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售票员的日本公交车
(2010-10-15 13:45:45)
标签:
日本中国公交车生活文化 |
分类: 日本生活 |
在东京,电车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很少有坐公交车的机会。记得大一时学校在离电车站很远的地方,不得不排长队等公交车。第一次坐日本的公交车时,因为没有售票员,不知道应该是像在中国一样上车就交钱还是等下车后再交,也不知道要交多少钱,慌乱中从钱包里掏出500日元要往里投币时,公交车的司机很友善的告诉我说,上车时先从自动机内抽一张小票,上面写有数字,车上最前面的电子价格板上会显示数字和相应的价格,每个数字代表一段距离,显示的价格也都不同,下车时只要按照数字的价格投币就可以了,没有零钱也没关系,每部公交车内都设有兑换零钱的机器,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售票员帮自己找零钱。
了解在日本坐公交车的方法后,还觉得挺方便的,除了司机外,其他只要乘客自己做就可以了,对于公交车公司来说足足省了一个售票员的人力费,可谓是省人又省力。坐在上面的确觉得是座位很舒服,车开的也很稳,空调的温度也很适宜,也没人在公交车上说话或是接电话,肃静的气氛弥漫整个车厢。车内环境的确不错,可以每次坐的时候总觉得缺点什么,说不出,感觉有些压抑和不自在。
直到前一段时间出差回国时,带着日本朋友坐北京的公交车,一上车就听见售票员在喊上车刷卡买票,给老人小孩让座。我一边翻译给朋友一边笑着和朋友说:“怎么样?和日本的公交车不一样吧。多热闹。”朋友在旁边看着手舞足蹈指挥的售票员,觉得很有趣,很亲切,仿佛从售票员的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感到很多朝气和Power。相比之下,日本的公交车的确很自动化,便利,减少人力,可是缺少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人情味”来做调剂,在整个车程中可以感受到的只有沉闷的空气和每个上车乘客的面无表情。
也许我把生活的很多细节太过于放大,也许很多人还是希望整个社会有些秩序,上车排队,自觉的把手机调到震动等,像日本一样把小小的公交车内也搞得没有人督促就自然形成规矩化。当然,有些好的东西的确是应该学习,可一些比较根本上中国很多传统原有的那种无论到哪儿都热闹有生气的氛围还是希望无论到了什么年代都可以保持下去。售票员可以像朋友一样朝着乘客大喊说给老人让个坐之后,一大帮人慌乱地站起来到位子的场景,很温馨。因为我们从小学的就是尊老爱幼是光荣的美德,没有人会左思右想不好意思站起来。而在日本,很多东西都被制度模式化,人们更多的希望活在被规定的圈子里,排斥和周围的人做不同的事,所以即使是让座这么简单的事,更多的看到是左思右想后还是不好意思站起来让座的年轻人没办法只好装作大睡的有些让人心酸的画面。也许在日本的公交车上也有一个可以督促大家让座或做向导的售票员或许乘坐公交车也会变得一件快乐不会无聊的事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