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前年后

(2023-07-20 16:03:43)
标签:

365

杂谈

分类: 记录生活
2023.2.6
腊月23老大离汉。
     腊月28,母亲第二次5天愈后出院。
腊月29晚,母亲呼吸困难,搬到母亲这边陪睡。
正值冬39里,冷得狠,母亲房间小太阳烤火器一天到晚都温暖地亮着。
老三整的供氧仪只用了4天就没有了。
下班来看母亲,母亲正在不适中,说没有氧气就如同没有了生命,那样抓心抓肝的。
老三正在四处想办法。
没法子,瞬间想到了圈内的一位医院的朋友,算是急中生智了一回。
要来了号码,随即拔通了电话,那边说医院都是中央供气供氧,并不提供氧气,失了指望。。。
倒是说在城关有个罐装的氧气点,但老三去后得知那边并不提供罐装氧气也不卖,朋友在电话里得知这个信息,说YL有一家倒是提供,但是是很久以前的事,又无法得知联系方式,可见这个途径行不通。
思考半晌,再次拔通了朋友电话,说一定要想办法这是救命的气。
挂了电话,朋友与那氧气点联系了后说:一会在点上约见,我不去这事搞不定的。
车子这会儿开到武汉去了,并且还在去的路上。
永远是这个情况,性子缓的人永远在误事中。
会合后,朋友苦口婆心地对老板说,你少供院里一罐气也算了,这件事一定要整好。
点 上的老板倒也给力,立马同意了。
又要了老板的联系方式。。。说晚点一定来搞,要号码是怕到时找不到人,老板提示说不会很晚吧?
嗯,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腊月29,还是腊月29的晚上。
朋友又问,血氧指标是多少?
问得人一团雾水,只晓得血糖,朋友思忖片刻说自己家里倒是有这个血氧仪,说回去拿一起去测下子,再看看情况。
我正在犹豫中,得知这个仪器药店就有售货,问明检测方法,比测血糖还简单,于是作出了决定,别过朋友,开年一定要致谢!
自己到药店拿了一个,让药店老板示范如何用,老板说很简单,手上示范半天不得要领,一边嘟哝说说明书完全看不清,戴上眼镜也不行,接过来看没有接线口端,原来是要上电池的,估计不会复杂到哪里去,便付款作罢。
好在药店与罐装氧气点相差几十米,店里坐着一青年样男子,只是看了下,便断定是要装上7号小电池,想想附近象是没有这类店子,罐装氧气老板顺口说:出门右拐便有杂货店,里面肯定有电池的,你现在就去,等会估计会要关门过年
也是,忙转身离开,杂货店里女子只是看了手里的东西,便直接开口喊:来做事呀!
老公模样的男子立马应声过来了,这号人就是得点赞。快手快脚地拢来了,只是瞄了一眼,上7号的,麻溜地给装上了。
血氧仪与小型钉书机相象,直接夹住手指,摁下就可以检测血氧和心率。
氧气之事倒是说好了,但那重达100斤、高1.5左右的炮筒可怎么弄回去?
女老板倒也爽快,说:就让送气的师傅帮忙送下子吧,现在叫车也不可能,哈回去过年了。
走时又嘱咐:多给点运费,大过年 的。
这个好说,连连道谢:新年快乐!
那师傅送完了紧急的才送我们的,又自己搬上了2楼,还负责安装,上面有仪表指示什么的,还现场教如何使用。
可见还是要专业人员省心又省力。
老三付了50元运费。
今天两头跑两次打的,一次是10元一次是15元,一口价不还的。
坐在电动车后,一起风嗖嗖吹回去,母亲看到了如此炮筒,总算是安了下心,俗话说备足干粮,心下不慌。

正月初二凌晨2时,母亲又叫不舒服,第三次入院
每日里人民医院上午打针,做检查。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先是新冠,后是肺部,再是冠心病,逐一排查。
医生换了一拨一拨的,主治的雷休息了,管床的是刘医生。
初三单独去医生办公室问了母亲的情况,刘医生建议转到亚心再做个造影,以此判断是否冠心病,嘱咐带上近日检查的结果片子。
刘医生说:根据各种检测结果,没有实质性病变,检查结果还好,如果排除了这种情况,那就更利于诊断下药。
医院的雷医生年内年外也早就尝试了各种办法,查血,拍CT,B超。。。
各项指标还算正常,小脑有点萎缩,血氧97是正常的(参照值90),心率72-82(60-100属正常范围),再就是老觉得胸口闷,一闷来就如同大敌当前,一紧张更不舒服。
最后值班的刘医生开了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效果立杆。
可见每位医生的处置意见办法不一样。
同时自己又添了老爸常年吃的益安宁。
吃东西是老三篇,稀饭加牛奶,洋姜是下饭菜,除了牛肉、猪肉,其他的羊肉鸽子鸡鸭类一概不沾。
办了出院手续,回来清理物件。
老三家的后勤保障人员给力。
多日来,围着一个老人,3小家车轮大战,跑医院的,送饭、做饭的,陪聊解语的,洗衣服的,不断买药和添器械的,倒也配合得协调。
在这之前,医生一再建议去武汉。
我们初步决定去汉,并商议好等老大回来与武大中南的Z教授远程诊断咨询再决定去往哪个医院,如何料理起居等。
说起这位教授与老大同学,在医学领域算得上是有专攻,武大中南托管了中医院,在中医院是副院长,每周来中医院坐诊。
关键是如果不是心脏方面的问题,那不如直接去中南,因而这个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办理好出院手续。
我推着轮椅上的母亲,老三骑着电驴,先生拎着大包小包回到母亲住处。
我们都在帮助母亲清理去汉的物件,母亲平静指挥着,如同指挥着千军万马。
又自己歪歪颤颤坚持到厨房热好了心心念的洋姜,后勤组又送来了热乎乎的饭菜,各人按手上的工作抽空打空,边吃饭的、边清东西的,大家配合得密切有序。
初四晚老大终于回了,坐了整整一天的车。
我们都等着老大回来作决定。这是老大的义务,也是权利。
风尘仆仆的老大坐下歇息片刻便直接进入状态,了解病情,听完医生嘱咐,然后与Z教授远程诊断咨询。
那边听取了基本情况说:不用转院,一是现在过来也没有床位;二是根据所述症状应该是新冠后遗症;三是料理方向,保障室内温度暖和舒适,饮食营养,精神上加以慰籍,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重在陪伴与安抚。
通过咨询,大家心里已经有方向了,确定不去汉,暂在家观察。
紧接着给母亲逐一细细转述解说,母亲也同意这个方案。
众兄弟姊统一了意见,又聊了半晌,方才各自散去,自此母亲又恢复了从前老大离汉的生活模式,我也结束了陪母亲睡的模式,回到自己熟悉的床上,回归自己的生活。
初五到中医院做了个检查,同时也是与张教授会面,张教授礼节有余,非要上家里来看望母亲,看来这位兄友一如从前。
开了4支调节代谢的药,母亲的脚浮肿了,尤其是左脚厉害。
中成药脾归经,母亲每天晚上在床上要敲腿的末梢,来缓解不适,接下来的3天换了氨基酸。
初10晚上母亲说药有点效,觉得身上松了些。
。。。
再说爷爷。
爷爷也在大年30那天做工作,接来吃了年饭,在外面张罗了一桌子。
初一下午直接来一楼他自己的房间住下了。
计划是住到正月十五,再去医院理疗。
这与年饭在桌上说的完全不一样,说是要住在女儿那里,理由是卫生间在室内,暖和。
幸而咱实习实意:无论在哪儿,春节是不可以一个人在老家的。必须上来,至于在哪边住都是一样的。
在饭桌上如是就这样讲。
心里当时还在想:就凭多年的老思想老传统,过年会住在女儿家?那么这次疫情倒真是可以成功教化中国古老的顽固根生的愚昧思想?
吃完用了心费了银子但又不好吃的饭,爷爷给送回去了,说初一的邻里要拜年,拜年了再给过来,似乎有点道理。
初一给接过来,立时就在家里住下了,嘻嘻嘻,冬日里长存院子里的卫生间也不再嫌弃了。
爷爷在这里过年的缘故,从初一到初五几乎每天都有人出出进进,走动的,拜年的,大家都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行动,完全不考虑会打乱别人的正常的生活,明年一定要先讲明过年走动要约定统一时间。
爷爷老腰,除了行动不方便,其他的指标非常正常。
春节期间,院子外面叫门的,里面大声气回应的不绝于耳,有备用钥匙的没有来,没有钥匙的没有联系想来就来,整得小院如闹市,闹闹哄哄的不绝于耳。
家人依然如从前一样,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出进,爷爷在这里和不面这里没有明鲜的区别。
也许,这就是男人。
男人和女人对环境改变明显的差别。
我也狠下了心,既然你自己都不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那么这个协助我也可以不担也罢。凭什么我要照顾生病的母亲还要照顾你“潇洒”不顾的大人?
春节就是闹闹哄哄的,明年一定要带母亲去暖和城市过春节。
。。。
自母亲生病以来,老大不在家,陪母亲睡,就沿习下来,更便于照顾母亲,往往夜班后整个人疲惫不堪,白天一定是要回来补觉的。
生病的母亲更加敏感,凡事要按自己生生活习惯,非要别人坚决服从安排,小到一杯水用什么装,大到家里的往来开销支配,非得要亲自贯彻指导思想。如果不顺从,立马就会生气,脸上挂着寒霜,个性使得母亲如此,尽管改了不少,仍然典型“杀亲”。
十二那天说:老大的心点点飞了,给老姜老娘喝,又不怕撑到老母亲。
母亲毫不留情地批判。
前前后后揭露了老大不少“罪恶”。
听完批斗,母亲似乎平静多了,便安慰母亲,多做事就会犯错,不做事才不会犯错,有人在身边陪伴就不错了。。
想想身边的人和事,想想您的同学和同事,谁有您这样的福气和待遇,平日里身边有儿女成群围着,病了24小时有人看着,料理着生活起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做饭、送饭的每天花心思根据口胃变着花样弄,医院陪着打针的、接管医院整套事务,包括接晚班的手开车送医院打针,备好带去的牛奶鸡蛋早餐,然后点滴完后送回来,然后后勤组跟上送中餐,下午是母亲在家里的休息时间。
开导后的母亲便会默然。幸福感就这样比来了。内心因此而获得了平衡。
近两日中医院开了助睡眠的药,7分钟就可以入睡。
是的,这两日母亲睡着是安静了,从前是昼夜不得安生。
每天晚上下班忙完了自己的事,洗漱完毕,就步行过来陪母亲。
做晚上必做的琐事:诸如煎生姜,灌煎好的生姜水至指定的保温瓶,煮面饼,水要加得如量杯量过一样,燃气灶的火一直要微火,锅底不能糊了,少得可怜的面汤更不能扑了,这个自然要站在炉边看火,然后面煮好后用规定的瓷碗装好,全套程序都在母亲的严密监控下按规定流程完成,再杵着棍子蹒跚到卧室去吃。
烧开水,灌满每个热水壶,这一切依然都在母亲看着指挥着严密的监督下完成,每一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必须用心才能完成近乎挑剔的要求。
有时想,那种个性“介素”的人应该会很累的,因为要求高,因为要求高而在又往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应该会很不愉快的,不甘心,同时又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易怒,病中掌控能力变差,身体和精神上双重压力,有时候就显得更不可理喻了。是这样的吗?
自母亲病了,新添的行动困难支撑,母亲排斥用拐杖。
想想爷爷当年也是这样,母亲还笑了不应该:老了老了,还讲么事。
原来老人明明白白是排斥自己快速走向衰老的,拒绝用老年的一切log标志物,譬如拐杖、氧气仪、轮椅等等标志着衰老的物件。
母亲如果精神还好,就陪着唠唠家常,如果想睡觉,就安静地看看书,听听有声。
夜里竖着耳朵听着母亲卧室的动静,利尿的药导致母亲数次起夜,窸窸窣窣。。。

早晨母亲7:00左右就醒了,安静地坐在床上。
我也要起来,弄完自己的事,就开始了新的一天陪护工作,早餐是煮好溜水蛋加牛奶,温度要适宜,蛋刚好时就要着火,然后斩成8小块,装入专用保温瓶(带到医院里想吃时再吃),依次再用2号3号保温瓶灌入重煎好的生姜水,白开水。
检查早餐要用的杯子,调羹,纸巾,打针时用的热火袋插好电源烧好,帽子,围巾备好,再给母亲戴好围巾,口罩,帽子,穿上最后一件长羽绒服,车子就在楼下,母亲先出右手扶着我出门,待到楼梯口,说换左手扶我,右手自己扶楼梯手,正在母亲能自己下楼了,正在慢慢恢复中。
中医院那边的药受用得很,脚上的浮肿也好了。
上了车,我的夜间陪护工作告以段落。

娃已经搞完了自己的事,去汉了。
告别旧年,希望新年有好的起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