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3法则+2B法则:华尔街终结者的交易秘籍

(2019-11-17 22:39:14)
标签:

财经

房产

股票

投资

杂谈

分类: 财经热点

在底部买进,在顶部卖出,这是每一个散户的终极追求。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可以稳定实现的状态,而更多的是一种运气,因为市场的发展太过不确定。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办法,在第一时间判定趋势的反转,从而为下一步的建仓提供依据。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的一种,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即123法则、2B法则

123法则、2B法则最早甶华尔街著名搡盘手维克多斯波朗迪提出。斯波朗迪做了40年基金管理人,被《巴伦财经》耆为“华尔街的终结者”。1978—1989年,他创下了连续12年盈利、没有一年亏损的骄人战绩。

在123法则中,斯波朗迪将股价走势分为三种基本的变动:

走势1趋势线被突破;

走势2上升趋势不再创新高,或下降趋势不再创新低;

走势3上升趋势中,价格向下击穿先前的短期回调低点,或下降趋势中,价格突破先前的短期反弹高点。

如果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发生,就相当于道氐理论对于趋势变动的确认。如果仅发生前两种变化;代表可能的趋势变动。下面我们分別来看看上升趋势123法则和下降趋势123法则的图例。

 

 

 

图1上升趋势123法则

在图1中,股价先是向下突破了红色的支撑线,并在1点处反弹,但反弹没有创出新高,反而在2点处重新掉头向下,并在3点处击穿了前期的低点(1点),这意味着上升趋势已经终结,下降趋势得到确认。

很多人幻想在第一条绿线的高点处卖出,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3点出来之前,我们根本无法确认下跌的性质是属于上涨趋势中的回调,还是下跌趋势的开始。即便你侥幸在第一个高点卖出,也未必是正确的。因为一旦行情继续沿多头方向发展,你将失去做多的机会。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3点处卖出。

 

 

 

图2下降趋势的123法则

在图2中,股价先是向上突破了红色的压力线,并在1点处回调,但回调没有创出新低,反而在2点处重新掉头向上,并在3点处突破了前期的高点(1点),这意味看下降趋势已经终结,上升趋势得到确认。

同样地,很多人幻想在第一条绿线的低点处买入,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3点出来之前,我们根本无法确认上涨的性质是属于下跌趋势中的反弹,还是上升趋势的开始。即便你侥幸在第一个低点买入,也未必是正确的。因为一旦行情继续沿空头方向发展,你将面临被套牢的风险。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3点处买入。

当然,在实际交易中,没有任何一套系统是百分之百有效的,123法则也不例外。于是,衍生出了2B法则。

在《专业投机原理》一书中,斯波朗迪是这样来定义2B法则的:在上升趋势中,如果价格已经创出新高而未能延续,随后又跌破先前的高点,那么趋势很可能会发生反转。下降趋势也是如此,只是方向相反。

下面我们用图3和图4来演示2B法则。

 

 

 

图3上升趋势的2B法则

在图3中,我们看到股价先是跌破了红色支撑线,随后创出新高,但上升趋势未能延续,很快又掉头向下,并在2B处击穿了前期高点1A。这种走势往往预示着趋势的反转。

 

 

 

图4下降趋势的2B法则

在图4中,我们看到股价先是突破了红色压力线,随后创出新低,但下降趋势未能延续,很快又掉头向上,并在2B处突破了前期底点1A。这种走势往往预示着趋势的反转。

通过图3和图4的分忻,我们可以看出,2B法则其实是123法则的延伸。123法则是一套简单有效的交易系统,但它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1. 当三个条件完全满足时,你通常已经错过了很大一波行情;

2. 在震荡趋势中,123法则的出错率相当高。

这两个缺点可以合并为一个,即123法则的滞后性。在单边趋势中,即使你错过了初期的行情问题也不大,因为后续的上升或下跌空间足够你盈利并全身而退。但在震荡趋势中,一旦你错过初期的行情,选择在突破点(即3点处)建仓,那么你将面临极高的出错率。

综合对比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23法则适用于单边市,2B法则适用于震荡市

这个结论跟我们日常的建仓逻辑也吻合:在单边市中,最好的建仓策略是 突破建仓法;而在震荡市中,最好的建仓策略是低点建仓法。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123法则还是2B法则,都不是百分百有效,如果市场出现不利的走势,你必须当机立断,即刻承认错误,止损出局

交易之路孤独而漫长,希望在有希望的道路上,我们一同并肩相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