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尽,一生苍凉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香门第 |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关于《半生缘》的。张爱玲文字的高度在那里,仿佛我敲出每一个字,都有她高傲的目光审视着,让我心里惶恐着。但既然看了,就一定得写点什么记录下来,纯粹的个人感想,就当个随笔看吧。
先说点轻松的吧。最近选的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课正在讲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加上我二分之一的苏州血统(呵呵,我看起来不像南方姑娘是吧),对张爱玲笔下那些对环境和食物的精致描写总是感到亲切,感到爱不释手,“这莴笋圆子做得非常精致,把莴笋腌好了,长长的一段,盘成一只暗绿色的饼子,上面塞一朵红红的干玫瑰花……”这些描写真的让我想起红楼梦来了。再看文字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仿佛总进了那条深深的弄堂,她们的生活是真实而鲜活的,精致到无以复加的,与财富无关,但这种精致,又是无奈与悲凉的。
其实高中时就读过所有张爱玲的小说,当时是像一个闺蜜的妈妈借的,阿姨把书给我的时候只说了一句:“张爱玲是要静下心来,特别静的时候才看得下去的。”我只能说我看完了,真的不知道那时候看懂了什么,这次再读半生缘,合上书之后感觉有一种东西堵在胸口,热热的,难受。
也许就像书名一样,半嘛,前半本看下来让我几乎相信曼桢和世均会在一起,那个年代那样的爱情是多美好,那样温暖而含蓄,牵着你的手就是天堂了。有人说追到手的总是缺了点什么,最后在一起的人都是莫名其妙在一起的。我说这不能叫莫名其妙,两情相悦自有一种默契,心照不宣的。这样的爱才是纯洁的,这才是爱的真正的意义,“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遇到他,是多难得的缘分。
可这缘只有一半。读到最后我竟真的怀疑曼璐的居心了,她应该是病了的,因为她最后死在了这个病上,可为什么出事之后那天好转的那么快?当时事情确不能像今天这样解决,说出去毁了曼桢的脸面和名誉,可关着她任她发疯任她闹直到累得没有力气也没人跟她说说话,这样对待一个被强暴了的女子,你的亲妹妹,你这不是要毁了她的心吗?
我们当然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当时人的思想。张爱玲笔下每个女子无不是苍凉的,出嫁前,没有自由,她们就算出去工作也不是体会自食其力的自豪,而是生活所迫,下下策也许会像曼璐一般沦为暗娼。嫁给谁也不一定,所谓嫁的好的,相夫教子慢慢演变的只剩下教子,空度年华寂静终老,嫁的不好的则少不了毒打,完全就是男人的出气筒。说到男人我真的是对世均大失所望,如果说怀疑豫瑾算是他对曼桢的爱的占有欲的正常反应,那为什么听到曼桢出嫁的消息后转身就娶了翠芝?你爱曼桢吗?你真的爱她吗?她就这么不值得信任吗?难道不想找到她,分手了不想分个明白吗?
张爱玲的书里似乎每一个人都干过这样那样让我们讨厌的事,但却没有一个让我们讨厌的人,我们会讨厌那个时代,是现实把人逼的变了形,把人性里的缺点暴露无遗,却又非要用爱情这人世间最美好纯洁的感情和它对比,让人感到这美好如此脆弱,人,如此脆弱。
前一阵子因为一个辩题重新审视了一下我们现在的爱情观和婚恋观,那些我们平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也许某种程度上真的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我一直很关注这些女性作家。我们的时代不同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得到极大肯定的同时,现在的女性活的就不苍凉了吗?不尽然,爱情被掺进了太多杂质却怎么看都是不得不掺的,你还敢相信爱情吗?你的缘分能维持半生是否已算幸运。我不敢说,不敢说相信,但,心底里还愿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