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别,重逢。

(2013-04-22 10:22:19)
标签:

育儿

大概半年前,我跟一位全职妈妈在聊天的过程中共鸣出这段心路历程:有了孩子之后,最开始关心的是教育的技术问题。等到开始研究技术之后,发现真正该琢磨的是孩子本身。而真的开始研究孩子本身了才明白,最需要改变的恰恰是自己。等到一旦开始改变和提升自己,发现整个世界豁然开朗,再回望之前猛磕的“技术”,发现已经是俯视的感觉了。


在成为妈妈之前,我视小孩儿为世界上最神奇、最难搞、也最值得敬而远之的生物。那个时候最怕亲朋、同学带孩子来家里做客,我真的使尽浑身解数都不能博童颜一笑,打通任督二脉也摸不到小朋友命门……就好像,我自己从来没有当过小孩儿似的!

成了妈妈之后,我很长时间里都没找到大家说的那种叫“直觉”的东西。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用脑大过用心。我对那些秘技、高招十分着迷,我觉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可以掌握一套四两拨千斤的技术。然后,孩子可人、家庭和睦……哈,善莫大焉!

只是,女儿注定是来磨练我的。她抢走我的如意算盘,然后用各种叛逆、固执、乖张,把我那份没来由的洋洋自得直接打到海平面以下……在她1岁到3岁的两年里,我精神世界的主题词就是:做妈妈是场修行……

 

变化应该是发生在2008年。那年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件事,对我影响重大。

一是我在美发店里用一下午的时间细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才知道原来我根本不认识自己,也才知道,我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二是因为工作缘故,我参加了一次萨提亚家庭治疗课程,藉此我才粗浅地懂得我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对话,并且尝试向16岁的小我致以真诚的敬意和感谢。三是我报了一年的瑜伽课,在各种勉力为之的体式中,我尝试与自己的身体对话,继而发现,这种对话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蓦然间,我的世界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关注自己,开始尝试了解自己,开始学着跟自己对话并努力更爱自己……而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我发现我与童年的自己久别重逢。怀着这份自知和领悟,我和女儿之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爱”与“懂得”在流淌……

换句话说,我开始真正找到并享受做妈妈的感觉。

 

在此,想以本期“特别关注”的主题《致我们的成长——孩子带我们重新遇见自己》,与所有妈妈共勉。我们各自走在自己成为好妈妈的修行之路上,我们路线不同、风景不同、张弛程度不同、亲人能给我们陪伴和挽携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只有当我们让自己的生命重新开始成长,帮助我们进入更加成熟的生命状态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伴随和支持孩子的成长,才能够与更好的自己久别重逢。

母亲节,快乐!


【《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 2013年5期 卷首语】

http://s14/bmiddle/63847be6gdae9e67a876d&690

 

说到妈妈的成长,推荐几本之前读过和刚刚读过的书:

适合孕期阅读——

《透析童年》 王树/  中国妇女出版社

这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的王树老师带领妈妈步入自我修复与成长的著作。想当初我在一个必须参加又没有实际意义的大会上开小差读这本书的时候,眼泪哗啦哗啦往下落,就差哭出声了。为什么说它适合孕期呢?因为这期间你有时间,而且书中提到的图景,无需孩子降临就可以想象。

(同类推荐《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金城出版社)

 

适合宝宝1-2岁的妈妈读——

《妈妈,请这样爱我》 林巨/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完全颠覆你从上一代人那里沿袭下来的养育观,直接触动你内心的一本书。林巨老师从“无差别的爱”出发,针对吃手、游戏瘾、打人、不礼貌等等小朋友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予呵护心灵的教养指导。

 

适合宝宝3岁以上的妈妈读——

《全脑教养法》  []丹尼尔·西格尔 蒂娜·佩恩·布赖森/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改善亲子关系,同时帮助孩子及父母自身建立成熟、积极、理智的思维习惯的专著。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脑科学是健康和智力的事情,与情绪、心理无关。看完,觉得收获很大。因为里面案例涉及亲子之间升级化的斗智斗勇,所以适合大一些的孩子妈妈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眼高手低。
后一篇:笑纳你的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