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故障处理-镀铬针孔解决办法
(2010-11-29 17:26: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镀 |
某厂电镀车间的镀硬铬生产线主要是承担游卡尺镀硬铬任务。共有三只镀缸。其中1,2号两只镀缸的整流设备无还向电源,3号缸的整流设备配有换向装置。现就是在这较先进的配有换向装置的3号缸出了毛病,尺身的铬层出现了针孔,这是3号缸自配置使用已有五年之久第一次出现故障。针孔虽是电镀中常见故障,但造成针孔的原因有多种,因此,处理起来并不怎么简单。
原因:造成镀层针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A、气体,主要是指氢气;
B、油污;
C、氯离子含量过高;
D、由基体金属上的凹坑所引起的。
分 析:鉴于以上可能的原因,按下述步骤查找原因及消除故障:
A、将一定数量的带有针孔的尺身退去铬层,结果看到裸露的金属基体表面平滑,在显微镜下观察,亦没发现凹坑,说明不是由基体金属上的凹坑引起的。
B、取样分析镀液杂志,铁含量为1.5g/L,工艺允许范围0~8g/L;铜的含量0.3g/L,工艺允许范围0~5g/L,这说明金属杂志过高原因可排除。
C、氯离子的含量过高(0.3~0.5g/L)时,则镀层发暗起花斑。针孔。取样分析,测得氯离子含量0.001g/L,这个含量也属允许范围内,不至于造成针孔故障。
D、经验告诉即当设备及其他参数正常的前提下,硫酸含量太低造成针孔的原因是氢气析出多,再加上工件都是水平放置的,不利氢气迅速离开工件表面,容易造成氢气泡在工件上滞留而引起针孔。取样化验,得出CrO3+:SO42-=100:0.74,由此需添加硫酸,接着调整铬酐与硫酸根的比值至最佳值,试镀,尺身铬层仍有针孔,只是数目有所减少。由此判断这次故障是由气体和油污造成的“综合症”
E、油污来源分析,1,2号两缸所用的设备是老式的,无换向装置。操作者前处理很认真,油污一定要除干净。否则镀层起皮,只会前功尽弃。而3号缸配有换向装置,有的操作者根本不将工件工序浸防锈油。日积月累,镀液污染了。
处理方法:净化镀液。常用的去油污方法一般用活性炭吸附或者用氧化剂氧化。镀铬液不宜选用氧化剂净化,而选用活性炭吸附。具体是取少量镀液进行试验,每升镀液需3.5g活性炭,且将镀液温度升至60~70℃,处理过程中搅拌,以提高吸附效果,过滤后经试镀,尺身铬层无针孔,质量达到工艺要求,故障也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