多人三五分钟便敲定为堂弟准备婚庆的事宜,唱戏、歌舞表演都结束后,集资款不够,大家又聚在一起分摊,同样几分钟就解决问题,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有托辞,大家出手都很大方很痛快。就连当年我们最不看好、学习成绩最差、体弱多病的一个堂弟,这些年,坚守在农村根据地,栽植了十多亩果树,每年至少也收入六七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凡事更是不落人后。谈起如今农村的光景,他说:现在农民种地不交粮不交税,只要能吃苦,谁都有好日子过!光咱村里,靠果园一年收入七八万元的家庭有的是。离开时,他对我说:“大事上我帮不了你们,需要钱就吭气,如今咱不差钱!”谈到金钱,他平静淡然,仿佛弹了弹衣服上的灰尘一样轻松随意,而我却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这就是当年我那破衫烂衣、浑身疮痂的弟弟吗?
    现在的我,每天都坚持看新闻,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还有那每天20多架包机短短几日内接回3万多滞留同胞的惊世之举,百年奥运圆梦,“神七”问天壮举……一次又一次扛起灾难的传奇,一次又一次壮美画卷的绘制,让我感受着盛世中国的坚韧与力量,豪情与荣光;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与感动,还有那关于“幸福”与“尊严”的深情书写,时常让我眼含泪水,柔肠百转,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耳边又回荡着那句朴素的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