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民张
资讯:昨日,福州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旬老依伯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人,没人出手。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时,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又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直到生命的终结。
个人接着说……
我只能说这个老人被这个社会给“杯具”了!无独有偶,在本月18日华西都市报也报道了一起老人摔跤事件。不过成都的这位老人比福州这位要稍微幸运点。老人跌倒了,没人敢扶,类似事件时有发生。12月17日,成都一心桥街口,一老人跌倒,这次,3人合力把老人扶起,并等来120救护车。参与救援的路人坦承:如果当时没有另外两人动手,他也不敢向老人伸出援手。
为什么现在社会这些事件屡见报端呢!难道是人们的心都变硬了!?现在社会越是发达,人们对自己的私有财产则越是小心。每天都小心翼翼的过着生活,很怕有什么麻烦被自己碰上。中国人大多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国人的冷漠自古都有,现在已经成为了大众的一种通病。
如今中国已步入老龄人社会,老人本来就是一个很弱势的群体,如果没有了社会的帮助,其结果可想而知。福州老人的结果,就是躺在地上在周围路过的人群中默默的等死!对于老人摔跤,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这个案一审下来,给大众的反应就是好人无好报,彭宇做好事反赔4万。在金钱社会的今天,如果没有利害关系谁愿意把自己的腰包往外拿!在现在很多报道老人摔跤的后面都会无一例外地“链接”了“南京彭宇案”与“郑州李凯强案”。有记者在采访时,很多市民都明说“怕扶他起来还要负责任,赔钱”。面对此情此景,你也许会说这是正常啊!社会就是这个样。“彭宇案”后,老人倒地没人扶。这无疑加重了国人的这种冷漠。
在这个事件中,老人怀中的10万元的存折也是帮凶。期间有两陌生女子欲搀扶,还帮忙找药,当听到路人善意的劝阻后又将手缩回。因为她们也害怕老人被救后倒打一耙,说为了他那10万元钱怎么怎么地的。那时这两女子自己也知道众口难辨了,毕竟非亲非故的,这样热情了不好!何况一扯到钱,10万对于普通人也不是小数目。谁不害怕啊!?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媒体的一些报道,也成就了一个“坏事”。就是因为一件“坏事”引起了如今的连锁反应,再加上各地上演的救人之后反成被告而经法院按照“按常理断案”之类的逻辑思维,这也许是教育的缺失加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同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话在今天依旧被部分人们津津乐道。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件坏事就要用十件好事才能去抵消。在各种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不仅是要去揭露什么什么,有很多媒体都喜欢靠揭露才赚取“流量”和“发刊量”。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是满足国人的口味。鲁迅先生早在生前就揭露了国人的冷漠与愚昧。可是到今天依旧没有多少改变。除了“爱国心”强了一点,“经济”发达了一些!
当然也有一句话说给那些被帮助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知恩图报,不要去做那农夫怀抱中的蛇。这也只能增加自己的悲剧,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了一点冷漠。等什么时间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那天离大同也不远了!
友情提示:老年人摔倒,千万别着急着去扶。
据《健康报》报道,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同时,跌倒以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平时老年人要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同观点网友也可留言!)
(新浪博客独家博文,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情感倾诉(或广告合作)请点击进入
返回博客首页
博客就是猫吃鱼 狗吃肉 奥特曼打小怪兽
欢迎关注我微博与博客:
http://t.sina.com.cn/gmz0
http://blog.sina.com.cn/gongminzha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