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柴胡汤治疗“虚人感冒”的临床经验

(2022-04-24 17:46:30)
分类: 中医理论

江尔逊老中医临证五十余年,恒以仲景理法为规矩准绳,善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


兹将其独特经验整理简介,不妥之处,尚祈同道教正。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zaxhN3l0byyx6GTE7UNASXpBfVCaqJsDA6NzNF4yybTuXjg3HicMdDmicia63aOQ9Qcg2bNibB0OTjyT8DNicUlwdI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01



江老指出,汉唐以后方书论治虚人感冒,约皆于省察病者气、血、阴、孰虚之前提下,分别运用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助阳解表等方药。若认证无差,方药丝丝入扣,自能取效。


但由于解表药与扶正药之比例较难掌握,稍一不慎,不是发散太过,便是闭门留寇,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而运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包括疮家、衄家、汗家、淋家、产后等外感后有表证而不可发汗者),不仅稳妥允当,免于斯弊,且大能执简驭繁,驾轻就熟。


具体用法为:


凡虚人感冒之用小柴胡汤者,除悉遵原方七种或然证之加减法外,尚有四种常用的加减法:


气虚的加黄芪、白术;血虚的加当归、白芍;阴虚去半夏,酌加玉竹、生地;阳虚去黄芩,酌加制附片、杭巴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zaxhN3l0byyx6GTE7UNASXpBfVCaqJsDA6NzNF4yybTuXjg3HicMdDmicia63aOQ9Qcg2bNibB0OTjyT8DNicUlwdI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02



现试举验案两则以明之:


例一:张某,女,45岁,住峨眉县状元街。


久患崩漏,气血亏虚。一日,忽遭火灾,外出冒风,卧床不起,辗转延医治疗两月余,病势日笃。


时届盛夏,驱车迎江老,午刻至其家,见其卧于斗室,密闭窗牖,且下重帷。


其人恶风自汗,头昏心悸,呕恶不食,舌苔薄白,脉弦细数无力。


检视前服方药,多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化裁。江老诊为气血俱虚感冒,书小柴胡汤加黄芪、白术、茯苓、当归,服1剂,汗减热退,诸症亦轻。


守方再服1剂,汗止,知饥索食。继调补气血,旬日而痊。


例二:某,男,66岁,夹江人。


素有痰饮宿疾,每届冬春两季,辄屡感屡发,缠绵难愈,1981年2月复又外感,发热恶寒,咳喘痰清量多,曾先后服小青龙汤(加党参)、参苏饮等祛邪扶正方药8剂,病情虽一度減轻,但稍不留神风寒,则随感随发,迁延月余。


江老诊时,其人仍微恶风寒,咳喘夜甚,痰多呕恶,胸闷纳呆,腰背冷痛,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弦紧。


乃断为阳虚感冒咳喘,投以小柴胡汤加制附片、杭巴戟、桂枝、干姜、五味(原方去黄芩)。


服两剂,恶风寒已,手足转温,腰背冷痛、咳喘均减。


上方去桂枝续进两剂,诸症渐平,惟偶尔咳嗽,纳少、头昏、乏力。改投香砂六药子汤加黄芪、防风收功。追访两个月未复发。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zaxhN3l0byyx6GTE7UNASXpBfVCaqJsDA6NzNF4yybTuXjg3HicMdDmicia63aOQ9Qcg2bNibB0OTjyT8DNicUlwdI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03



江老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有年,历试不爽。然屡遇医家病家质疑问难者甚众。兹辑录江老释疑解惑要点如下:


一问:


世谓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之专方,为何可治虚人感冒?


答:


《伤寒论》97条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者,非独指少阳病之病因病机,乃总论虚人外感之病因病机也。


治此证不可发汗者,恐耗散虚人之气血阴阳,虚其虚也。


仲景出小柴胡汤以和解之。方中之柴胡、黄芩、半夏能曲运少阳枢机以达太阳之气;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助中焦脾土以领邪外出,于稳妥平和之中,大具扶正达邪之力。诚治虚人感冒佳方也。


二问:


世谓柴胡有“发散升阳劫阴”之弊,何以能治虚人以及诸亡津、亡血者之感冒?


答: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寒热邪气”,并未言及有发散作用。


仲景云:“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是畏其发汗耗伤津液,转属阳明也。又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属少阳者……与小柴胡汤。”


夫仲景对禁汗之少阳病主以小柴胡汤,足证本方实非发散剂者明矣。


至于柴胡能否“升阳劫阴”的问题,古今均有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


但须知单用柴胡一味药疗病之机会殊少,尤于阳亢阴亏之际,舍他药而独任柴胡者,更闻所未闻。而柴胡与小柴胡汤之功用并不相等。


仲景揭示小柴胡汤之功效为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何来“升阳劫阴”之弊欤?


三问:


感冒初起,大多属太阳病范畴,尔何以知虚人感冒均为邪在少阳而当用小柴胡汤?


答:


虚人感冒有属少阳者,有不属少阳者。


但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太阳病篇,该书除太阴病篇、少阴病篇外,其余各篇均有此方之证治,并非少阳病之专方,实为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的方药。


况仲景明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盖腠理者,少阳之分也,体虚之人,卫气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故虚人感冒后,不论邪气是否客于少阳,均可以本方运转少阳枢机,匡扶正气以驱除稽留腠理之邪。


此等治法,较诸后世方书论治虚人感冒,多泥于滋阴、助阳、益气、养血者,其义尤深。


四问:


小柴胡涵中,半夏温燥,黄芩苦寒,均不宜于津亏血耗之证,何能用于诸亡津亡血之人复感外邪者?


答:复方之作用,并不等于方中各个单味药作用的机械相加。且仲景立法用方,无不圆机活法。


观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有七,余又补之者四。而临证所见,远不限于此。


何况方中还有人参一味,大有精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


陈修园注曰:“主补五脏者,以五脏属之阴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故仲景于汗、吐、下伤阴之证用之以救津液。”


小柴胡汤用人参配甘草、大枣、生姜补助中焦脾土之气,滋养汗源,为胜邪之本,使其他性味有偏之药赖以扬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是为有制之师,所以战无不胜也。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经方大师传教录——伤寒临床家江尔逊“杏林六十年”》,江长康、江文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