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玉教授——安师大“易中天”
(2015-01-29 20:14: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生活本味 |
昨日下午冒雪驱车来到安师大,入住旁边的费思特宾馆。今早开始最后一门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中外哲学史”。这门课两个老师教,前两天教中国教育史的是孙德玉教授。
孙教授看来是个严谨的人,我们才到了三四个人,他就到了,中等个,戴眼镜,穿黑色棉袄。先是点名,然后请我们自我介绍,说是要了解大家的学科背景,看到大家基本上都不是学教育学的,就说教育史如何如何重要,大致是想说教育史是搞教育的源头,是根。教育学界的著名学者成果来源很多来自教育史。孙教授一开始故意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方式引入教育史,深入浅出,把教育史的两个研究方向比喻成两条项链,一个是从“孔子”到“陶子”(陶行知)各路教育家思想,一个是古代学校教育史,令人印象深刻。还从培根“读史可以明智”引出自己的名言:一个不学习历史的人,迟早会犯历史错误。
听着听着,觉得孙教授的课确实比较生动,还是很有味道的,特别是绪论讲完后,开始讲“孔子的教育思想”,觉得孙教授上课不是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讲得独到有见地。
不过,后来有了一个发现,孙教授不知是因为有些咳嗽还是嗓子本来就这样,他说话有些撕裂的声音和忽而尖细忽而低沉的腔调,实在很像易中天。而且那种喜欢用俏皮话,把正史和野史放在一起讲,正史传理,野史成趣,中间在加点自己的如珠妙语、旁征博引的上课风格,也和易中天的“百家讲台”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把原来死板无趣的教育历史课,上成了风趣幽默的人生指导课。
所以今天一天,听了6个小时左右的课,竟是没有分神,笔记也记得很是认真,收获还是满满的。
课毕见过导师,开题报告终极提交了,充实的一天。
附网上搜的“孙老师语录”
1.教育就是给人以希望。
2.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先天的积极因素,发挥和调动后天的实际能动性,促进人素质结构完善与提高的教育。
3.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就是承认落后,允许失败;差异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4.学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教育本身就在创造,因为孩子每天都在教师的教育下发生变化。一个求变、求新、求创与墨守成规的人的差别是巨大的。
5.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有: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疏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矫正有余,塑造不足;智力开发有余,人格培养不足。
6.教育是今天播什么种,明天开什么花,后天结什么果。
7.素质教育即不是偶然之举,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8.课程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教师应采用对话、交流、合作来与学生互动,千万不要以教代学。
9.小学一年级任教的条件:(1)新任教师不适合在小学一年级的老师;(2)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不合适做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3)没有做过父母的,不适合当低年级教师。
10.一个不学习历史的人,迟早会犯历史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