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不畏险

(2010-12-02 09:17:44)
标签:

杂谈

商不畏险

(2010年11&12月号《商道》杂志卷首语)

  清朝时,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渡长江,跨黄河,穿陕甘,把货物卖到新疆、西藏。在穿越塔克拉马干沙漠时,风尘仆仆一路劳顿的年轻人不由抱怨:“这沙漠太辽阔了!要是狭小点就好了。”老人抽了一口旱烟,再悠悠地吐出烟圈,说:“不,孩子,这沙漠还不够宽!要是再广阔一些就好了。”年轻人听了,一脸的疑惑。
  “如果这沙漠再宽广一倍,那么,来这里经商的人至多只剩一成。这样,我们的利润就能翻上几番。”
  沙漠的风,干燥而凛冽,刮在脸上像刀子在割一般。但是,年轻人的心却忽然亮堂了。在灰蒙蒙的蓝天下,年轻人挺直了背,目光无比坚定起来。
  40多年后,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传遍了天下。他叫胡雪岩。
  这个故事,我写在了一个随笔中,几天后,发表在《黄山日报》上。一周后的一个晚上,一位40多岁的店主捧着厚厚一卷《汪氏族谱》特地找到了我。抚着枯黄斑驳的族谱,憨厚的店主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徽州,三山六水一分田。普通人家那点田产,是无法保障一家人衣食的。为了生活,一般情况下,长子继承家里的田产房屋,其余的儿子,只好出外行商,以谋生计。有汪氏两兄弟,老大留守家园,老二贩卖茶叶行走四方。过年的时候,两兄弟又聚到了一起。老大看着黑瘦了一圈的弟弟,心疼地叹息着:“要是家里的田产再多一点,你就用不着四处奔波了。”老二微笑着摇摇头:“家里的田产要是再少一点就好了。”
  看着大哥疑惑的目光,老二接着说:“这样,大哥就不得不跟我一起经商了。每次采购茶叶,为了防止伙计从中获利,都要派出两个以上的伙计。有大哥在,你一个人去就行了,多省人力啊!”
  老大听了,觉得有理,过完年,并将田产变卖,跟着弟弟经商去了。两兄弟,一个负责山区采购,一个在城里茶庄当掌柜。配合默契,没几年,就富甲一方。
  衣锦还乡的两兄弟在徽州建了一座汪氏族人聚居的村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宏村(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窗外的霓虹闪烁一片,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桔黄的光晕之中。故事说完了,店主满怀期待地看着我:“这是我先祖的真实故事,你能把这个也写出来登在报刊上吗?”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两则故事,异曲同工。或许,“商不畏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徽商”之名播于四方,果然名不虚传,智慧惊人。当别人看到困难时,徽商看到的却是商机。
  大的困难,险的道路,意味着大的机会。正如古人所云,行之愈险远,则风景愈奇。至平至坦之途,机会鲜矣。
  如果,你胸怀大志,现实生活又很安逸,又不愿冒险,那么,且在安逸中度过余生吧!
  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又渴望出入头地,光宗耀祖,那么,冒个险,搏一下何妨?
  如果,你正在创业途中,常有危机困苦之感,那么,挺住,成功与富贵离你不远。
  有道是“自古富贵险中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