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92258917/0
作者 : 濑户内寂听
摘自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再苦再悲也断不会永久地笼罩着你,并阴云不散,而悲苦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无论多大的伤痛都会被时间抚平而最终痊愈。
《圣经》记载,神最早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两人。而这个故事最核心的就在于神只创造了两个人这一点上。如果地球上只有亚当一人,那么他的存在将无人知晓;反过来,地球上没有亚当而只有夏娃也是一样,所以,神才为亚当创造了夏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夏娃身上,有夏娃才有亚当,有亚当才有夏娃。因此,两个人难道不是注定缺一不可的吗?
日本神话里面创造大地的也是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二神。任何神话人物,创世之初必然会有成对出现的情况。正因为互相认知,才诞生了神话故事。这就和如果只有一个人,世界便不会存在一样。
我们接着谈五蕴。正因为有“识”(精神) 才有“色” (物质)一样,而“受、想、行”则是贯穿二者的工序。
“受”起感受作用,而且是起到感觉物之存在的作用。
“想”起知觉表象作用,就是起到以外界印象为形体的连接作用。
“行”则是意志和其他的心理作用。
“识”则起到认识的作用。
我们在吃牛排的时候,就会在无意识中品尝这五种体验。牛排摆在眼前,看着它,就会感到“有牛排(色)哦”,这就是“受”。接着闻到香味,于是便觉着“啊,看起来好好吃的牛排呀”,然后想着“还是让我来尝尝吧”,这就是“想”。也许还会有吃了就会发胖的担心,但还是在不经意间终没挡住馋虫,这就是“行”。这样一来便体验到“牛排真好吃”,这就叫“识”。就在这一连串反应中,全部包含了“色、受、想、行、识”五蕴。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感觉能力,但是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产生烦恼、形成痛苦的“五蕴盛苦”。
释迦牟尼认为看到美女而心思不定是苦,明知吃了蛋糕就会发胖但还是在不经意间没禁得住美味诱惑是苦,被烦恼所搅乱也是苦。
遭逢不幸的人,总会容易想:“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偏偏是自己有悲惨遭遇?”
所爱的人患病,或者是年老死去,抑或是自己痴心爱着的人对自己毫无回应。虽然自己经历了这些心酸,但是当自己走在外面,风景还是依旧独好,路上的行人依然笑容灿烂。他们却想着为何自己偏被不幸纠缠。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
放眼四周,和自己有相同烦恼的人不胜枚举。
悲伤、痛苦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要将这世间的悲伤和痛苦区分来看,就会发现自己的苦恼已渗入其中。这就是所谓的四苦八苦。
痛苦的时候人总会觉得“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遭遇如此伤痛”,但是也应该知道同时还有人体会着这种伤痛。或者说,过去也有很多人曾经历了同样的苦楚。释迦牟尼发现的第一真理“苦谛”,就是欲使人冷静地认识这一问题。
从前,印度有一个叫作珂沙咯嗒米的年轻母亲,经历了长时间期盼后她终于得偿所愿怀上了个男孩,但是孩子生下来还不到一周便病死了。悲伤过度的她因此而精神失常。于是她将孩子遗体紧紧地抱在胸前,一边说着“请让我的孩子活过来吧”,一边恍恍惚惚地走在路上。看到此情形,便有人告诉她:
“释迦牟尼来到了对面的林子里,你去求求他看看。”
珂沙咯嗒米欣喜异常,便急忙赶到了释迦牟尼的面前。此时,释迦牟尼正在众人的围坐下开坛讲法。
珂沙咯嗒米便哀求他道:“请让我的孩子活过来吧。”
众人觉得是来了一个精神失常的女人,所以都想让人把她带离。而此时,释迦牟尼却对正在哭泣的珂沙咯嗒米说: “那位女子,请你过来。”
“真是可怜的母亲呀,我马上为你做能够唤醒你儿子的药。不过,制药需要药材,请你现在立刻回到镇上弄来白芥子的种子。”释迦牟尼道。
“要是这样做就可以复活他,那就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欣喜了。” 珂沙咯嗒米说。
“只不过,你弄来的芥子种得出自一个人也没有死过的家里。”释迦牟尼补充道。
“好的。” 珂沙咯嗒米满口应允。
珂沙咯嗒米于是精神振奋、满心欢喜地回到镇上。然后她挨家挨户地穿梭着拜托别人:“请分给我一点白芥子种子, 这样我的孩子就可以复生了。”
当然,大家听了她的话后,每家都愿意将白芥子种子分给她。但是,当她问到“冒昧问一下,您家应该没有死过人吧”的时候,她得到的答案要么是“我们家刚刚死了老爷子”;要么是“就在前一阵子,奶奶去世了”;要么是“去年我女儿生产时离开了我们”之类的话。
珂沙咯嗒米想方设法地寻找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她彷徨地走遍了整个镇子,却始终也没有找到。
此时,珂沙咯嗒米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世上并没有未曾经历过失去所爱者的人。我因为孩子的死而痛苦不堪,世上和我有相同苦难的人成千上万,他们都超越了这些痛苦而坚强地活着。”
于是她回到了林中。“这位女子呀,你没有找到芥子种吧?”“不,释迦牟尼,我已经不需要芥子种了。”
听说就这样,珂沙咯嗒米皈依了释迦牟尼,后来成为得道神尼。
“岁月药”赋予人们“忘”的能力。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情况叫作“逆缘”。
即使在释迦牟尼所讲授的“爱别离苦”中,像逆缘这样苦闷心酸的事情也应该没有提及。
世间为逆缘所哭泣、所痛苦的人举不胜举,并非自己一人不幸。这种道理也被珂沙咯嗒米所领会。
再苦再悲也断不会永久地笼罩着你,并阴云不散,而悲苦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即使你想着痛苦会伴你一生,但实际上断然不会。万事万物皆在变化当中,知道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也称为“无常”。没能长久即为无常,也就是同样的状态不会永远持续的意思。这是佛教的根本思想。
花开结果,接着果实落入土中生根发芽,后来破土而出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后继续开花……就如同树木开花结果一样,世界处在不断地变化更替当中。就像无论冬天多么严寒春天也总会来到,无论夜晚多么黑暗清晨也会来到一样,悲伤痛苦也有终结。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生活下去。
京都有“岁月药”的说法。
无论多大的伤痛都会被时间抚平而最终痊愈。京都地区称为“定期药”。而治愈“爱别离苦”的悲伤、心酸的良药莫过于岁月的磨砺。
人类被赋予“忘”的能力,确实值得庆幸。不过,无论多么重要的事情,人们也会通过这种能力将其忘却。我所说的“忘”,是指佛在施恩于人的同时又对人类加以惩处。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81457783/0
以上内容摘自濑户内寂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品。为迷茫中等爱、错爱、渴爱的人点亮心灯,积蓄内心宁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