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桥梁如何架?
(2010-07-14 14:27:05)
标签:
中日
交流
日本
中国
文化
|
分类:
心情随笔
|
你的理想是什么?很多来日本留学的人都会如背课本一样脱口而出说希望自己可以将来成为架起中日间友好桥梁的纽带。对于公司的面试官来说这也许是一句几乎从留学生口中听的耳边磨出老茧的官场话。和立志要维护世界和平一样,目标是美好的,实现是困难的。不过,我也没有摆脱这样的世俗,在公司面试时说了很多雄心壮志的梦想,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腔青春热血打动面试官,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全力为公司的中国事业发展努力,为公司的理念而奋斗。结果是顺利的经过层层面试被录取了。当时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在日本景气最萧条的情况下找到工作而且是一份和中国事业有关的工作。然而,真正自己开始脱掉一身学生气融入日本公司时,发现自己无论怎么试图迎合日本公司的工作方式,人际关系,在骨子里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作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日本做法的东西。
一桩生意,如果是日本人和中国人一起坐在谈判桌上,中国人一定会先从结论开始说,一个合作案,对双方有什么好处,利益应该怎么分,然后再谈细节。而日本人则完全相反,一定要说先说客套话,讲很多细节到最后再说合作利益。不能说这两种方式哪个对或是不对,中国人讲究做事效率爽快,日本人则注重严谨。一项企划案,中国人也许听过一次就下结论,马上着手实施。日本人则会是层层审,一个月两个月也不一定会有结果。对于来日多年后进入日本公司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种情况下无疑是最挠头的,就像被夹在中间的三明治,说服日本人要理解中国人办事的速度,在说服中国人要理解日本人谨慎的性格。几个和我一样大学毕业进入到日本公司的朋友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当年夸下海口立志要做中日友好桥梁的纽带的誓言,其实还真没有那么好当。在中间做调整,让双方互相理解的工作就像是专业的谈判专家,已经超越了商场谈判的规矩,要懂得分析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性格,国民性,必要情况还要采取特殊手段,中国人说话太直接日本人接受不了,我们就把话翻译的稍微婉转一点,日本人说话太爱转弯抹角,讲了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我们就给来个总结概括。久而久之,所谓的中日桥梁并不只是直接架上去就完成任务了,还需要很多心理战术和技巧。
搭建中日桥梁,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许多在日华人们都在努力着希望可以成为桥的一条钢筋,一个螺丝,期待着大家可以互相理解,有一天做到真正的中日交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