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平顶山断崖行记

标签:
兵山东北悬空寺怪石古松天阶 |
(环行线路:上图中的粉线部分)
平顶山是本溪的地标,城中之山,海拔高度657米,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山势巍峨,形呈桌状,因顶平坦,故称“平顶山”。山顶四周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对市区人而言,它又是一座健身之山,我曾数十次登临此山。
为啥要环行平顶山断崖?
缘起于今年夏天登平顶山时,意外发现了崖下的一条便道,这是一条人工修整的道路,宽三尺许,隐匿在密林间。一念间,有了个想探索的想法:换个视角看断崖,会是怎样呢?因植被茂盛,一直没有成行。立冬后,树叶落光了,此时是看断崖的最好季节。我利用双休日,连续两天,对平顶山断崖来了个360度的环行,没想到的是,体验奇妙,惊喜连连。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auZpj83e&690
(一)“南城”藏胜处
环行断崖,是从景区玉皇庙下面的小路开始。第一天,我是按顺时针方向行走的。
两天前,本溪下过今冬以来的第一场小雪,山南向阳,坡上早已没了雪痕,天暖的像深秋。柞树叶子铺了一地,脚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脆响。
平顶山是一座兵山,是市区的制高点。清朝的日俄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残留至今的碉堡、坑道、掩体等,都是兵山的有力见证。从地形上看,南面的断崖最矮,平均约二三层楼高,且多豁口,即使豁口处也很陡峭,这里应该是当年攻守双方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http://s12/mw690/001P1nslzy7pkdvAGL1bb&690
南面的断崖下有“龟寿松”“问天松”“转运石”等摩崖石刻,为这座兵山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长在崖缝里的松大都不高,也不秀,显出缺乏营养的样子。在南面中间的位置,也就是崖上小亭子的下方附近,有块6米多高的人形孤石,独立于崖下,似观音、似武士,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巨石下面镌刻着繁体小篆“南无阿弥陀佛”和“观音赐福”字样。在巨人石南面,还有一块矮石,上书一“佛”字。从南向北,换个角度远观,矮石又像妇人怀抱婴儿状,是观音送子,还是武士巡山?任凭你的想象,不管怎么说,这处景点还真有点韵味的。
http://s2/mw690/001P1nslzy7pkayEsTv01&690
http://s9/mw690/001P1nslzy7pkazF80M78&690
http://s2/mw690/001P1nslzy7pkaAMtMJ41&690
http://s4/mw690/001P1nslzy7pkaBpVED83&690
在山南行走,路常被山所掩,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蜿蜒山半,移步换景,常常出人意外,下临转山沟,人烟稀少,也是一处修身养性的清静之地。距崖愈近,峭削之姿,遥遥压顶逼来,山树与石,竞丽错绮,让人再也觉不出登山的疲劳了。
http://s12/mw690/001P1nslzy7pkaG1jth3b&690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aGG7fg5e&690
http://s6/mw690/001P1nslzy7pkaHJcUJ75&690
http://s13/mw690/001P1nslzy7pkaJuiq8bc&690
http://s9/mw690/001P1nslzy7pkaKFWeQ58&690
http://s7/mw690/001P1nslzy7pkaLDRuS46&690
http://s12/mw690/001P1nslzy7pkaN1gan0b&690
在小路上前行,一株立于脚下崖头的孤松突然出现,特别抢眼。本来我已在断崖下,谁知断崖下面还有断崖,呈台阶状,由此形成了一道参差错落的景观。孤松下面是峭崖,我慢慢地靠近孤松,想探头观察下面有多深,又怕万一失足,故不敢靠得太近,因此一直无法看清崖下的情况。但从下面的树梢判断,此处断崖,足有八层楼高。我为高颜值的孤松拍了一组照片。此松如果长在黄山上,可能也会成为像迎客松那样的“明星”吧。但它出生在这偏僻的断崖台阶上,只能随遇而安,自我成长。不过自立崖头,独成一景,也是一种逍遥自在。如果此松生长在断崖上面的平顶上,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同样的地域和环境,只因差了一个台阶,就会受到不同的礼遇,古往今来,国内国外,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http://s4/mw690/001P1nslzy7pkaQ6vZNc3&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aR6C4k04&690
继续前行大约百余米,在一断崖下,意外发现有鲜红的“南城”字样石刻。观察四周,在这里还发现了一段倒坍的古城墙,昔日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而留给后来者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http://s8/mw690/001P1nslzy7pkaUoivte7&690
http://s6/mw690/001P1nslzy7pkaVuqjz05&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aWJMuEa4&690
http://s8/mw690/001P1nslzy7pkaYbTzV37&690
http://s2/mw690/001P1nslzy7pkaZu5k511&690
(二)“西城”鬼斧工
转过一个山角,来到了“西城”区。“西城”二字并不是镌刻于崖壁,而是镌刻在一块独立的大石上。见到“西”字样,脑海里浮现出苏东坡题西林壁的两句诗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处断崖下,面对壁上观,除了山的嶙峋之势,根本看不出此山的整体形状来。不识平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有禅意的两句诗啊,道出了人世间多少的辩证哲理。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b3FgKO9e&690
http://s2/mw690/001P1nslzy7pkb50QeZe1&690
http://s3/mw690/001P1nslzy7pkb6W3jc62&690
http://s8/mw690/001P1nslzy7pkb82g9907&690
若从空中用无人机鸟瞰,景区上面的观景步道与断崖下面我正在走的这条小路,正好呈现为不规则梯形方台的上下两条边,它们的弯曲程度大同小异,但我走的外圈距离明显要长于悬崖上面的。
仰望悬崖,峭立亘天,危石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楼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座平顶的山有了魔力,吸引着多少游人前来观光览胜。在断崖下面还能看到,一些方方正正的大石头本来都是崖上的,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化残蚀,让它们斑驳坠落了,这就是无痕岁月的杰作吧。在崖下行走,是比较危险的旅行,随时可能发生不测,这有如人生,下一秒的事你永远也无法预料,所以,做人做事务必小心谨慎才是。
http://s8/mw690/001P1nslzy7pkbnICovb7&690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boM4Uece&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bpEoWE04&690
http://s14/mw690/001P1nslzy7pkbqQAfr6d&690
艳阳偏西,为绝壁洒上金黄色光辉,也披上一层神秘色彩。如果面对石壁,我也象阿里巴巴那样念几句咒语:“芝麻,开门!”,是不是也能打开一个神秘的宝窟呢,那里会有闪烁光芒的宝藏吗?一边走,一边这样做着白日梦。一转角,山势开始向东抬高,小路也跟着向东抬升,悬崖一会儿出现豁口,一会儿又自动地连在了一起。沿着这种山势向上行进大约200米左右,开始与“直步青云”的步行健身通道相交。
呵呵,在下面绕了大半圈,终于可以直步青云啦!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by2Th42e&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bz1wry74&690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bBeU5E3e&690
(三)“北城”天阶险
从“直步青云”处到眼前的“青云关”城门,只是几十步的距离,从此登顶,是大多数人的不二选择。而我却横穿步行通道,在崖下继续东行。由于景区人多,隐约可以听到山顶上一些游人的讲话声。我害怕有人向下抛物,只能快速地离开了这里。
http://s1/mw690/001P1nslzy7pkbIlo1W10&690
http://s3/mw690/001P1nslzy7pkbJsjEC32&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bKNZkw64&690
穿过空中索道,已完全进入了山的北坡,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季节。在南坡时,没有一丝雪迹,树也粗壮较矮,而北面的树高且细,显然这是为争阳光竞相生长的结果。北坡已铺了一层薄雪,宣告又一年冬季的开始。山脚下即是本溪市的动植物园景区,再远处就是主城区。而断崖上方,位置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雕堡群遗址之处吧,在此之下的一处岩壁上,意外见到了“北城”字样,让我非常惊喜,因为终于找到北了!字的大小与“南城”“西城”一样,笔体也都出自一人之手,只不过“北城”二字没有描红,固不醒目,粗心人是不易发现的。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bOElDed4&690
http://s1/mw690/001P1nslzy7pkbPGk6cd0&690
http://s3/mw690/001P1nslzy7pkbQMIvw32&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bRwyW004&690
http://s3/mw690/001P1nslzy7pkbSRt2W02&690
http://s8/mw690/001P1nslzy7pkbTRKWXe7&690
拍完图片,继续环行。说不出又走了多远,前面又是一座高耸的断崖,从断崖下面的一角,隐约露出几个向上的台阶来,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深山藏古寺”的画面,这就是被景区称为“天阶”的地方吧,仰望断崖雄伟,高不可攀。台阶沿崖边的陡坡盘旋向上,有直上云宵之感。路过一巨石,从石侧可上,石磴数十级,直至断崖顶,上为两层楼的青云阁。冬天下雪结冰,此段天阶是断不可攀登的。从虚掩的角门进入,只见平台圆敞,空寂无人,乃另一番天地气象。站在山顶平台上,俯瞰本溪市区,小城景色尽收眼底。
因天色向晚,东面的断崖还没有走完,只能留做次日再游。
Ade,天阶!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bYf5IM54&690
(四)“东城”不在东
第二天,我又来到前一天环行的始点——平顶山景区南面的玉皇庙,此次是按逆时针方向环行断崖,到山北面的“天阶”处结束,方好成为一个闭环。
http://s7/mw690/001P1nslzy7pkc44aOi76&690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c74j8i9e&690
东城位于平顶山元代古城遗址的断崖下。我认为“东城”的位置并不是正东,而是东南方向,因为山上的断崖并非一个完整的圆环形,而是断断续续的。由此判断,标注者所指的东西南北城,都是个大概方位罢。也可能当时的古城是按东西南北方位建筑的,可惜我们已无缘见到早已损毁的古城了。
过山神庙,向东,穿过金元古城遗址,信步来到万佛窟入口处,从侧面的山路石磴下到断崖下,一路向北环行。
http://s6/mw690/001P1nslzy7pwabshYF05&690
http://s13/mw690/001P1nslzy7pkca4a6g2c&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caZV0Ec4&690
http://s5/mw690/001P1nslzy7pkccdaWUc4&690
http://s13/mw690/001P1nslzy7pkcdmYzObc&690
http://s8/mw690/001P1nslzy7pkcegHRlf7&690
http://s3/mw690/001P1nslzy7pkcf1jfce2&690
万佛窟是近年来才修建的一个景点,依山形而建,环绕于东崖的半崖间,上面架设了一条窄窄的栈道,在悬崖凹进处,修建了庙宇佛龛。此前,只知道平顶山有个万佛窟景点,一直不知在哪,规模有多大。环行断崖后,才发现峭壁下面藏匿的乾坤。而这个被称为“东北悬空寺”的景点,不知为什么,名声一直不响,因冬季游人少,景点大门紧锁,寺空无人。
http://s16/mw690/001P1nslzy7pkciOyuj6f&690
提起悬空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山西大同市的那个景点。寺庙悬于峭壁间,因游人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其险峻程度有如今各地流行的玻璃栈道一般,但大同悬空寺距今可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人家能受到国内外游人的青睐,除了险峻之外,恐怕主要是靠厚重的历史为支撑。
东崖是平顶山的最高点,也是悬崖的最险点,此段悬崖连绵不断,呈半月形。行走在石罅间,返照映深木,一往清丽幽。仰望东崖之半,庙宇高悬,曲榭斜倚,危岩高耸,壁立森森,即使悬空栈道处,也比南城的断崖高出了许多。在崖下行走,恍惚前面有人,可那人竟一动不动?仔细一瞧,根本不是人,而是从悬空寺掉下来挂在树枝上红红绿绿的佛事用品。清幽崖下,突遇此物,心里惊悚不已。忽想起多年前,山下某大学有个学生到山顶悬崖上背书,不小心坠崖身亡的事,会不会就在此处?越想越怕,早已没了游兴,顿觉此处地僻人稀,不便久留,于是加快脚步,从南向北,近千米小路,飞快地走过来,胜利到达了北坡青云阁下的断崖处,又见天阶,算为此次环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http://s16/mw690/001P1nslzy7pkcsewxxef&690
http://s6/mw690/001P1nslzy7pkctzI7X55&690
回首第二天走过的路,在东面这段悬崖下,透过树林,可以望见上面时隐时现的栈道栏杆和庙宇飞檐。
东段悬崖,且险,且高,且长,理应是最有看头的,但在下面游走,让人游得胆怯。一怕危岩坠落,小命难保;二怕林间那些红红绿绿的佛事用品,让人惊悚;三是过于清幽神秘,让人也不舒服。
http://s15/mw690/001P1nslzy7pkcBxbTEee&690
本溪平顶山断崖与国内某些悬崖绝壁比,虽然不是很高,也不是很长,但独具的环形,山下城区、断崖、悬空寺、山神庙、栈道、狰狞高悬的怪石、偃仰多姿的古松、盘旋而上的天阶、倒塌的古城墙和沉默不语的佛像,还有那一只只不期而至弄出很大响声的机警黑松鼠,这些意象混杂在一起,带给我一次奇妙的体验,也让我重读了一遍兵山上这部更立体的“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