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博士:积极语言HAPPY模式与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实践中的运用
受邀嘉宾:心理博士陈虹
k4 P! t9 z' B. `2 U主持人:裴年忠0 b6 k" \: {- u. ^: {6 v0 ?* z! `" `- ]
研讨群:全国班主任旗舰总群/ ~0 `3 w1 J9 p. `; [
研讨时间:2012年3月2日20:00~23:00" p0 z- _8 |/ L* b( v3 N3 U
【嘉宾简介】
; b/ ?( H" _ Y9 W/ O: J. T 陈虹,1995年开始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主持教育部重大调研项目“我国六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及“我国十省市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常年赴美参加心理学图书版权贸易合作、访学、讲学及开展课题研究。曾赴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就中美传媒领域交流与合作进行讲学,赴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es)就美国二代中国移民家庭教育进行讲学,完成了休斯敦大学 (University of Houston)社会心理学院委托开展的“中美心理教育比较研究”。欲更多了解,详情点击: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603 c& e. v9 M: O8 N
【嘉宾引言】/ G7 P+ k3 ~# ~4 Y3 c0 Z
优秀的班主任们,美丽的晚上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非常快乐!主持人裴老师为我设计了一个很好的主题,即:如何把迅速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核心思想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我对大家谈到的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而且这个话题很有用,是班主任们希望也是需要了解的东西。所以,很愿意和各位优秀的班主任们在这里交换思想,互相学习。
" o& X: K2 u) v% E3 T【专题讲座整理稿】7 @2 s" F; ] E1 J1 I. g
一、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提出。 F" r7 Q* k3 }- x$ |( B: d$ s/ H
首先,我想说说昨天话题中关于《表扬与批评妙结合 享班级管理之幸福》的讨论,讨论中提到,“采取批评中带有表扬,表扬中带有批评。批评中的表扬能给人带来希望;表扬中的批评能给人带来警醒!”这话说得很好。
( {, \4 h! A. e4 a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师生关系到底应该怎样才好?师生之间应该有一种怎样的语言模式,才能促进彼此的良好沟通?如果有这样一种积极的语言模式,将会激发出如下心理功能:1.协调认知,有助于师生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师生关系;2.协调情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3.协调行动,由于积极语言更多地是指向未来,指向希望,指向目标。所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清楚地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在此基础上,同时也在对积极心理学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在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彼特森的建议下,我们提出了适合中国基础教育的、本土的积极心理学应用思路——积极语言的HAPPY模式。6 t. h# g% ]4 p+
“HAPPY”,众所周知,意为“幸福”,这个模式旨在能通过语言来引发彼此之间的快乐体验、积极情绪、幸福感受,促进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引导人生幸福。
$ @% L1 H, G9 e3 Z2 X* z4 y8 |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思路与解释。+ ]8 b. Y, T$
1.HAPPY语言的思路:积极语言→积极情绪→积极人际→积极人格→积极社会支持→幸福、和谐、阳光的人。% S# }:
2. HAPPY语言的解释:6 p$ O) N) h: n' U' j) ?$ i-
2012-5-3 10:01:24 上传下载附件 (64.28 KB)
. L( Q3 g% H7 p a; {' X) V “HAPPY”实际是由五个英文字母组合而成,即英文原意的解释。每个字母代表一个英文,即:“HAPPY”由H(Hoped-for预想,期望)+ A(Action行动)+ P(Process过程)+ P((to the) Point关键点)+ Y(Yield产品,收益)构成。- S a$ i; a( k' S! X
呵呵,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字游戏,易于记忆、容易被人喜欢,略懂一点英文的都知道这个词。“幸福”被地球人都喜欢哈。这个语言模式有个核心假设,即:积极的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关注的核心是普通人到底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激励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乐人生。 z" U7 P% c" v+ p' F" D$ R0 h
三、积极语言积极语言HAPPY模式应用中的主要目的。
下面我用文字把上面的表略解释一下,即我们怎样应用这个表中谈到的内容。应用中主要的目的是:1.教师以期望学生某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H:Hoped-for)。2.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学生去做标志性的或学生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并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同时,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的改变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积极语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活积极语言,使学生动起来(A:Action)。
四、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语言层次和实践运用$ v8 t+
【案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控力?' G1 X& w5 ^) u+ @'
前天咱们这群里有个老师提交了一个案例,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控力。那么,谈到自控力,如果我们继续问那位老师:自控力指什么?做到怎样的程度就算有自控力了?哪些行为说明学生自控力形成了?5 M) X! ^4 t+ V/ z: L0 x1
1.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直到恰当的时机;2.自觉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3.有纪律,自觉规范自己的感觉与行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注重礼仪。
2 n1 [9 y* p7 q) N 这个自控力的方向,大家都看到了,非常好。但到了学生那里,做起来却有些难度。因为这些是一些品质的目标,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时,学生有些不知所措。比如要“有纪律”,自觉规范自己的感觉与行为。做到这个,很难。怎么办呢?但积极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行为框架,我给老师提交上来:) |% j T9 l7 |. M+ Z.
1.如果我想要某件东西,我可以等待。
8 u3 J" J7 }6 y+ V% v! J4 v+ d0 |2.即使我很愤怒的时候,我还是可以控制自己。
5 i/ O* m, `. z2 P3.今天能做的事,不会留到明天。
' l9 A, K3 q- r& N+ b% f) D. J; a& m4.即使现在不能做一些事,我还是可以等待。
( z2 ]: |, _& y% f5.在某些场合,即使我想说某些话,我还是可以控制自己不说。! H, ~5 g7 z3 C7 i/ \
6.学校或家中的一些我该做的事情,我总是按时完成。/ Z.
7. 很少或不发脾气。
7 p; x% x) e0 M B1 B* G( w 也就是说,当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有自控力的时候,就最好不说“你要守纪律”,而是对应上面的内容,选择相应的行为。但是不用孩子们在一个情境中全部做到以上的行为,可选择性地去实践。/ Q7 k' V8 [( v. Y/ g
这些我们希望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转换成我们的语言去说。这个在说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去说“如何做”,而不说“你这不好,那不好”。
+ b; H' o' S" H& j& ?0 p 积极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体验成功,消除因挫折而引起的行为问题。而反复遭受失败的学生会把许多事都看成是烦闷、挫折、疲惫和不愉快的,他们会选择逃避这些不愉快,其中包括逃避学习、不守纪律、不爱护公物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逃避不愉快的刺激也是一种强化,所以,教师的语言如果让学生感受到总是处在失败之中,就是强化了学生的不愉快体验,进而强化了学生逃避挫折和失败的需求,学生会变得更不愿意学习、更不守纪律,甚至破坏公物等。由此说明,教师语言层次的不同水平会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G1 | ]8 j4 Q I
【案例】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老师评价语的调查结果。
}2 P- c& A9 t/ Q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即:老师说什么话,你就会喜欢这个老师?你最怕老师说什么话,为什么?结果发现85%的孩子们都说“最怕老师说你太令我失望了!”。学生们最喜欢老师说的话是:我相信你!而并是“你最棒”,“最棒!”太少了。孩子们说“最棒只有一个”,而老师们相信我,我感到有希望。希望是我的动力,而“最棒”不一定是动力,相反会让我们更多的压力。有些话,居然是学校、班级到处听到的话,却是学生很不喜欢的话。1 _; k7 Z* F%
给大家发一个从学生中调查上来的语言层次。
! t6 ~: o( ?. D
2012-5-3 10:01:24 上传下载附件 (56 KB)
* B/ k0 O. [ X* j# n 大家看,“总说”中的话,我们每天都在对孩子们说吗?一天中,“我同意”了几次学生的建议、发言、行为、想法?和学生说了几次“我欣赏你的XXXX”、“我尊重你们的做法和思路”、“我真期待你们能够成为我引以为自豪的学生”……而这些都是学生们期待已久的语言。这些话其实很简单,它就存在我们的字典中。“总说”,能很好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不但肯定了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未来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试试吧,明天就说给孩子们听,好吗?“不说”的语言,更重要一些。因为这些是学生已经听得麻木的话,他们听了和没听一样。5 l, u0
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去赞美孩子们,而我们今天把“赞美”更加可操作化,把有关的词汇告诉大家。这些词汇来源于可爱的孩子们。也就是说,光说赞美学生还不够,更好的是知道用什么词赞美。) e$ y0 Z# R9 Z5 D# x3 \
“总说”,是对未来有引导,让学生产生更多信心。“多说”,是肯定现在,对眼前有指导,让孩子当时感受到愉快。“少说”,不是不能说,而是最好改为从负向说转化从正面说。
0 u w% L/ ]3 `8 ` 【案例】父母指导小女孩玩ipad的智力游戏
% b. o+ L# _1 K2 p 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一个孩子想玩ipad。小女孩JANE(简)在家里玩ipad中的一个小智力游戏,叫做分割图形,即把图形划分成几个面积相等的小图形。一开始,JANE很有兴趣。随着难度增加,她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此时,爸爸就说她:你为什么不看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行吗?你这样不完美。你这样不对。这几句话都没有意义,都是“NO”语言。这些话可以说,但说出来会让听的人不知所措。爸爸说了几次之后,孩子不愿意玩了,动笔之前要看她爸爸,犹豫半天,好不容易落笔了,又会挨说。于是孩子噘着嘴说不玩了(孩子是爱学习的、是有好奇心的、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但来自于外界压力(爸爸的不满意)和来自于内心的冲突(想做怕挨说)而放弃努力。爸爸说她没有常性,不动脑子(仍是“NO”语言)。这些语言代表了爸爸的一种不快的心情,而没有对孩子如何做的引导。1 v( J+ }" Q' [; ^4 S; x
那么,怎样会好些呢?如何让孩子树立信心?
/ R& y r5 U+ x 接着妈妈开始陪她。妈妈说:宝贝继续玩(培养孩子坚持性),我相信你可以完成的。妈妈让JANE从简单的开始。当题目变难,JANE不会做时,妈妈说:试试看(引导孩子即使觉得有困难或怕被挨说等各种原因不想完成,该完成的事情(工作)还是会完成),我相信你(“总说”层次),你试试(“多说”层次)。妈妈继续说:你只有自己动手做了(相信孩子做事都会尽力),才会知道答案对不对。(“总说”层次)没有人第一次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任务,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才总结经验的(即使失败了,我们也不会放弃的)。于是JANE画了第一笔。然后她犹豫了,很怕第二笔画错。妈妈接着说;第一笔画得不错,在画第二笔前,你可以先自己用手比划比划,想好了再画(引导孩子一旦订下了各种(锻炼或学习)计划,养成坚决执行的习惯)。尽量画均匀,画不好没关系,至少长了经验,大不了重新再来一次(引导孩子慢慢变得十分有耐心)。
/ N6 p7 b/ r4 X7 M8 E2 J, L这里面都是从正面说话,说的话和孩子爸爸说得一样多,但哪种话更有用呢?爸爸说的时候更平静,还是妈妈说的时候更平静?孩子听哪种话时,更能够听得进去?( a; a1 T W.
孩子听了以后不再犹豫,自己比划了几下,然后动手接着画。这次她虽然没有得到最高分,但是她又笑了,主动做后面更难的图形(孩子已经意识到,虽然任务有些困难,但也不会放弃),而且小女孩JANE最后说:我自己画,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全画好,自己试试,慢慢就会了。(促使孩子养成坚持做功课(做事),直到做完为止的习惯,而且经常尝试,会让孩子形成说话算数的好习惯。 F6 ]1 U. [$ _&
这里面,孩子后来“主动做了”,而且对于促进孩子主动尝试的动机很有帮助。人只有发自自己内心的动机时,才会自发地努力和尝试,而且也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R; y#
【案例】成人生活中HAPPY语言的妙处
+ i+ |0 x$ W0 R" }0 t. [+ Y9 S) K 其实成人也一样。我再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是一对过了更年期的夫妻,也是刚过完更看期。由于女老师和我们一起做积极语言的建构、调查和实验,她回家和她老公说话时,比过去积极多了,她老公前些日子说“我老婆怎么了,越变越可爱了,原来我怎么没发现呢”。我问那个女老师,你都说什么了,让你老公刮目相看。她说,我就叫他时改为“大帅哥”。另外,他一帮我做了什么,比如帮我拿了东西,我就说:你这么有眼里件,比咱儿子还强。他知道我特别喜欢我儿子,而且过去我老说他,你比儿子差远了。可现在,我一说他比儿子强,他就高兴得不得了。其实,我们两个都没变化,我就是夸了他几句。同志们,积极的话在哪里都有用。* `5 P' s7 \+ m) z- q
说远了,我们说说上面这个重要的三角型图。积极心理学,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旨在研究正常人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关注负面的东西,而且用于治疗人的心理疾病。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框架是:人首先如何产生积极情绪,就会引导形成积极的人格,然后更容易建立起积极和社会支持系统,而很多学者都在思考,到底什么能引发你的积极情绪呢?
: b+ v/ }: L, h' X4 E 比如学校有很多的心理活动课,也有很多各种样形式,但如果不会这些活动形式,或不知道心理活动课的这些活动形式,难道就不能让人产生积极情绪了吗?7 M. x# K/ _4 n7
【案例】教师对不及时收作业的评价教育0 c( r( E% @-
再给大家举个特别实在的例子,看是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早自习收作业时,是不是有的老师会说:“今天第三组作业又没收齐,在这里我就不点名批评了,但个别同学要注意,不要因为你而影响全组的作业率。另外,在这里,我要提醒组长,你有责任提醒组内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全组没收齐作业,你有责任,希望你以后起到组长的作用。”
+ k! d% Z% z3 F( i0 c& p4 S ?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话有几点很好,如:没有点名批评学生,指出学生的不足,提醒组长的责任。在过去,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事实上,她也一定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3 V% e& K/ m- c
这段话中,“第三组作业没收齐”,“个别同学影响了全组的作业率”,“组长没能在规定时间内收齐作业”,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行为吗?答案显然“不是”。
- G- X1 p: }) @/ k 那么大家会说,不是教师所要强化的行为。那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教师认为这些行为不正确,应该被制止。教师说出来的目的是希望制止这些行为的发生。那么,教师认为正确的、所希望看到的行为是什么?答案是:每个组的作业都收齐了,没人影响作业收齐率,组长非常胜任工作。
0 G' \2 F& _( j+ l) \3 p 把目的搞清楚了,我们再来分析,要达到制止学生,一定要用那种方式吗?答案是:不一定。' ~/ x% p" z" y/ p.
好,道理搞清楚了,我们就知道如何说更好了。要想促进或引导学生这些正向行为的发生,教师的语言模式就不要去强化那些不希望学生发生的行为,可以说成:作业上交情况较好,个别学生如果在做作业时有困难,或家里临时出现了问题而未完成,可以请教老师给予讲解或找组长帮忙解决,明天各组不但能够争取在规定时间前上交,组长最好先检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作业情况。
8 R0 [* r) g# _5 y8 ~ 这里只有一句话(“作业上交情况较好”)略有点表扬的意思,其它的话并没有表扬,都是客观地说,希望孩子们如何做,是向着未来予以引导。强化没用的东西(如你们又没交作业,组长,你又没负起责任,等等),不如强化我们希望的东西。& z2 v" n& G! N% V
这段语言表述既表达了对学生的正向期望(上交作业),又表达了对学生的理解(学生未完成作业可能是有原因的),还能让学生感到安全感(如果我有困难,老师或同学会乐于帮助我),同时,还表达了对学生的信任(组长是有能力的,是能够承担责任的),最后,还引导学生向新的技能延伸,对未来提出要求(不但继续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而且还将做到事先做好检查工作)。8 \! u7 G9 [8 t. w ?( @
一系列积极的语言,可以刺激学生愉快的体验,而愉快体验本身就能够维持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动机,帮助学生塑造信念。
! a9 D( r3 |% K4 P 总之,对想要的行为进行正向强化是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积极语言强化学生的每一个小成功,即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这位教师就是一位成功的“语言塑造师”——用语言塑造学生的大师。; D) @6 P) R y4 M6
这样看来,并不是表扬就好,而是让每句话都有意义,这更重要。3 ?6 L- `# m% h7 K
小结:有人可能会提出,学生不会全是我们预想、期望的那样。但是,在我看来,学生就是我们预想、期望的那样。因为,我们预想、期望的是学生的总体,我们对总体的期望就是学生都向着这些好的品质发展,而每一个个体一定是不同的,这个个体可能这些品质表现突出些,显现成优势,其他品质相对不突出。另一些个体可能其他品质突出些,成为优势,同时,也会有不突出的品质。教师在对学生的积极的预想和期望指导下,会产生对学生的积极语言和行为,会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促进产生积极行为,达成积极幸福人生。
8 F) B8 z1 U6 k9 ]; K5 z: |
还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图表,方便大家记忆积极语言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 M6 E+ j8 L8 h4 I; L& T# E) b. h6 V" b/ I
2012-5-3 10:01:24 上传
下载附件 (23.35 KB)
9 K2 ?9 C' B9 c" y# w! j 这是积极语言的元认知框图,通过语言实践,引导人的积极心理活动、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有助于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 ~3 O& y2 L5 h: a+ `5 Q4 _7 h 师生在积极语言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能够获得积极的心理活动、积极的心理成长,以及相关知识;同时,伴随积极的认知活动,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另外,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正向引导,能够积极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并采取相应策略进行调节,以期建构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实现所期望的积极心理品质目标,形成积极的元认知监控系统。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6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