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不厌旧:用好老员工的六大策略
(2018-01-09 20:50:38)
标签:
郑君管理技能中层干部 |
分类: 我的博文 |
在企业管理咨询中,常听一些企业中基层干部向我抱怨:现在的许多老员工倚老卖老,工作消极,不如新员工积极,难管、难用。
我问过他们:新员工积极吗?他们的回答是:积极。问题在于,新员工迟早会变成老员工。员工还是那位员工,为什么新员工积极,变成老员工就不积极了呢?如果我们不能搞清他们消极的原因,也就无法调动老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与基层员工座谈,我们发现在企业管理中,老员工至少出现了以下困惑:
第一,缺乏新鲜感。新员工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周边接触的是新的人、任务、办公室、工具设备等,让人充满了好奇心,新员工的工作自然充满了新鲜感,工作干劲就足。而老员工呢?工作久了,新鲜感没有了,反而知道了企业许多负面的东西,难免产生厌倦情绪和失落感。
第二,危机感变弱。作为新员工,来到新岗位担心什么?担心上司、同事、下属等不能接纳自己,因此处处全力以赴,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良好行为,争取将业绩做到最好,因为后面还有试用期转正考核这道“关口”。而老员工已经被企业接纳,他融入了这个圈子,也没有转正考核这道“紧箍咒”,危机感自然变弱,容易使人变得安于现状。
第三,缺少公平感。比如,现在部分企业骨干人才难找,于是就通过提高薪水来吸引人才,部分从外面请来的新人入职之后,薪水比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高出一大截,而且能力和业绩不一定比老员工好,这时不公平感就更加明显了,老员工积极性会直线下降。最容易导致不公平的是什么?员工给我们的答案是:不合理的游戏规则。
我在深圳某企业任职时,上班第一周就有两位老员工向我表达了去意。经我了解,发现两位老员工的能力和业绩都不错,此前工作也挺积极,但是前任经理曾经的承诺没有兑现,之后他们便变消极了。于是我委托在另一企业工作的朋友通过主流招聘网站查询(员工设置了屏蔽,所在企业无法搜索),结果是我部门七个人,四个人已在网上找工作。可见,“空头支票”这一招对老员工的打击之大。
第四,缺少使命感。新员工来到新岗位,不管是上司还是他本人,对新工作必然有了更多期待,很多人制订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而老员工日复一日地重复某一种工作,工作更加娴熟,难度降低,此时如果没有新的目标,就会缺乏挑战性和使命感,工作缺少了努力方向。
第五,缺少归属感。归属感就是指一个人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感受。我经常看到一些企业喜欢打出这样的标语:“以厂为家,爱岗敬业”、“今天你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你为荣”等等。如果公司的各类事情他从来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建议权,他就感觉不到自己是企业的“小主人”,员工怎么可能以厂为家、以公司为荣呢?
第六,缺少成就感。我曾多次在课堂中说过:一个有能力的员工,不愿将能力展现出来是极不正常的,除非企业机制出了问题。现在许多企业采用了“师徒制”,就是鼓励老员工当好新员工的辅导员,但是一些老员工并不买账。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一是对师傅没有好的激励措施,二是师傅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多数企业的师徒制执行并不到位。
……
以上六种感觉的缺乏,归纳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激励机制,二是管理方式方法不当,三是环境和氛围营造不够。
作为企业管理层,要调动老员工的积极性,用好老员工,我个人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制订和完善考核、薪酬、奖惩制度、人员分工等游戏规则时,要确保相对公平。一些员工存在的“多做多犯错,少做少犯错,不做不犯错”的心态,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员工中一直有“快马先死,宝刀先钝,良木先伐”之说,如何让能力强的老员工敢于当快马、宝刀和良木,需要管理层在机制创新方面加大力度。
二是通过岗位轮换、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知识或技能竞赛、工作创新等举措丰富工作内容,尤其对简单、枯燥、重复的工作岗位,如何推陈出新,营造新鲜感应该是管理层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海底捞在工作中鼓励员工大胆创新, 从服务质量、菜品、就餐氛围、免单,建立员工子弟学校,公司提出了众多合 理化建议,为公司提升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回头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对这些员工进行了物质和精神奖励,员工获得了很好的成就感。
三是通过制订有挑战性的目标,帮助员工开展职业规划等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员工通常不珍惜;太容易实现的目标,员工通常无干劲。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结合员工的能力素质现状,制订合理的目标,就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反,目标过高或过低均会挫伤老员工的积极性。
四是在制订非紧急、非保密的管理制度,或者制订涉及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等切身利益方面的举措时,多征求员工意见,增加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老员工、“沉默帝”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给他们营造一种“做主人的感觉”,增强归属感。
五是构建竞争上岗、小组PK或淘汰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利用员工不服气、不服输的心态来实现你追我赶。同时,通过宽带薪酬拉大相同岗位但不同能力、业绩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不能胜任的员工进行降职降薪等举措,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对于干部,不搞终生制,可以实行内部竞聘、公推公选、固定期限任命等措施,让不符合干部条件的回归原岗位,让有能力的老员工脱颖而出。
六是建立任职资格制度,通过能力分级让不能获得职位晋升的优秀老员工获得更高薪资福利;通过辅导员补贴,发挥老员工的经验优势,让他们甘当新员工的师傅;通过记功簿、荣誉墙、命名激励等,让老员工产生更强烈的成就感。
新人入职后,管理层难免对其辅导和关注更多一些。但也不能冷落老员工,不能让他们认为你喜新厌旧。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将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分解为利公又利私的举措,哪位员工又愿意当消极分子呢?只有不断发挥老员工的光与热,才能让员工不当匆匆过客。老员工甘心留下来,甘心情愿地付出,用好老员工也就不难。
作者:郑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