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感受到的10件事
(2012-08-26 16:55:56)
标签:
杂谈北京环境空气质量出租车 |
分类: 心情随笔 |
自从在日本工作后,好久没有机会回国超过两周的时间了,每次都是匆匆的来匆匆的走,没时间多停留下来观察一下我离开了近10年的地方。很感谢公司的CEO贴心的给我多放了几天假,让我可以有机会参加国内好姐妹的婚礼,多抽时间陪家人和闺密们。
回国的这段时间,得了一次重感冒,给父母做了一顿饭,半夜陪家人动手术看到医生大摇大摆的点钱收红包,遇到了大型百货商店突然的大停电,自己出门不敢过马路,不小心打到了一台黑出租车被威胁加钱,在公交车上看到很多人同时站起来给刚上车的老人让座。。。虽然短短的几天,感觉自己经历了很多10年前没有体会过的,甚至有些感受到自己这么多年在日本的生活是不是有些太安全无味了。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很冷静的人,可以冷眼旁观的看待不管自己的事儿,可这次我发现回了一趟国让我感情变得很“丰富”,这里褒义的成分可能不太多,高兴的,感动的,吃惊的,愤怒的,都浓缩在一起,心情多少有些复杂,想不通的事儿也挺多。
以前总觉得日本社会大家都活的很纠结,每天都要承受各种压力还要在外人面前硬装微笑,挺假挺累的。回了一趟国感触到的是咱中国人表面上看起来性情豪迈,生活随意,开心就好,其实社会潜在的压力把每个人的生活压的并不轻松,父母拼命的攒钱给孩子买房买车,不管大小医院永远都人满为患比夜市还热闹,生病开刀还要给医生美其名曰的感谢费,奶粉贵的要命,空气里含着各种化学元素,没有坚强的免疫力根本无法抵挡病毒的侵入。。。
整理了一下两周多回国的感受,先从感动的事儿说起吧。
1.公车排队
记得小学的时候挤公车上学,每次都要使出吃奶的劲儿在人群中挤得满头大汗才能上车,那是大家没有所谓排队的概念,挤进去的算你运气,没挤上迟到的算你倒霉,虽然排队一定比不排队效率要高很多,不过谁让咱中国人口多呢,没得抱怨。这次回国坐公车我还是抱着同样的心态,可走到终点站时发现大家都很有秩序的在排队,队伍太长还会自然分成两队,来车后没人会一拥而上,看到老人要上车,还会主动让老人上。说实话,有些吃惊,因为脑海中对公车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学拼命披荆斩棘往里冲的那一刻,很难一时反应过来,看得很是感动。当然,如果不是终点站,还是偶尔会出现抢着上车的想象,不过明显比以前好多了。对于常住中国的人也许会觉得我对这些微小的变化小题大做,可毕竟这代表着我们国民素质在提高,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
2.争抢着让座
还是在公车上遇到的一景。一位老人从前门上车时,我站起来准备让座,发现同时坐在前排的很多人一起都站起来了,老人一直说着不好意思,站起来的人里有的说,我一会儿就下了,您坐。有的说,坐我这儿吧,离下车门近。在网上看过很多年轻人不让坐装睡觉的照片和转帖,看了很失望,很气愤。可自己还是幸运的看到了大家在争抢着让座的一幕,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尊老爱幼”的品德,这四个字不是写在我们小学课本给大家摆摆样子的,也是需要去实施在生活中的,因为你也有老的一天。
3.热情的店员
在日本待久了,习惯了日本服务行业店员的超级敬语的待客方式和点头哈腰的温柔态度,不论去哪儿都可以感受到顾客至上。可总觉得缺点什么,是热情还是人气儿也说不太清楚,就是觉得店员只是把你当作顾客,一个推销对象,没有放什么感情进去。在国内就不一样,虽然店员不会用非常尊敬的敬语对待客人,却会更像朋友一样跟你交流,不适合就说不适合,没有就会推荐你去别家,没有所谓的模式化的待客规矩,可觉得挺舒服。记得去一家店买鞋,店员跑着去仓库拿货,然后帮我换上,试穿后觉得有些不太舒服,可看人家跑来跑去的又不太好意思让她去仓库换下一双,我婉转的说我再看看别的,店员倒是很爽快,一边帮我把鞋带解开一边说,高跟鞋可不像别的,一定要舒服,不然走路很痛苦的,不舒服我就给你拖下来,你再去别家转转看。店员很热情,也没有强买强卖,有种到朋友店光顾的感觉。
4.爱聊又善良的出租车司机(正规出租公司的出租车)
回国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出租车,遇到很多出租车司机,总体感觉大家都很爱聊,也很善良,当然也不排除偶尔会遇到完全不说话的内向司机。从打车的始点到目的地,其实不会太久,很多司机都很愿意跟你大聊特聊,聊天内容也是范围宽广,从交通路况到最近的明星绯闻,国际敏感问题。我很愿意做个听众,因为司机师傅们每天坐在车上辛苦的开车,除了听广播之外应该挺无聊的,陪他们聊聊天解解闷,没什么不好。而且我还遇到过一位很善良的女司机,和好朋友约的见面地点我也不太清楚到底在哪儿,司机接过我朋友的电话,问清地址,不仅把我送到目的地,看我朋友还没来,还担心的说,要不要陪你等到朋友来,万一你没见到朋友,自己又不知道在哪儿那就麻烦了。呵呵,当时很感谢那位司机的热情和善良,这应该就是所谓我们中国人的人情味吧。
下面说说我在国内感受到比较不可思议的事儿。
5.电视节目内容的重复性
中国的电视频道数量实在是佩服,多的让你拿着遥控器从头转到尾也要花上一段时间,不过仔细看看播放的节目,很多都是内容或主题是重复的,或者是模仿一些海外的人气节目。人气电视剧多半是婆媳关系,家庭纠纷,北漂,宫廷内乱等。很多台都播一个电视剧,只是进度不一样,有的台刚播到一半,有的台已经播到结尾了。说实话,不记住电台名,很难知道自己到底看到第几集了,也难免现在远离电视,开始上网观看的人越来越多了。综艺节目的话,人气第一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就是相亲节目,从适婚男女到父母,大家都看得津津乐道,不时还会评价一下出场佳丽长得美丑,男嘉宾为什么条件那么优秀还会被灭灯。其次应该就是选秀节目了吧,几个专家坐在上面评选手唱的好坏,同类节目一堆,内容也几乎雷同,可观众们并不介意,不得不感叹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即时是雷同节目也会赢得很多收视率,让节目短期内进行下去。在国内这段时间其实没有太多时间在家看电视,体会的到的内容有些肤浅,只是吃惊重复内容的东西大家为什么看不腻,是大家对电视的要求不高,还是重复才是中国电视市场的一种真正需求,实在有些搞不懂。
6.保姆看孩子,父母看保姆
闺密今年四月生宝宝,坐月子时请了月嫂,价格很不菲,随后又请了保姆,价格也不便宜。算是从朋友那儿接受一下提前普及教育。原来现在在中国月嫂这个行业很人气,因为80后的独生子女们纷纷成了爸妈,过去没有这个条件好好坐月子的80后的父母们,当然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享受坐月子的专业照顾,就这样月嫂的行业价位被抬高,甚至出现人员短缺的现象,价格也是越来越贵,月嫂们一个月的月薪足够一般城市的上班族半年的工资了。而保姆更是抢手职业,尤其2012是中国的龙年,很多的龙宝宝诞生,baby
Boom首先带来问题就是抢保姆和抢幼儿园,然后就是看家长的经济能力来决定宝宝的何去何从了。闺密说自从生了宝宝,她就没怎么踏出家门过,天天宅在家里,我说有保姆的话,其实可以偶尔白天出来透透气啊?她无奈的告诉我说,家人不允许保姆一个人在家,担心孩子被保姆拐卖,或者虐待孩子之类的。我听了后很吃惊,也就等于花高价请保姆看宝宝,父母还要随时在家看保姆。可能是网上流传了太多有关保姆拐卖孩子,虐待孩子的流传,搞得大家没办法不提高警惕,天天在家做一个全职的“监管”。
7.中国的感冒病毒的强大性
自己以前一直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免疫力强和体质好,所以已经有近10年没有感冒过了,最多就是拔掉力士牙时引起了一次发烧。可这次回家后没几天就得了重感冒,而且是顽固型的,流鼻涕,嗓子痛的说不出话,吃了各种款式的药就是不好。家人一致建议我去打针,我觉得他们有些小题大做,感冒又不是什么严重的病,按时吃药,应该两天就好了。好吧,我承认这个想法有些轻视了中国感冒病毒的强大力量,病毒足足持续了快两周,直到我回日本后才好。很纳闷是药吃错了?还是病毒太顽固了?好友开玩笑说,想在中国这个食物里都有可能混点不明化学元素的地方,感冒病毒要在这个环境生存下去,毕竟练了很强大,吃几片药就能赶走的感冒病毒,哪有资格在中国混下去。。。听起来是句玩笑话,不过实在很难只把它当句玩笑话。
8.北京的空气质量
从家飞北京那天,是个大晴天。我特意选了一个靠窗不被飞机翅膀挡住的位置,到北京差不多两个小时左右,从飞机起飞开始,我一直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很美,下面的农田,房屋显得很小很小。快到北京上空时,我听到后排做的乘客在议论天怎么突然变得这么黄,我也跟着低头看去,就像是人为画上去的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一边是蓝蓝的晴空,一边是沙尘夹杂的黄天。从北京奥运开始各界开始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本以为没有海外媒体播的那么严重,亲眼看到了,实在很难遮掩吃惊的感受,首都的天空是黄的,无法看清下面的跑的车,一排排房子的样子,即使是低飞时也很难识别飞到哪里了。我并不是敏感鼻子,可觉得从飞机下来的那一刻吸进去的空气里一定有些什么除了灰尘以外的物质夹杂在里面,吸久了会鼻子不舒服,桑子痛。住久了北京的人也许习惯了,觉得只是我鼻子太娇气,可这并不代表习惯了就没问题,长期居住在这种空气质量的环境里,大人也许可以用免疫力抵制一些病菌,孩子们的免疫力能承受多少,实在很让人担心。。。
最后说说我在国内经历的让我感到很气愤的事儿,现在这种气愤仍然无法平息,可又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生气又无奈的感觉。
9.有钱也生不起病
这次回国去医院的次数很多,第一次是家人突然得急性盲肠炎半夜紧急开刀手术,虽然听起来只是个小手术,可还是担心得不行赶去医院,到医院时大姨父已经被推进手术室了,问了表姐才知道,早上大姨父觉得不太舒服,腹部右边有些痛,只打算去家附近医院开点止痛片,结果连续跑了两家医院都没查出是什么病,终于在第三家医院查出是急性盲肠炎,可却被拒接治疗,不得已只能去第四家医院,是我们当地最大的综合医院,检查的医生很直接的说这种小手术随便找一家小医院治吧,我们这边还有很多大手术排队呢,没精力做这样的小手术。实在觉得不该是一个医生对痛的满头冒冷汗的人该说的话!最后的结果是答应了医生的要求,付了比一般医院贵好几倍的手术费,分别给了主刀医生和麻醉师一笔美其名曰的术前“感谢费”,随后被第一时间推进去做手术了。
一个小时后,手术结束,大姨父被护士推进了一个叫加护病房的地方,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空床位,暂时安置手术病人的拥挤房间,环境也不算好,几乎是床挨床,空气流通也不好,还不准家属进去,说是有护士二十四小时照顾,不过家属要签免责声明,大概的意思就是晚上病人出现什么情况,家属必须在10分钟之内出现,出了什么问题跟医院无关,听着都觉得莫名其妙,病人花着一个晚上几千块的住院费,还要家属坐在外边大厅的冰冷地板上随时待命以免被护士叫时10分钟出现不了,那还叫加护病房干什么呢?除了护士帮病人换张尿布以外,完全也没发挥到加护照顾的作用。生气是很生气,可又觉得很无奈,到头来应该都是患者和家属把医生宠坏了,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院的责任,而现在却变成手术前要给主刀医生和麻醉师塞钱,他们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收,甚至可以大方的点钱,然后轻描淡写的告诉家属手术我们会尽力的,那么如果不给钱是不是手术就不尽力了?如果那些家里并不富裕的人来看病,是不是连看都不给看就直接被拒绝治疗了?家人告诉我说现在在中国有钱也生不起病,生病要找人,要给钱,就算有钱,如果找不对人也不一定给你治,听起来好讽刺,中国的医院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么商业化,救人已经不是第一宗旨了,看病只不过是一单一单的生意,小单不愿意做,大单要提成。这次着实的让我开了眼界,也期望家人都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尽量不要生病,因为实在是生不起病。
第二次是老爸手被不小心切了一下,伤口位置很难愈合,只能缝针,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受伤两周以后的事儿了,陪着老爸去医院拆线,老妈去跑着补办挂号手续,不在身边,拆线的护士看起来有一定的年纪,我当时猜想应该是很有经验了吧,可发现她开始拆的时候并不认真,都没对着伤口仔细看就开始用镊子乱拽,老爸在旁边都痛的冒虚汗了,可这护士还是一脸不在乎的样子冷漠的拆着,我已经尽量按耐住情绪用敬语说您能稍微温柔一点吗?我爸好像很痛,护士反倒不耐烦的说这缝的也看不清,没办法,还有一针先留着吧,下次看清再说。这就是小时候在教课里说的白衣天使,我实在很难看到她们头上的光环,正规的大医院教育出来的护士都这种态度吗?也许是我倒霉,两次去的医院都遇到这样的事儿,可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医疗行业的问题,无助的病人来到医院,需要接受到最即时最有效最合理的治疗,而不是看医生护士的脸色,照顾着他们的情绪,还要花着除了治疗费的一笔高额“感谢金”!攥在医院手里的是一条一条人命,不只是一张一张人民币纸钞。
10.遭遇black taxi勒索
这次在北京停留时间不长,大概5天左右。日程排的很满,所以几乎出门都是打车。熟知北京的人都应该知道,北京市内有很多black
taxi,其实就是没有计价器的私人出租车。实在打不到正规出租车的时候,也会用black
taxi。每次都是同事去交涉价格,谈的合适了就上车,不合适司机就会马上开车离开。离开北京的前一夜,和客户吃饭吃到很晚,也刚好赶上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所以在三里屯附近站了很久都没有打到车,最后打到的是一辆车镜上亮着小红灯的black
taxi。坐正规出租车的话大概只要60元人民币左右,black
taxi开价100元,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也没再交涉,直接坐上了车,开到一半,司机不认识路了,回头问我们路,我本来觉得这个行为已经很奇怪了,毕竟司机问乘客路原本就不符合常理,而且我和同事也都不是本地人,只能用手机查地图,然后告诉司机大概方向,司机一直在车上抱怨,说我们指的路好像不对,后来发现方向真的错了,不过也没开出多远,只是麻烦他掉个头往另外一个方向开,司机就把车停到路边说都怪我们指路指错了,要不加钱,要不他就不走了。其实我们觉得这并不是钱的问题,即使的是black
taxi也应该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要钱的语气完全是在勒索乘客,还不准下车。后来是怎么解决的也就不写了,总之我们没有给他加钱,当然也没有打架,只是稍微发生了一些争执后司机觉得没理收了100元跑掉了。活到现在还没被人这么威胁勒索过,也算是一个在中国首都的特别体验,难忘经历了。只是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发生在外国友人来北京的时候,他们会误以为我们首都的出租车司机都这么不讲理,其实还是有很多热情又好客的好司机的。
在国外待久了,偶尔回国一趟会有很多感受,我不觉得国外有多好,也不觉得国内有多差,毕竟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只要你愿意什么样的地方都可以生存下去。我在这短短两周时间经历的事也许很多都是偶然的,并没有社会代表性,不过只要你细心观察,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你觉得理所应当的生活环境,其实很多都不符合常理甚至有些过分,选择去适应还是去改变,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不过如果你连发现都没发现,就更谈不上改变了。尤其是环境吧,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受到重视的,社会的天天呼吁是没有用的,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不提高,现状会越来越恶化,大人可以承受的污染,孩子们是无法承受的,不能总让天就这么黄着,少抽一根烟,减少点汽车尾气排放,也许就会有些改善,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一天你问孩子天是什么颜色的啊?孩子回答说是黄色的,那就悲剧了,也真没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