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弃20W年薪 我在广州网络创业的血泪经历

(2013-11-06 08:38:34)
标签:

it创业男

网络创业故事

没钱最好别做互联网

财经

分类: 第三只眼

创业,你的搭档可能是最早离你而去的,你信赖的人也许就是给你致命一击的人。

□文|又见淡定


 

从意气奋发到难过得几欲放弃,从苦苦煎熬到挣扎站立,从不断的彷徨、挫败再到曙光再现,我没有退路一路走来,中间结识了很多朋友,也看清了很多道理,而这些或许是我最大的收获。创业不仅仅是一腔热血+坚持,更多的是煎熬+机遇,还有永不放弃的心。如今我把这些感受和经历写出来,与创业中人分享、共勉!


 

没有想太多,决定开始创业

都说冲动是魔鬼。但之所以创业,肯定有冲动的因素。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思前顾后的人,只能做天使,天使当然在天上飞,所以不会到炼狱里做一个创业的人。

2007年年初,我开始为一个“试用营销的概念”而激动,在脑海里低调酝酿了将近半年,然后开始与家人探讨,又半羞涩半保密的与密友、同事分享,大家都觉得概念有吸引力。于是,我放弃了传统行业年收入20万的工作,进入了互联网行业。22岁时,我就有过创业经历,当时一边上班一边开过饭店,后来还参与过一家公司的创业,属于胆子大,思想活的人。

当我奋不顾身的跳入互联网的创业海洋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不会游泳——我不懂技术、不会编程,而且对网络的了解程度只是看新闻,我有的只是满腔热血和一脑袋创意。就好像当年的义和团,没有火枪只有咒语。今天的我都会怜悯的看着当年的我一头扎进海里。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技术人才,那就找呗。这是一个为时半年不断被忽悠不断交学费的过程,中间的苦楚就不细说了。


 

上天眷顾,很快融到了第一笔投资

到了年底,我们的网站上线了,推出的免费体验很受用户欢迎,每天都有500多人来注册。另外传来一个更振奋人心的消息,有一家美国的天使投资即将过来考察,而且很快我们幸运的获得了这笔100万美元的投资。

2008323日,对我及我的公司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来自美国的天使投资商正式签约投入100万美元。

我意气奋发,短茬茬的头发因为啫喱水而精神倍发。在某四星级酒店的中会议厅里,我对着台下的20多个记者半紧张半激昂地发表演说。对于未来,我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但我相信努力、创意再加上资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演说中,我尤其感谢与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团队。

发布会上,一记者问我,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道:最大的困难是在将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的壮大,一定会有很多料想不到的困难在前面埋伏。

我却没想到困境会来得如此迅速和迅猛,让我几乎想要放弃。


 

困难远比想象来得更快,也来得更猛

天使投资商C来自于密苏里州,70多岁,原来是家医疗器械公司的CEO,后来公司被人收购,因此拥有很多现金,到我们公司投资也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他,我从心里当他是长辈,因此尊敬和照顾。在签约和签支票后,C都表现得很开心。

C离开时,特别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硅谷的治理结构,设立员工期权。这点我完全拥护,不过对此我并不了解,为此特意找了深圳的一个朋友,S教授,他做财务顾问和管理咨询这个行业,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约S教授特地到公司来给大家讲解期权的行使方法。

当时公司有三个核心员工,一个叫Leo,负责品牌策划,聪明有创意,是我以前的下属;一个负责技术,叫Kevin,为人踏实上进,富于创新,思维活跃;还一个叫HW,负责市场,来公司3个多月,也挺聪明的。我曾比喻说,我们的团队好比一个菱形,每个尖端都所向披靡。

S教授讲完期权的相关操作办法后。三个骨干都不吭声,于是我让大家先去思考一下,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S教授,关于价格和股份比例大家谈谈各自的意见。

到了下午,Leo过来找我,说老大,我不想要期权了,能不能直接给我现金?我问他怎么回事。Leo说他家里建新房子,需要 100万,因此他要出点贡献。我说,融到了资金,会第一时间给你加薪水,原来2300/月,下个月提到3500/月,至于期权换现金的事情,我没有料到,也没接触过,让我考虑考虑。

回到座位上,我想来想去,觉得很生气,期权是公司给员工的激励和奖励,不要这个激励而要现金是什么意思?下班时,HW过来说要和我谈谈,他先旁敲侧击了一下大概给他多少比例的股份等,我说,这个你们先说说自己的要求吧。他想了想,说道,也不要期权,直接给现金。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就说你把LeoKevin叫过来,大家开个会。

三个人过来以后,我就直接把我的观点说出来:1、加薪没问题;2、期权换现金不可以,即使我同意,投资商也不会同意;3、免费给每人5%的红股。

他们都不吭声,说要商量一下。我突然感觉很陌生,这种感觉很压抑,原以为是兄弟,结果却离自己很远。我说,你们都知道的,发的工资都出自我私人的钱。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四处筹钱,大伙的工资也没有一分拖欠,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投资,你们却说要分掉,你们知不知道VC只投了一点前期款啊,我现在还是在借钱给你们发工资。说道这里,我突然感到一阵委屈,然而对面的三个人却只是木然看着,说他们要讨论一下。他们是一体的,而我只是一个我。

晚上,我约Kevin去小区里聊聊。在3个人中,我认为Kevin最为踏实诚恳,也许和他交谈会有所改变。大概谈了2个小时,临走时,Kevin说他还要去公司,另2个还在公司等他。我明白晚上的交谈没有效果,他始终还是要回到他们的阵营中去。

第二天一早,我们4个人继续就这个话题开会。我先问他们考虑如何,如何决定?HWLeo先说,我打断了他的话,要他自己先说。HW用他一贯的冷静语气说道,经过他们的一致考虑,认为他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跟着公司辛苦了,他们需要经济补偿。我微微一笑(在盛怒时,我一般会先微笑一下)说,行,你们说个数吧。Leo说他一个月是2300,按照他的实力,在别的公司打工,应该可以拿到3500,乘以8个月,再加上年终双薪等福利,他需要补偿263万。我再问HWHW说他需要补偿28。如果这时候有人开了天眼,一定可以看到我头顶的火苗在串。我不是个暴戾的人,但遇到一些事情,也会发火,此刻我觉得什么东西就要燃烧了。我冷“哼”了一声,问Kevin,你呢?Kevin喃喃地说,其实有时候补偿只是公司的意思而已等等。我打断他的话,要他直说。Kevin把心一横,说他要补偿2万。

我比较后悔当时的态度。也许当初和颜悦色,一切会有所不同。尤其对KevinLeo,我真心把他们当兄弟的,所以才有当时的愤怒,那种被背叛后的愤怒。

但当时的我很激动。我问HW,你来公司多久了,才3个月吧,每月2300,还有免费住房,现在补你28,那你一个月折合起来应该过万了吧?我再问Kevin,招你过来时,我一直认为是公司的幸运,给你的待遇也是尽力了。你在原单位是3500元,咱们合同约定是4000/月,我有少你一分钱的工资吗,有不按约定行事吗?

我的坚决和强硬出乎他们意料,我确实很愤怒。HW站起来去办公桌上收拾电脑,说回去考虑一下。LeoKevin也走出了办公室。

事态的变化过于迅猛,我反应不及。下午,HW就来公司收拾,说要走人。KevinLeo也说不干了。在我的性格中,有种湖南人的血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最恨的是被人胁迫。而他们三个人“团结”在一起,以为我会让步。而我只是冷眼旁观。

他们在办公区和大伙一起聊天高歌,不亦乐乎(公司总有14个员工),我忍了。HW在四处撺掇大家辞职,我也忍了。我是不是很傻,面对这种情形,我还保持清高?

后来,公司连他们一起走了5个人。当晚,我整夜失眠,我在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平时对他们那么好。HW凌晨一点被人抢劫后告诉我,我二话没说就跑去看望他。他眼镜被打碎,我直接给他1000元。

我本以为这场闹剧已经结束。可让人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HW用他优秀的英文手法写了篇措辞严谨的信给投资商C先生,还署了3个人的名字。信中说:1、公司所有员工全部离职,只剩我一个光杆司令;2、公司所有数据都是假的,包括注册用户和IP流量。

我可以想到有些人心比较坏,但没有想到有人这么坏。投资商很生气,甚至说要去银行收回资金。我没有跟投资商辩解,只是很冷静地告诉他,欢迎他6月份来公司考察。如果公司确如HW所说,我原银返还。

投资商最终还是安抚下来,在6月份的考察中,他没有太多的批评我,毕竟我说的是事实,但他对中国人的印象已经不同了,在他心中,中国人是那么惟利是图的。而我也是一个中国人。

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我花了一个月重整团队,花了2个月恢复元气,可是前期的用户、投资商的信任度等等,又如何挽回呢?

至于中间的道理和启示,足够我深深体会。创业,你的搭档可能是最早离你而去的,你信赖的人也许就是给你致命一击的人。


 

创业路上的心得

从风波过去,又是一年。这一年,应该叫做生存之战。投资商回去以后,变得矜持而谨慎,后续的大头资金暂停了,他要求看到我们的盈利,这对一个初始阶段的网站来说,确实比较艰难。

我不会抱怨他。换个角度,如果我把钱投资给墨西哥的一个小伙子,我也会如此去做。

但公司要生存,必须找到出路。我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赚钱机会。我以前是做品牌策划的,创意和表达是自己的长处。所幸当初自己在圈子里的口碑不错,能够帮我赢得不少业务。于是我去谈项目、签项目、做项目,辛苦但也有意思,我发现自己谈客户的能力也不错。

只是赚来的钱,用在公司运营上,仿佛水滴掉在海绵上,很快消失无踪。我一边运营着网站,一边做着项目,倒也基本解决了公司的生存。成功的曙光忽隐忽现,而我能做的,就是坚韧的前行。

经历促人成长。这是一个不断冲锋、碰壁、再重整旗鼓冲锋的过程,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所有的挫折都将转化为人生的财富。公司的成功可能千差万别,但遇到的困境大概较相似。下面是我关于网络创业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期待与朋友共勉:

1、如果不专业,就不要轻易投身网络创业。技术上的、运营推广上的,没有丰富的经验或者人脉,会走很多弯路,付出很多成本。很多做传统行业的人,因为一个概念就兴冲冲地投资做网络,并信心满满制定计划要求3个月网站上线,半年后盈利,结果发现面对的几乎是个黑洞,投资进去后连个声音都没有。做网络,经验很重要,一个精英超过10个普通人的价值。

2、如果没什么钱,最好不要做互联网。没什么钱,也许是个相对概念,但穷小子因网络变凤凰的几率其实很低,尤其是现在巨头已经涌现的年代。行业中流行很多传奇,但终究只是故事;故事是用来炒作来吸引眼球的,真实的版本谁又知道呢?至少我不会再相信在洗手间能搞定VC;或者VC投钱,创业者嫌多;最早给google投资的那个天使,曾说过一段话,他认为,公司必须要有钱,有钱才能容许犯错误。而时刻担心工资都发不出去的创业公司,朝不保夕,动作变形,一遇到困境可能就要关门。而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遇到困境。有个朋友,说他们不发工资,几个人窝在民房里创业。他们网站做的还不错,人气也上的快,但我想,艰苦是必要的,但没有钱只有艰苦是危险的。结果一年后项目解散,大家都招安上班了,既然是激情,那就注定不能撑太久。

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一公司创始人说,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序应该是:自己的积蓄、老婆的嫁妆、父母的钱、亲朋好友的钱,然后才是VC的钱。我深为赞同这个观点。如果自己都不全身心乃至身家的投入一个项目,那怎么可能成功?我们一开始获得投资,但并不是我们主动去运作的结果,而是机遇和资源的结果。结果很多朋友都过来取经,而且更多的是只凭借一个商业计划书就期望得到资金。我对此的理解是,不可能现在早过了计划书拿资金的时期,如果有这么好的运气,还不如去买彩票。

4、成本控制非常重要。这点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家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营销,二是削减成本,其他都可以不做”。但是,初创业,最容易犯的错误也在这里,要开发网站吧,至少招几个程序员吧,要招策划和推广吧,公司大了,是不是要个文员呢,要不要有个财务呢……高企的成本,无疑是缩短企业的生存寿命。创业只需要必要人员,而且外包、合作等方式都应该广为采用。背着很重的成本在路上,很难走到彼岸。

一个人员,以工资、办公费用、社保以及一些其他的额外开支,加起来会大大超过自己的预料。我曾简单做个计算,一个年薪为5万元的员工,一年需要8万的毛利才能养活。记住,是毛利,换成营业收入的话,也就需要20万了。20万收入才养活一个人,是不是很可怕?

5、比网站开发更重要的是运营。

这点对其他行业进军网络的人尤其重要。很多人做互联网,沉迷技术上的开发,比如功能,界面呀,成天修改来修改去,等到网站上线,时机已错过,费用也差不多了。从人性上可以理解,谁不想精益求精拥有特色呢?其实网络上有很多开源的,能用开源的,就不要自己来开发。还有人总想把整体功能全部做好后上线,我的建议上一个功能或栏目做好后,就上线,然后慢慢增加。网络是个需要时间积累的项目,所以没必要把时间浪费,更没有必要把机遇错过。

6、关于独一无二的创意。

很多人创业,就是因为有一个自认为独一无二的创意。可我认为独一无二的概念,几乎不存在。这么多聪明的脑袋都在琢磨,又怎么让自己想到独特的某点,并变成现实呢?一条道路没有人在走,可能是2个原因:自己的目光不够深远透彻,看不到前方踯躅的人影;这条路走不,或者很难走,走的人都死了。

作为创业者,可能会鼓励自己,别人走不通是别人的事,而自己够聪明够努力就成功了。可是不要忘记,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甚至资源、资历都不如对方。并非不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真的要准备好一些,冒然去跳海会死得很难看。记得某VC说,创业失败,对VC来说损失的不过是金钱,而对创业者来说损失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何况很多人没有投资,损失的还有自己的所有积蓄。

创业的道路注定是孤单且艰苦的,这几年结识了很多的创业朋友。很多创业者消瘦而疲惫。有女说,嫁人别嫁IT男,何况是IT创业男呢,这种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我也常常感觉自己深陷在迷雾,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也许出去找一个工作,可以活的滋润又潇洒。可是,我已经在路上。就好像这首歌词写的那样: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与大家共勉!

编辑 周晋鹏

《商道》杂志QQ⑦群号:2877613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