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者:林培源
一
清平街有个习俗:哪户人家死了人,死去的人生前穿的鞋就会挂到门上,当然,只能挂一双,过了头七才能取下。清平街一直都是这样,活着的人相信,鞋子与死亡有关,人的魂走了,还会寻着鞋找回来。
我第一次看见有人挂鞋子,是在十岁的时候,这大概意味着,在我长到十岁之前,清平街还没死过人。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总之,我第一次遇到清平街死了人,是在十岁的时候。
母亲将一个玻璃樽丢给我,塞了两块钱在我手里,要我去揭阳佬的铺头打酱油。揭阳佬的铺头开在清平街北面。张寡妇坐在店门口听收音机,微闭着眼,脸上一副不咸不淡的表情。张寡妇没有成为寡妇之前,她的丈夫揭阳佬在莲花山当矿工,人长得粗壮,热月喜欢打赤膊,豁口大牙耙西瓜。揭阳佬当矿工,早出晚归,经常住在矿区临时搭建的沥青棚里。他是清平街第一个去当矿工的,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挖矿,收入可观,领了工钱老婆管,不抽烟不喝酒,是清平街有目共睹的好男人。夫妻俩合计着,开了一家铺头,卖香烟、蚊香、柴米油盐和其他日杂。张寡妇没有成为寡妇之前,她带孩子,看店,干家务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清平街的人图方便,买烟、买油盐酱醋,偶尔也停下来话话家常,揭阳佬的铺头成了清平街一景。人人都说,揭阳佬好福气,娶了个会持家的老婆。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热月,连续下了几天暴雨,矿洞塌了,埋了人,揭阳佬没能逃出来,死在了矿洞里。
张寡妇坐在家门口奶孩子,眼睛锥子一样盯着过往的路人。街上扑起灰尘,在她面前形成一圈白色的薄雾。消息传到张寡妇那里,她嘴一撇,眉一拧,泪珠就止不住啪嗒啪嗒落下来,抱着儿子的身体像筛子一样不停抖。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唯一支持她不要晕过去的念头就是:不能摔了孩子,孩子是她的命,孩子摔了,命就没了。
一转眼,张寡妇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她当寡妇好些年头了,一直未改嫁。
我害怕张寡妇,因为她喜欢小孩,喜欢摸我的脸,捏一下,摸几下,嘴里说,打多少啊,一樽还是半樽?她的手指有一股咸咸的酱油味,混合了蒜头、猪油、汗液、葱末的味道,靠近鼻子时,闻之欲呕。我害怕张寡妇。她笑的时候,鱼尾纹麋集眉角,露出一颗金门牙。我一直以为,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镶牙,没想到,张寡妇也镶了,还是金牙。金牙看起来脏兮兮的,不会闪眼,一咧嘴,就像眼睛一样睁开,要跳出来。我想起老师教的:“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可是,张寡妇的金牙不会闪光,是假的。张寡妇镶金牙,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看。母亲说,她(指张寡妇)当年要是不把牙磕了,现在还是个大美人呢!母亲话里尽是怜惜,可一到我耳朵里,就变味了。我认为母亲,和清平街其他女人一样,打心底瞧不起张寡妇。
张寡妇喜欢捏小孩的脸,她的手指粗糙,滑过脸颊像砂纸。她半吊手腕,捏紧竹提勺,伸进蓝色圆桶,往外提酱油,一勺,再一勺,直到把玻璃樽装满。收了钱,她会顺势塞一颗猪油糖给我。猪油糖包在半透明蜡纸里,香甜,黏牙,嚼起来带劲,清平街的小孩都喜欢,不过很少人能吃到,父母不随便给零花钱,没有零花钱,就吃不到猪油糖。张寡妇手上的怪味难以忍受,不过再难以忍受的怪味,也会在吃到猪油糖之后忘得一干二净。猪油糖黏牙,甜得喉咙里津液滋生,一颗当然不够,只能慢慢嚼,用牙齿咬住,不动,吸一点,在嘴里、喉头溜一圈,再咽下。
离开时,我瞥见铺头的沥青雨棚吊了一双鞋子,是一双黑胶鞋,开裂了,用一根脏兮兮的塑料绳串起来,垂下,像两条瘪瘪的咸鱼干。我问张寡妇说,阿婶,那是什么?张寡妇踱出门槛,顺着我指的方向抬眼,一看,脸色沉下来,一句话不说,折回屋里,提了把扫帚出来,神情既愤怒又惶恐。她伸直扫帚,试图把两条咸鱼干弄下来,嘴里叨念不停,作积恶了!作积恶了!我在一边帮不上忙,手里的酱油樽很重,我把它搂在怀里。我呆站在原地,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张皇。雨棚比屋顶低一些,张寡妇个子不高,像摘不到蟠桃的猴子一样,急得直蹬脚。她手中的扫帚变不了金箍棒,捣腾了一会儿,喘着粗气,干脆把扫帚扔地上,再次折回屋里,搬了张高脚凳出来。这一次,张寡妇站上凳子,凳子的四只脚吃进脚下的灰土。张寡妇的身子撑直了,扫帚一勾,一扯,终于把两条咸鱼干成功弄下来。
一
清平街有个习俗:哪户人家死了人,死去的人生前穿的鞋就会挂到门上,当然,只能挂一双,过了头七才能取下。清平街一直都是这样,活着的人相信,鞋子与死亡有关,人的魂走了,还会寻着鞋找回来。
我第一次看见有人挂鞋子,是在十岁的时候,这大概意味着,在我长到十岁之前,清平街还没死过人。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总之,我第一次遇到清平街死了人,是在十岁的时候。
母亲将一个玻璃樽丢给我,塞了两块钱在我手里,要我去揭阳佬的铺头打酱油。揭阳佬的铺头开在清平街北面。张寡妇坐在店门口听收音机,微闭着眼,脸上一副不咸不淡的表情。张寡妇没有成为寡妇之前,她的丈夫揭阳佬在莲花山当矿工,人长得粗壮,热月喜欢打赤膊,豁口大牙耙西瓜。揭阳佬当矿工,早出晚归,经常住在矿区临时搭建的沥青棚里。他是清平街第一个去当矿工的,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挖矿,收入可观,领了工钱老婆管,不抽烟不喝酒,是清平街有目共睹的好男人。夫妻俩合计着,开了一家铺头,卖香烟、蚊香、柴米油盐和其他日杂。张寡妇没有成为寡妇之前,她带孩子,看店,干家务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清平街的人图方便,买烟、买油盐酱醋,偶尔也停下来话话家常,揭阳佬的铺头成了清平街一景。人人都说,揭阳佬好福气,娶了个会持家的老婆。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热月,连续下了几天暴雨,矿洞塌了,埋了人,揭阳佬没能逃出来,死在了矿洞里。
张寡妇坐在家门口奶孩子,眼睛锥子一样盯着过往的路人。街上扑起灰尘,在她面前形成一圈白色的薄雾。消息传到张寡妇那里,她嘴一撇,眉一拧,泪珠就止不住啪嗒啪嗒落下来,抱着儿子的身体像筛子一样不停抖。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唯一支持她不要晕过去的念头就是:不能摔了孩子,孩子是她的命,孩子摔了,命就没了。
一转眼,张寡妇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她当寡妇好些年头了,一直未改嫁。
我害怕张寡妇,因为她喜欢小孩,喜欢摸我的脸,捏一下,摸几下,嘴里说,打多少啊,一樽还是半樽?她的手指有一股咸咸的酱油味,混合了蒜头、猪油、汗液、葱末的味道,靠近鼻子时,闻之欲呕。我害怕张寡妇。她笑的时候,鱼尾纹麋集眉角,露出一颗金门牙。我一直以为,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镶牙,没想到,张寡妇也镶了,还是金牙。金牙看起来脏兮兮的,不会闪眼,一咧嘴,就像眼睛一样睁开,要跳出来。我想起老师教的:“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可是,张寡妇的金牙不会闪光,是假的。张寡妇镶金牙,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看。母亲说,她(指张寡妇)当年要是不把牙磕了,现在还是个大美人呢!母亲话里尽是怜惜,可一到我耳朵里,就变味了。我认为母亲,和清平街其他女人一样,打心底瞧不起张寡妇。
张寡妇喜欢捏小孩的脸,她的手指粗糙,滑过脸颊像砂纸。她半吊手腕,捏紧竹提勺,伸进蓝色圆桶,往外提酱油,一勺,再一勺,直到把玻璃樽装满。收了钱,她会顺势塞一颗猪油糖给我。猪油糖包在半透明蜡纸里,香甜,黏牙,嚼起来带劲,清平街的小孩都喜欢,不过很少人能吃到,父母不随便给零花钱,没有零花钱,就吃不到猪油糖。张寡妇手上的怪味难以忍受,不过再难以忍受的怪味,也会在吃到猪油糖之后忘得一干二净。猪油糖黏牙,甜得喉咙里津液滋生,一颗当然不够,只能慢慢嚼,用牙齿咬住,不动,吸一点,在嘴里、喉头溜一圈,再咽下。
离开时,我瞥见铺头的沥青雨棚吊了一双鞋子,是一双黑胶鞋,开裂了,用一根脏兮兮的塑料绳串起来,垂下,像两条瘪瘪的咸鱼干。我问张寡妇说,阿婶,那是什么?张寡妇踱出门槛,顺着我指的方向抬眼,一看,脸色沉下来,一句话不说,折回屋里,提了把扫帚出来,神情既愤怒又惶恐。她伸直扫帚,试图把两条咸鱼干弄下来,嘴里叨念不停,作积恶了!作积恶了!我在一边帮不上忙,手里的酱油樽很重,我把它搂在怀里。我呆站在原地,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张皇。雨棚比屋顶低一些,张寡妇个子不高,像摘不到蟠桃的猴子一样,急得直蹬脚。她手中的扫帚变不了金箍棒,捣腾了一会儿,喘着粗气,干脆把扫帚扔地上,再次折回屋里,搬了张高脚凳出来。这一次,张寡妇站上凳子,凳子的四只脚吃进脚下的灰土。张寡妇的身子撑直了,扫帚一勾,一扯,终于把两条咸鱼干成功弄下来。
前一篇:《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肖像》,未完。
后一篇: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