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朱庆馀在科举考试前给考官张籍写的一首双关语赠诗《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接到此诗后,当即也用双关语回了《酬朱庆馀》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赠诗写得好,试探性地问张你看我能否考上?张回答也很妙,你当然可以考上。两首诗可谓珠联璧合,成为千年来一直传为诗坛上的佳话。
——引领白居易先声的是唐代诗人李绅,尽管名气不大,但他开了一种看到社会问题用诗表达的新题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后来白居易受此影响,写下著名诗篇《卖炭翁 》。
——形容杨贵妃“颜值”极高的诗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一首诗。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消得”即当“值得”讲。
——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这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的地方,国人往往将美好品格赋予自然界的一些东西。“乐”字应该读作“要”。
——遍布中国各地的道教殿堂多称为“三清观”。三清,即是道教体系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李白《静夜思》有多种版本,我们现读的是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而宋版本的《静夜思》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我们现在读的许多古诗其实并非原创,而是经后人修改的。
——唐代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用了清一色10个名词,这在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北宋王安石《梅花》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暗香”一词用得非常好,诗人没有直写梅花,而是巧写梅花,突出意境,将幽幽的梅香给写活了。
王安石也称为“荆公体”。
——唐代高适和岑参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但风格迥然。高重在从政治角度写诗,而岑长于描写奇异瑰丽的边塞风光。
——北宋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做人要有苏轼那种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生价值观。
另外,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中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是很别具一格的,这是用诗介绍平生简历的一个典型版本。
——因雕版印刷业的高度发达,宋代诗人群体读的书多,学问远胜于唐人。
——古诗中的清酒档次较高,浊酒档次较低。
——李白《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此诗显示出李白具有超人的自信,这也是大唐的自信。
——李白《清平调》中的诗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解释:解除释放。
——“五言长城”刘长卿,“七绝胜手”王昌龄。
——白居易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打破身分界限,以感情做为人与人交往的一条标准。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句: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燕支”女性用的化妆品,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胭脂。
——岑参《逢入京使》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龙钟:沾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新”与“春”极易混淆。
——北宋诗人·苏轼悼亡妻王弗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诗是中国最著名的悼亡诗之一。
——唐代诗人张祜诗句:“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诗中所咏的对象是樱桃。
——唐末诗人罗隐诗句:贵分赤笔升兰署,荣著绯衣从板舆。“绯衣”指的是“官员朝服”。
——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古人写早春最负盛名的诗句。由于诗人观察细微,表达精准,才写出这千古传诵的绝句。
——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中的诗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将:带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