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访盐池感悟多

(2010-08-20 06:33:16)
标签:

新浪文学

文化旅游

点灯的心

平陆百合花

运城盐池

天然盐湖

楚明亮

旅游

分类: 百合花博文

再访盐池感悟多
           ●文/楚明亮

 

  尘世上的事,你说怪不怪?许多年前曾经翻山越岭到过的一个地方,而且是偏居一隅的一个地方。我想今生今世都不可能也不需要再去了。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年儿子在运城盐池附近的盐化中学高考,使得我又一次踏上了这方热土──运城盐池。
  运城盐池坐落在运城市南郊,南依中条山,北靠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解州,132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也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和硫酸钾产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盐湖,被誉为“中国的死海”。银泊万里,洁白如雪,白茫茫一片。棋盘格子似的一畦一畦的池水,每个格子足足有二三十亩大,四面堆积着雪白的芒硝,中间是红褐色的水,在风的吹拂下泛起涟漪,一圈一圈向远处荡漾着。一年四季池子里的水汩汩上冒,池水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生产出食盐和芒硝。因此,人们说运城盐池是一处天然宝地,此话一点也不假。世界上不管做什么生意都必须先投入一定的本金然后才能获得利润。运城盐池却不是,这里一池池水经过太阳晒和风刮就变成了青白色的食盐和雪白的芒硝,确切说是冬产芒硝夏产盐。随着一车车食盐和芒硝的运出,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传说舜曾经来到盐池湖畔,吟出了著名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言下之意,南风你吹吧,你可以解除当地百姓的忧愁,南风你吹的正是时候,在你的作用下,这里的水就可以变成食盐和芒硝,卖了钱可使当地百姓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盐池和我的家乡仅有一山之隔,山北是盐池,山南是我家乡。三十二年前的秋天里的一天,我和村中两个年轻人翻越中条山去运城。那天,我们每个人背了几十斤黄豆到山脚下一个叫做“从善”的村子里卖了当作盘缠。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是第一次来运城,因此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天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我穿着娘做的千层底布鞋,没有想到那蜿蜒的山路尽是些有棱有角的碎石子,只走到半山腰,鞋底就磨出了洞,但这也丝毫阻挡不住我的兴奋之情,不断地在鞋内垫上一层树叶不停地往前走。走下山来,白茫茫的盐池尽现在眼前,一堆堆的芒硝晶莹雪白,真可谓是“千古中条一池雪。”山根通向运城的一条大路正从盐池中间穿过,我们边走边看,不禁为这伟大的奇观所折服。
  三十二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运城盐池,漫步盐池湖畔,我不禁感慨万千。当年横穿盐池的大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路两旁站立着犹如哨兵似的一排排路灯,每个灯杆上装着三片风叶和一个方盘子,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里一年四季风大,用风叶发电,方盘子---太阳能板所储存的电专门供路灯照明。大路上各种车辆穿梭往来,游人如织,茫茫银湖,红日当空,真可说是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别处冬天才有的景致,盐池四季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处人间仙境,无价宝地。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盐湖中盐分高,浮力大,不管你会不会游泳,进入水中都不会沉没,湖水中的黑泥含有多种对人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抹在身上既可以消除疲劳,也能健身美容。南风集团在此开发的游泳和黑泥浴倍受游客的青睐。 
  走出盐湖,顺便游览了“池神庙”,“池神庙”建于唐大历年间,庙内三座大殿并立,“秦衔楼”南北呼应,十分壮观。古代人们对这个天然盐湖的由来,说不清道不明,不懂得科学,只能从神的角度来理解,认为是神赐福于当地的一处宝地。人们便在盐池北边建立了“池神庙”,对池神顶礼膜拜,寄予无限感激之情。这里碑林以元碑为主,碑文记录了五千年盐业经济发展史。从碑文可以看出,历朝历代朝廷对于河东盐池的高度重视。世事更迭,风雨剥蚀,碑文大多已经看不清楚,我对此也不太感兴趣,我只是非常欣赏文学泰斗田汉歌颂运城盐池的诗作:
                   金针挑出哑姑泉 , 故事真堪入管弦 。
                   千古中条一池雪 , 停车争访哑姑泉。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文学大师郭沫若视察运城盐池时欣然赋诗:
                   唐代曾封灵庆公 , 盐池古海用途宏 。
                   阳光充炭成银岛 , 硫钠提纯成尼龙 。
                   非有神祗作主宰 , 乃缘人力代天公 。
                   禁城谁禁城犹在 , 忆苦兼堪御北风。
  田汉的“千古中条一池雪”成为歌颂运城盐池脍炙人口的名句,郭沫若在诗里对运城盐池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和歌颂。读着这些名句,更加激发了我对这方热土的热爱之情。盐池依旧如当年那样白茫茫一片,而当年首访盐池的我早已人到中年,三十二年前我还是一个青皮后生,三十二年后的今天,我的孩子已参加高考了。光阴飞逝让人来不及思考,站在盐池边,我思绪万千,热泪盈眶,我真的没有想到今生又一次来到盐池,有幸再次目睹运城盐池“千古中条一池雪 ”的美景。回到宾馆,我对儿子说:“我很想再走一次盐道,再翻一次中条山,故地重游,重走儿时走过的路,想必一定会受益匪浅”。不料儿子却说:“你那时比我现在的年龄还小,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现在是什么年龄了,恐怕不行了。”听了儿子的话,我真有点不服气。回想两次到盐池的情景,心境难平。草草急就此文,把再访盐池的感受写之于此,留作纪念。

                            (作者系市作协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