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2020-02-29 20:57:46)
标签:

敦煌

兰州一中

历史

文化

图片

分类: 2、散文专辑

 

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张启明

 

    小时候,在农村的一段时间里,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总能看见“大雁”一队一队飞来我的老家敦煌,“咕噜”、“咕噜“,声音清脆、嘹亮、悠长、动听,我们管它叫"咕噜雁"。(图1因为它们常常飞到麦田里刨吃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种苗,我们还经常吆喝着赶飞它们。(图2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一天,快黄昏了,发现还有一只咕噜雁孤零零地在麦田里转悠,感到奇怪,前往吆喝的时候,它却飞不起来,扑棱着翅膀往前跑,肯定是受伤了。我们几个人,也不知道是谁了,拿起棍棒,不容分说,就将受伤的大雁猎杀,还煮了吃,味道酸酸的,并不怎么好吃。对这种无知杀害咕噜雁的恶作剧,我至今仍愧疚不已!

    晚上,它们就在到离我家庄园西面不到一公里地方的党河边栖息。党河河床宽阔,足足有 200米上下。河西岸是高耸的断崖,安全无忧;东岸则为宽阔的河床和草地,但尽收值班咕噜雁眼底,利于警戒。(图3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一般人的北方人,在天空看到和听到叫声的就是咕噜雁,学名叫灰鹤,鹤类的一种,可是人们习惯上都把它们叫做“大雁”,和真正意义上的大雁混为一谈了。  

    灰鹤,属于鸟纲鹤科,是涉禽,主要栖息在沼泽、浅滩、芦苇塘等湿地,以捕食小鱼虾、昆虫、蛙蚧、软体动物为主,也吃植物的根茎、种子、嫩芽。它们繁殖地横贯欧亚大陆,通常都是就近进行南北方向迁徙,在新疆和青海繁殖的灰鹤向南迁到印度东部越冬,在中国中部北方地区如内蒙古等地繁殖的灰鹤迁到长江中游及贵州、云南等地越冬,在东北和西伯利亚中部繁殖的灰鹤迁到山西及其以南、并沿渤海湾西岸飞往长江下游越冬。

    鹤,特别是被誉为仙鹤的丹顶鹤,仙风道骨,是长寿的象征。鹤性温顺,雅儒,悠闲、恬静,舞姿美妙,飞行中队形的变换、飘逸的风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古诗人以鹤为题材的诗词比比皆是,其美妙的寓意不胜枚举,如陆云的《鸣鹤诗序》:“鸣鹤,美君子也。”。白居易的《池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大雁,则属鸟纲鸭科,是游禽,为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图4)。它们的腿短,飞翔时,双腿收藏在短尾巴下面,翅膀前伸,身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体稍有弯曲,没有灰鹤那样舒展、流畅、优美。它们的叫声,有时为拉长的“嘎——嘎——”声,有时为短促

的“伊啊,伊啊”的声音,更没有灰鹤那样清脆、嘹亮、悠长、动听(5)。它们的老家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到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了冬季,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历经千山万水,大约经过一两个月的空中长途旅行,到达风和日暖的南方。大雁从北方一路飞向南方,在北方城市上空和农村很少见到它们的形身和听到它们的叫声。

    大雁硕壮健飞,有空中旅行家之美誉。它们在我国古代边塞诗人的笔下,常常寄托一种羁旅情思、豪壮气概和悲壮情怀。如卢纶的《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王维的《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大雁还是古代人们传递音书的信使,如韦庄的《章台夜思》:“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李清照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好把音书凭过雁”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等。

    所以,古语有“雁在天边鹤在洲”之说。

    非常遗憾的是,据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咕噜雁就不再光临我的故乡敦煌了,因为我们那里已经失去了适宜它们生存的和谐的自然环境。当时大规模盲目开荒扩田,无限制攫取地下水资源、直至用月牙泉的琼浆玉液浇灌农田,非科学地改造水利工程等等,都是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的因素。特别是敦煌母亲河——党河的断流,(图6)使与之共生的滩涂、湿地、湖泊干涸、消失,就连小城里面诸多湿地,街头、居家饮用的水井都未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能幸免于难;(图7)与母亲河休戚与共的敦煌千年名盛月牙泉,几遭干涸的灭顶之灾:(图8)由母亲河涵养的静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谧的田园风光也已不复存在。(图9)这一切的一切,如何留得住我们魂牵梦绕的咕噜雁?

    2020-3-2突然想起了咕噜雁
    突然想起了咕噜雁。这份乡愁,已永远活化在我童年的美好记忆里。尽管现在人们依然把鹤还叫做“大雁”、咕噜雁,甚至有点儿约定俗成,但我仍然想给鹤正名,让大雁、鹤都实至名归,领有源于自身的归属和盛名。这似乎是历史赋予一个游子的一份沉甸甸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又丝毫不掩我故乡敦煌今日之辉煌!

2020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