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和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那么,“自我成长”意味着什么呢?
 
父母的自我成长 
自我反省
 
和父母的交流中常常被问道:孩子不听话、哭闹、自私、胆小……该怎么办,却很少有父母能自问:我做了什么让孩子有这些表现?我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更愿意沟通,更有安全感,更有爱心,更勇敢……当我们批评孩子缺少自律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放纵自己,约束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爱慕虚荣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常常拿孩子和人比较?当我们指责孩子缺乏担当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经常守不住自己的界限或逃避责任?……试问,孩子身上的哪个问题,不是父母制造出来的呢?
 
很多父母会说,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没经验,没有经验。可从孩子身上反观出父母的种种问题,真的是有了孩子才有的吗?不是,那原本就是我们身上存在的,只是借由孩子让自己看的更清楚。一个人教养孩子的方式是他价值观、人格品质、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体现。无需等到有了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好父母,看他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自己的工作、爱好,如何面对人生的荣辱沉浮,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所以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曾经的过失,就可以判定他的为人,他会如何教养孩子。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两千年就提醒我们,爱孩子却得不到他的亲近,教育孩子不能使他走上正轨,努力了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先自我反省,是不是不够智慧,是不是没有做好自我管理。教育子女,一定是先从诚实地面对我们自己开始的。只有当教育的方向指向内在时,教育的作用才能彰显。因为人的成长一定是由内而发的,把自己的心安顿好,才可能让万物得以安顿。
 
自我接纳
 
自省是自我成长的开始,然而,一些父母自省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为自己曾经不当教养方式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而自责和沮丧,而这时,我们需要的其实是自我接纳的能力。
自我接纳,就是接纳自己的过去。不论我过去做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不断地自责。接纳自己的现实。不论自己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接纳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不论我是何种性格,我产生何种情绪,我选择接纳、正视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父母的自我接纳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前提。只有当父母能够有勇气去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可能真正去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局限,而不再苛求孩子完美,从而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有父母说,我能接纳孩子,但不能接纳自己,其实那是错觉。接纳不是技巧、方法,而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种价值观和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接纳的某一个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整体地接纳孩子,他一定也会接纳自己,接纳父母,接纳真实的生活,接纳整个世界的。
 
【2013年1期开始,王人平先生在《父母世界》杂志开设“父母的自我成长”专栏。作为专栏首篇,本文分别从自我反省、自我接纳、自我完善、独立思考、行动力5方面对于“自我成长”进行阐释。此为其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