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ps: 自从习惯了发长微博,打开本子正经写点文章的时候少多了,今晚刚好没节目(美剧又看断篇了),就正正经经码点字。
经常有苦瓜得瑟收益率,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人嘛,有点成绩总要自我激励一下,比一比大神,比一比私募公募,给自己找点自尊,幻想一下有朝一日一统江湖。
这心情完全可以理解,都是年轻人过来的,谁还没有个膨胀期呢?更何况现在网络发达,足不出户就可以吹吹逼,一根宽带连接你我他,平台多如牛毛,扬名立万始于键盘上。
不过呢,作为市场老油条,老湿还是要说两句“公道话” ,搞清楚比较对象,才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钱和钱是不一样的,区别主要有下面几种。
1.资金门槛
关于这一点,稍微有点资金量的都明白(不明白主要是因为你确实比较不宽裕)。
不同资金量打法会有区别,资金量越大,就越靠近心脏承受力的极限。所以,对于净值弹性的要求截然不同。钱越少对于弹性欲望越强,钱越多对于弹性欲望越低,这是人之常情。
当然,也有例外。什么例外呢?你心脏小因为本小,人家心脏大因为家大业大。个把亿打水漂连眉毛都不跳的伙计,也不在少数,毕竟中国这么大,豪这么多,这个比较坐标要选好。
老湿经常说,“输的起才赢的了”。你就这么点本,输完了你这辈子就耽误了。同样这么多钱,人家输完了,只当输了场牌,这个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所以,这不仅仅是100w还是1个亿的问题,而是这钱的份量对你来说,有多重? 轻,当然可以手段狠一点。重,你就要想明白了再干。
不是每个人都能输完再来,钱是一方面,信心才是更重要的因素。本小心脏大,算你狠,哭的时候别喊别人可怜你就行。
2.自己的钱 or 别人的钱
资金管理是一本手艺,也是一项职业。
什么样的人能替人管钱?答案你们肯定想不到。
自己的钱,你想怎么玩,都可以,看上一条就行。如果是替人管钱,客户有两种。一种是不差钱的主,一种是指望靠你翻身的主。
你以为你自己做收益高就能找到金主?小兄弟,别傻了。如果你圈来的都是指望靠你翻身的主,你就完蛋了。拿收益率成绩来找主,就会是这个结果。
这些主,都输不起。你就会变成“更输不起”的人。
你以为你玩自己的钱收益高是你本事?呵呵,一靠天,二靠输得起,三才看你有多大本事。这个次序别弄错了,你经验太浅,有些事没看穿。
一错二错,自己没看清自己,客户又没有找对,知道“死”字怎么写嘛?这种故事年年有,岁岁月月换新人。
不差钱的主,怎么找? 一靠关系,二靠关系,三还是靠关系。你要靠谱,才有靠谱的关系。不差钱的主,多半都有赚钱的门道,谁指望你每年搞翻倍给他看?人家可比你聪明,门路多了去。曾经有个私人银行的哥们就教育过我,他们的客户在意的是“你见过钱没有”?甚至有的是给自己家夫人找点事情做,你就是一顾问帮忙盯着点,别让老婆太败家瞎折腾就行了。
懂了没?人家挣钱真不靠你,拿人家的钱赌,别逗了…… 不差钱的主会比你傻?
很多年轻人其实就是想找个杠杆,以为自己做的收益高,想来个大翻身,哼,你这样出去找钱,找十个,有九个给钱的是“掮客”。人家玩的是钱,抽的是你的血,15年时候这种事情太多了,给你500个试一试,赚钱了再给你2个亿干,赚钱了他拿走大头,亏了你玩的就是自己的命!
3. 你 or 私募公募信托
回过头我再讲你和机构的区别。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首先,分仓。
对于机构来说,这是硬框框。有例外情况比如为某个票增发专门成立个信托,或者员工股代持,这是特殊情况。就风控合规而言,私募也好,公募也罢,对于单一票是有仓位上限要求的,对于股票入池也有要求。
简单说,不是什么票都可以买。就算买,也有个仓位上限(公募要求严10%,私募一般20%,30%就是极限了)。
试一试这样玩,你能玩多高收益率?
其次,清盘线。
对于机构来说,一个产品净值到了清盘线就是over。一般来说,设在0.85比较多。有一些私募,资金主要是个别金主“包场”,清盘线看金主承受力来设。当然,也有玩猫腻的,干脆糊弄一下,不设清盘线。
现在监管严格了,没有清盘线,产品应该是很难批下来的。
一旦有了清盘线,等于净值弹性就受到了约束。特别是刚起步的时候,难度会明显加大。
个人玩,反正自己钱,上手就重仓,套了我就不动,等解套;赢了就搞一把大的。如果有清盘线,你再试一试?这样玩,看你能挂几次?
今年很多机构的产品,一开年就碰见熔断,净值若被干到0.9(假如0.85清盘),等于就变成植物人了。只能靠一点点仓,慢慢熬。
苦瓜回撤20%再赚40%,这种情况太平常了,你不懂机构的苦。
玩法压根就不一样,如果背着这些条条框框,看你还有多大能耐?为什么有这些条条框框呢?废话,这尼玛都是别人的钱,你以为天上掉下来帮你的?
好了,讲了这么多,扫盲也该结束了。
天有多高地有多广,视乎你的眼界,井底的蛙只是井底的蛙,呱呱一叫,你是谁其实狠清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