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的自由工作模式
(2014-05-06 17:50:48)
标签:
nomadworker自由工作日本 |
分类: 心情随笔 |
日本一位好友,两年前去了香港,在当地日企工作。偶尔会看到她在facebook上放一些香港生活的照片,似乎工作和生活都过得比日本一般上班族要精彩而充实。不久前,她突然决定放弃高薪安定的生活离开香港,过上三个月去一个国家的“游牧民”工作模式的自由生活。
所谓“游牧民”(nomad
worker)的工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不归属于任何企业的自由人,可以一边在巴厘岛海边喝着咖啡一边写稿,也可以找一间share办公室,为世界某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司写代码。工作地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用担心早上起床上班迟到,也不用被那些条条框框的公司规矩束缚。
其实这种工作模式已经在很多国家渗透了,细心观察很多咖啡店,快餐店的变化就会发现,不仅在装修上和店内背景音乐上下功夫让客人觉得环境更舒服,wifi和座位附近的电源插座也成了一个基本配备。因为wifi和电源插座是“游牧民”们在外边工作寻求的基本工作环境,喝着咖啡打着电脑,不再只是小资们在耍帅的表现,“游牧民”们需要在家以外的环境工作,要比闷在家里效率更高,也有助于灵感来敲门。
也许有人会认为对于咖啡店或者快餐店来说,这些“游牧民”是一些讨厌的麻烦客人,无疑只是想买一杯咖啡坐一天的“偷电犯”。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来店里的客人中只是一小部分的“游牧民”,他们也算是店里的固定客户,成为了店里一道固定的风景,让路过的人会觉得店内的环境一定是舒适的,可以足够悠闲的享受休息,也可以专注的工作。这不正是咖啡店和快餐店追求的想向客人传递的理念吗?
言归正传,为什么世界各地“游牧民”这种工作模式慢慢兴起?俗套点说,是互联网全球化普及带来的沟通无地域限制的便利。跟很多年前发达国家将传统行业的生产工厂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东南亚等一样,商家们永远都在诉求成本低的劳动力。比如说一款智能手机的游戏软件,比起找日本当地的工程师制作要花费的价钱,可能可以在柬埔寨,越南找一个研发团队,不仅制作时间短,而且质量更好。
想成为一个自由的“游牧民”,需要有足够的个人才能,以及很强的沟通能力,当然会一种以上的外语也是必备的。与不见面的人通过互联网沟通工作内容,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收入也不一定稳定,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要换取自由的工作模式,总是要担些风险的。所以很多“游牧民”选择在物价不高的东南亚生活,即使短期内接不到工作,也不至于到生活窘迫。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乖乖的上班族生活,不愿意再听上司无止境喋喋不休却毫无建设性的指令及条条框框的公司规定,可以考虑考虑这种新型的“游牧民”工作模式。毕竟对于生活来说工作只是一部分,不要让不喜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降低了你的生活质量。一眼可以看到20年后自己的工作状态的工作,即使再安定,不要也罢了。工作久了,会忘记梦想,忘记追求,变成日复一日的重复,对工作的妥协,把工作仅仅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同样的工作坚持了几十年,在过去也许是种美德。在未来的社会,只能遗憾的说没有改变的原地踏步。
后一篇:路灯下寻找明明丢失在黑暗中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