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名士:桓温

(2011-02-28 16:3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魏晋风度

http://s6/middle/637b927axa637d0805ff5&690



五十五 人何以堪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译: 桓公(桓温)北征时,途经金城,看到他任琅邪内史时种的柳树,已经十围粗了,感慨说道:" 树木的变化尚且如此,人又如何禁得起岁月的流逝呢。" 手握枝条,潸然泪下。
 
五十六 为王前驱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简文曰:" 所谓'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译: 简文帝(司马昱)在任抚军将军时,曾和桓宣武(温)一起上朝,两个人争先谦让,请对方先走,桓温不得已先行,于是说道:"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简文帝说道:" 这正是'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五十八 忠臣孝子
 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 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译: 桓公(桓温)率军进入三峡,只见两岸峭壁,直耸云间,波涛汹涌,水势湍急,于是感叹道:" 作了忠臣,就不能作孝子,这是为什么呢?"

六十 暗室对答
 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 某在斯。" 时人以为能。
 译: 简文帝在暗室里坐着,召见桓温,桓温到了,问皇上在哪里。简文帝回答:"某在斯。" 当时人们觉得简文帝善于言辞。

六十四 咫尺玄门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 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 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译: 刘尹(真长)和桓宣武(桓温)一起听人讲《礼记》。桓温说:" 不时有心领神会的地方,就觉得离高深境界很近了。" 刘真长说:" 这还没到最高境界,只是金华殿上给皇帝讲经的常谈。"

八十五 丹楼如霞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 若能目此城者,有赏。" 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 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桓即赏以二婢。
 译: 桓征西(桓温)把江陵城修建得非常壮丽,他会集宾客下属,到汉江渡口处远眺江陵,说:" 谁评价这座城评价得好,有赏。" 顾长康(顾恺之)当时是桓温的幕客,在座,品评道:" 遥望层楼,丹楼如霞。" 桓温随即赏给了他两个婢女。
 
九十五 鱼鸟何依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 顾曰:" 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 或曰:" 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译: 顾长康(顾恺之)拜谒桓宣武(桓温)墓,作诗道:"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有人问他:" 你以前是那样受桓公倚重,哭他的样子可以给我们描述吗?"顾恺之说:" 鼻息如北风呼号,眼泪像瀑布奔流。" 或说:" 哭声如霹雳开山,泪水像奔流入海。"

一零二 纡曲为优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 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 东亭曰:" 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译: 桓宣武(桓温)换防镇守南州,街道修整得平坦笔直。有人对王东亭说:" 丞相(王导)当初营建建康的时候,没有什么范例可以参考,所以道路迂回曲折,和南州相比就差多了。" 东亭说:" 这正是丞相的高明之处。江左地方狭小,不象中原。如果道路通畅,就一览无余,修得曲折迂回,就显得深不可测了。"

 

 

► 政事第三

十九 犹患其重
 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 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 意讥不着。桓公云:" 我犹患其重。"
 译: 桓公(桓温)任荆州刺史时,一心想在江汉地区施行德政,不想靠酷刑威慑百姓。令史受杖刑,只是从官服上掠过。桓式年纪小,从外边回来,说:" 刚才从官府前经过,看到令史受刑,上拂过云彩,下掠过地面。" 桓式是在讥讽没有打着。桓公说:" 我还担心打得厉害了呢。"
 
二十 一日万机那得速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勉。太宗曰:" 一日万机,那得速!"
 译: 简文帝(司马昱)作丞相时,一件事动不动就要经过一年才得以解决。桓公(桓温)对他的拖沓很反感,常催促他。简文帝说:" 日理万机,怎么能快得了!"‘

 

二十二 翣如生母狗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 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 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明旦,桓宣武语人曰:" 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 
 译:殷中军(浩)任庾公(亮)的长史,来到京都,王丞相(导)为他举行聚会,桓公(温)、王长史(蒙)、王蓝田(述)、谢镇西(尚)都在座。丞相自己过去,把挂在帐带的麈尾解下来,对殷浩说:" 我今天和你一同讨论玄理。" 于是就相互清谈起来,一直到三更半夜。丞相和殷浩你来我往,其余诸人没有参与。知道彼此谈得十分尽兴,丞相感叹道:" 刚才我们的谈论,竟然到了不知义理源流归属的地步。至于文辞,我们是不相上下的,正始年间王弼、何晏之间谈玄,可能也就这样了。" 第二天早晨,桓宣武(温)对人说:" 昨天晚上殷中军和王丞相清谈,非常好。谢仁祖一晚上也不觉得寂寞,我也心有所悟。回头再看看王蒙和王述,就跟母狗一样。"
 
二十九 日说一卦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 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译: 桓宣武(温)招集诸名士讲解《周易》每天讲一卦。简文帝本来要去听的,听说这样就回来了,说道:" 义理本来有难有易,怎么能以每天一卦为限呢?"
 
八十 习凿齿
 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 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 见相王何如?" 答云:" 一生不曾见此人。" 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译: 习凿齿史才不同寻常,桓温很器重他,不到三十岁,就任命他为荆州治中。习凿齿在感谢函中说:" 如果不是遇见明公,我也只能一辈子在荆州作个老从事罢了。" 后来他去建康见简文帝,回来复命时,桓温问他:" 见到相王(简文帝)感觉如何?" 他回答:" 平生没见过这样的人。" 自此以后就和桓温的旨意相抵触,被降职作衡阳郡守,情志就错乱了。他在病中还写了《汉晋春秋》,对历史的见地,非常卓越。
 
八十七 安石碎金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 此是安石碎金。"
 译: 桓公(温)看到谢安石(安)写的简文帝谥号的奏议,看罢就把它扔到座位上,对客人说:" 这是安石的小杰作。"

九十二 袁彦伯作《北征赋》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珣在坐,云:" 恨少一句。得' 写' 字足韵,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 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 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译: 桓宣武(温)让袁彦伯(宏)作《北征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当时的贤达们一同观看,大家都称赞文章写得好。当时王珣也在座,他说:" 遗憾的是少了一句。若能以" 写" 字韵结尾会更好。" 袁宏随即在座位上拿起笔来添加道:" 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公对王珣说:" 如今若说作赋,不能不推崇袁彦伯。"

九十五 无复向一字
 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另作,无复向一字。
 译: 王东亭(珣)担任桓公(温)的属官,有一次王珣到桓公的官署汇报事情,桓公让人把王珣的报告偷走了,王珣就在官署另写了一份,不再重复先前的一个字。

九十六 倚马可待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 当令齿舌间得利。"
 译: 桓宣武(温)北征,袁虎(宏)随往,因过失被免去官职。一次碰巧赶上要发布不缄封的公文,桓公就叫袁虎倚在马前写。袁虎手不停笔,一会儿就写了七张,文笔非常好。当时东亭侯王珣在一旁,对袁虎的才华大加赞赏。袁虎说:" 这只是让我得一点口舌之利而已。"

方正第五 

四十四 桓有恨容

 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 桓甚有恨容。
 译:桓大司马(温)去见刘尹(刘惔),刘惔躺在床上,桓温拉开弹弓打刘惔的枕头,弹丸迸碎,落在褥子上。刘惔勃然大怒,起身说道:" 使君,这样你就能在战斗中获胜?" 桓温顿时流露出难堪的神色。

五十 刚直见疏

 刘简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尝听讯,简都无言。宣武问:" 刘东曹何以不下意?" 答曰:" 会不能用。" 宣武亦无怪色。
 译:刘简担任桓宣武(桓温)的别驾,后来又作东曹参军,因为非常耿直,被桓温疏远。一次参加议事,刘简一言不发。桓温问他:" 刘东曹怎么不谈点意见?" 刘简回答:" 我说了也一定不会采用!" 桓温听了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五十四 牵脚加桓公颈

 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桓公甚不堪,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曰:" 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译:王蒙、刘惔和桓公(温)一起到覆舟山游玩。酒喝得酣畅的时候,刘惔把脚伸到了桓公的脖子上,桓公实在不能忍受,就用手把他的脚拨开了。回来以后。王长史对刘惔说:" 他怎么能对人流露不快的脸色呢?"

五十八 那可嫁女与兵 
 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着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 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 文度还报温云:" 下官家中先得婚处。" 桓公曰:" 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 后桓女遂嫁文度儿。
 译:王文度(王坦之)担任桓公(桓温)长史时,桓温替自己的儿子向王家求婚,王坦之答应回去和父亲蓝田侯王述商量一下。回到家里,蓝田侯很喜爱文度,虽然都大了,还是把他抱在膝上。文度就讲了桓温向自己女儿求婚的事,蓝田侯听罢大怒,把文度从膝盖上推开,说道:" 你怎么现在都傻了,竟害怕桓温了?一个大兵,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 文度回去禀告桓温:" 下官家的女儿早就订了婚了。" 桓温说:" 我知道了,这是你家令尊不答应啊。" 后来桓温的女儿还是嫁给了文度的儿子。

 

雅量第六

二十五 朝廷间故复有此贤

 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卤簿中惊扰,太宰惶怖,求下舆,顾看简文,穆然清恬。宣武语人曰:" 朝廷间故复有此贤。"
 译:宣武(桓温)和简文帝(司马昱)、太宰(司马晞)同乘一辆车。宣武暗地里让人在车子前后击鼓喊叫,仪仗受到惊吓,骚乱起来。太宰惊慌失措,要求下车;回头再看看简文帝,神色安详,恬淡闲适。宣武对人说:" 朝廷中还是有这样的高人。"

二十六 劭坚坐不动

 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荟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论者以劭为优。

 译:王劭、王荟一起到宣武(桓温)那里,正赶上抓庾希的家人。王荟坐立不安,徘徊不定,想离去。王劭却一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等抓捕的差役回来,知道自己没什么事了,才出来。清谈的人以此判定二人的优劣。

二十七 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郗犹在帐内。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 多!" 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谢含笑曰:" 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译:桓宣武(桓温)和郗超商议剪除朝中的大臣,方案都定好了,当晚二人住在一起。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招呼谢安、王坦之进来,把给皇帝的上疏扔给他们看,郗超这时还在帐里。谢安一言不发,王坦之把上疏又扔了过来,说:" 太多了。" 桓温拿起笔来准备要删,郗超偷偷地在帐中和桓温说话,于是谢安笑着说道:" 郗超真可称得上入幕之宾了。"

二十九 惮其旷远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 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 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译:桓公(桓温)埋伏好甲兵,摆下宴席,请朝中的大臣都来赴宴,准备趁此杀掉谢安、王坦之。王很害怕,问谢安:" 有什么办法吗?" 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 晋室的存亡,在此一行。" 于是和他一起赴宴。王坦之内心的恐惧,越发在脸上显现出来。谢安的沉着从容,也更是表露在外表。他向着台阶,走到座位上,还像洛阳书生那样,拖着浓重的鼻音,吟诵嵇康的" 浩浩洪流" 诗句。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高远的气度所慑服,就急忙撤掉了伏兵。王坦之、谢安以前齐名,自此以后,二人的优劣就分辨出来了。 

三十九 东亭不动

 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敬其人地,为一府之望。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 不然。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 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 是公辅器也。"
 译:王东亭(王珣)担任桓宣武(桓温)的主薄,东亭出身名门有声望,桓公很敬重他的才能和门第,因此成为府里受人敬仰的人物。起初,东亭在往来的时候有失礼仪,却神情自若,座上的宾客就讥笑他,桓公说:" 不是这样。我看他的样子,一定很不一般,我要试试他。" 后来借每月初一下属在衙门朝拜的机会,桓公从里面纵马奔出,直接冲向东亭,左右的人都惊得东倒西歪,只有东亭站在那里不动。于是名气和身价大增,大家都说:" 此人是作三公宰相的人才啊。"

识鉴第七

十九 恐不可复制

 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 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译:庾翼临终时,亲自上表想让儿子园客(庾爰之)接替他的位置。朝廷担心他会不服从命令,不知道该派谁去接替,于是大家商量起用桓温。刘尹(刘惔)说:"让他去,肯定会稳定西楚,可是恐怕没人能再控制他了。"
 
二十 伊必能克蜀

 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 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
 译:桓公(桓温)要伐蜀,朝中大臣都以为,李势在四川时间很长,继承祖上基业已经几代了,而且在长江上游,三峡地势险要,不易攻克。只有刘尹(刘惔)说:" 他一定能攻下四川。我看他赌博,没有赢的把握他就不下注。"

二十七 此儿当致高名

 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 此儿当致高名。" 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
 译:车胤的父亲担任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为躲避司马无忌的报复,将郡府安在酆阴。当时车胤十几岁,胡之每次外出,常常见他在篱笆内,胡之觉得他不同凡人,就对他父亲说:" 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名声显赫的。" 后来游玩聚会的时候,总是叫上他。车胤长大后,又被桓宣武赏识,在人才济济的时代获得清通的美名,官至选曹尚书。

赏誉第八

七十三 正实良器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译:庾稚恭在给桓温的信中说:" 刘道生(刘恢)勤于职守,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得当。心怀仁义,乐观豁达,值得作朋友,是优秀的人才,把他推荐给你,让他和你共度难关。"

七十九 可儿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 可儿!可儿!"
 译:桓温途经王敦的墓地,望着坟墓他说:" 真让人喜欢,真让人喜欢。"

 一百零一 桓公诣谢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 何烦此。" 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 颇曾见如此人不?"
 译:谢太傅(谢安)作桓公(桓温)的司马。桓温去看谢安,正赶上谢安在梳头,见桓温来了,急忙拿来衣裳和头巾。桓温说:" 何必拘泥这些礼数。" 于是就一起聊天,直到黄昏降临。桓温走后,他对左右的人说:" 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一百零二 谢公乡选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 且为用半。" 赵俄而悉用之,曰:" 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译:谢公(谢安)作桓宣武(桓温)的司马,他让田曹中郎赵悦子(赵悦)安置他的几十个门生。赵悦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桓温,桓温说:" 暂时先用一半吧。" 赵不久就全部录用了,他说:" 从前安石在东山隐居的时候,士大夫们怕他不参与世事,敦促逼迫他。如今他自己选拔的人才,我怎么会反倒不用呢?"
 
 一百零三 神怀挺率

 桓宣武表云:" 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
 译:桓宣武上表说:" 谢尚胸怀坦荡,为人直率,年轻时就博得声誉。"
 
一百零五 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 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译:桓大司马(桓温)生病,谢公(桓温)去探视,他从东门进去。桓公远远望见了,叹息道:" 我的门里很久没见到这样的人了。"

一百一十五 识致安处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 识致安处,足副时谈".
 译:王长史(王蒙)在给大司马(桓温)的信中,称赞渊源(殷浩)" 见识情趣,闲适恬淡,完全符合时人的评议".

一百一十七 用违其才

 桓公语嘉宾:" 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行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
 译:桓公(桓温)对嘉宾(郗超)说:" 阿源有德行,有口才,如果让他作尚书令或者仆射,完全可以作百官的楷模。朝廷对他的任用,和他的才干相违啊。"

品藻第九

十三 未达而丧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马斐未达而丧。
译:会稽人虞马斐,元帝(司马睿)的时候和桓宣武(桓温)的父亲桓彝是同僚。王丞相曾对虞马斐说:" 孔愉有你那样的才华却没有你那样的威望,丁潭有你那样的威望却没有你那样的才华,二者兼有的,或许只有你了吧?" 虞马斐没有发达就死了。

三十二 共论晋武帝

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译:当时,人们一起议论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让齐王(司马攸)回所封国,立晋惠帝(司马衷)继承皇位,这两件事哪个损失更大,多数人认为立晋惠帝损失更大。桓温说:" 不对,让儿子继承父业,让弟弟继承家族的祭祀,这有什么不可?"

三十五 宁作我

桓公少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 卿何如我?" 殷云:"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译:桓公(桓温)年轻时和殷侯(殷浩)齐名,他心里一直不服气。桓温问殷浩:" 你和我相比,谁更出色?" 殷浩说:" 我和我自己交往,我宁愿作我。"
 
三十六 孙兴公论人
 
抚军问孙兴公:" 刘真长何如?" 曰:" 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 曰:"温润恬和。""桓温何如?" 曰:" 高爽迈出。""谢仁祖何如?" 曰:" 清易令达。""阮思旷何如?" 曰:" 弘润通长。""袁羊何如?" 曰:" 洮洮清便。""殷洪远何如?" 曰:" 远有致思。""卿自谓何如?" 曰:" 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译:抚军(司马昱)问孙兴公(孙绰):" 刘真长(刘惔)怎么样?" 孙兴公说:" 清明智慧,简约美好。" 又问:" 王仲祖(王蒙)怎么样?" 回答:" 温顺仁慈,恬淡平和。""桓温怎么样呢?" 答:" 爽朗豪放,高迈出众。""谢仁祖(谢尚)怎么样?" 答:" 清明单纯,美好旷达。""阮思旷(阮裕)怎么样?" 答:" 大度祥和,通达深邃。""袁羊怎么样呢?" 答:" 滔滔不绝,能言善辩。""殷洪远(殷融)怎么样?" 答:" 思想高远,富于情调。" 抚军又问:" 你自己感觉你怎么样?"孙回答:" 下官的才华能力,均不如上述贤达;至于处理日常事物,把握局势,也多不及他们。然而不才常常将情怀寄托于玄远美妙的境界,尽情吟诵老、庄,超脱世俗世界,寄情玄远,不让时务纠缠身心,所以觉得我的这种心境是别人比不了的。"

三十七 第一流复谁

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 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 刘曰:" 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 桓曰:" 第一流复是谁?" 刘曰:" 正是我辈耳!"
译:桓大司马(桓温)来到京都建康,问刘真长(刘惔):" 听说会稽王(司马昱)清谈有很大长进?" 刘回答:" 长进很大,不过仍是第二流里的人罢了。" 桓温问:" 那第一流的人又是谁呢?" 刘说:" 正是我们这样的人。"

三十八 故当出我下

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 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译:殷侯(殷浩)因兵败被废黜后,桓公(桓温)对众人说:" 小时侯我和渊源(殷浩)一块儿骑竹马,我扔了以后,他总是拣去,所以他原本就在我之下的。"
 
四十一 宁为管仲

未废海西时,王元琳问桓元子:" 箕子、比干迹异心同,不审明公孰是孰非?" 曰:" 仁称不异,宁为管仲。"
译:还没有废黜海西公(司马奕)时,王元琳(王珣)问桓元子(桓温):" 箕子、比干二人的做法不同,但用意一致,不知您认为谁对谁错呢?" 桓温说:" 仁人的说法不同,我宁可作管仲。"

四十五 不可陵践
 
桓公问孔西阳:" 安石何如仲文?" 孔思未对,反问公曰:" 何如?" 答曰:" 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
译:桓公(桓温)问孔西阳(孔岩):" 安石(谢安)和仲文(殷仲文)相比,怎么样?" 孔岩思考良久没有回答,却反问桓温:" 你觉得呢?" 桓温答道:" 安石居位让人不敢冒犯,他的处身之道的确高于别人啊。"

五十二 不能复语卿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 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译:有人问桓公(桓温)谢安石(谢安)、王坦之二人的高下,桓公正想说,又后悔了,说:" 你喜欢传话,不能告诉你。"
规箴第十

十九 一无所问

罗君章为桓宣武从事,谢镇西作江夏,往检校之。罗既至,初不问郡事,径就谢数日饮酒而还。桓公问:" 有何事?" 君章云:" 不审公谓谢尚是何似人?" 桓公曰:" 仁祖是胜我许人。" 君章云:" 岂有胜公人而行非者,故一无所问。" 桓公奇其意而不责也。
译:罗君章(罗含)担任桓宣武(桓温)的部从事时,谢镇西(谢尚)任江夏相,罗君章去他那里检查。罗君章到了以后,一点也不问郡中的事情,直接来到谢尚的住处,喝了几天的酒就回来了。桓公问:" 谢尚那里有什么事吗?" 罗君章说:"不知您认为谢尚是个什么样的人?" 桓公说:" 仁祖(谢尚)胜过我这样的人。"罗君章说:" 哪有胜过您的人却做坏事呢?" 桓公惊诧他的说法,没有指责他。

六 郗超毁笺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译:郗司空(郗愔)在北府(镇江)的时候,桓宣武(桓温)嫉恨他掌握兵权。郗愔对于世事不是很练达,派人送信给桓温,表达了共同辅助王室,收复中原的愿望。郗愔的长子嘉宾(郗超)在外出行,路上听说信使到了,急忙拿来信笺阅读,看罢撕得粉碎,回到了驻地。郗超替父亲重新又写了封信,在信中叙说自己年迈多病,不能承受世事的劳顿,希望找一个闲适的地方安度晚年。桓温看了郗愔的信大喜,随即下令郗公都督五郡军事,并担任会稽太守。
夙慧第十二

七 鞠爱过于所生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南郡:" 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应声恸哭,酸感旁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 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 鞠爱过于所生。
译:桓宣武(桓温)死时,桓南郡(桓玄)才五岁.刚脱了丧服,桓车骑(桓冲)和桓温属下的文武官员道别,他指着这些人对桓玄说:" 这些都是你家从前的官吏。" 桓玄听罢大哭,周围的人都感到悲伤。桓冲常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说:" 灵宝(桓玄)成人后,我一定把这个位置还给他。" 桓冲很疼爱桓玄,胜过自己的亲生。
豪爽第十三

八 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搢绅莫不来萃。桓既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一坐叹赏。既散,诸人追味余言,于时寻阳周馥曰:" 恨卿不见王大将军!"
 译:桓宣武(桓温)平定蜀地后,召集部属在李势的宫殿里大摆宴席,巴、蜀两郡的士大夫们也都到了。桓温一向英雄豪迈,加上那天兴奋,慷慨激昂,叙述古今成败,事在人为的关系,四座为之赞赏。宴会散后,众人还在回味他的话语,这时寻阳人周馥说:" 遗憾的是你们这些人没有见过王大将军(王敦)!"

九 谁能溪刻自处

 桓公读《高士传》,至於仲子,便掷去,曰:" 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译:桓公(桓温)读《高士传》,读到於陵陈仲子的时候,就把书扔了,说道:"谁能这样!对自己那么刻薄!"

十 河朔以其名断疟

 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尝住宣武斋头。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阵,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谓曰:" 汝叔落贼,汝知不?" 石虔闻之,气甚奋,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译:桓石虔是司空桓豁的庶出长子,小名镇恶,十七八岁的时候还没有被征举,此时童仆已经称他镇恶郎了。他曾住在桓宣武书房旁。随桓宣武出征到枋头时,车骑将军桓冲陷入敌阵,左右的人都没能把他救出来。桓宣武对镇恶说:" 你叔叔落入敌人手里,你不知道吗?" 石虔听罢,怒气冲天,让朱辟作副手,驱马冲入数万敌兵中,左右驰骋,没有人能抵抗得了,石虔径直将桓冲救出,返回阵地,三军将士无不为之叹服。后来黄河以北地区就用他的名字驱赶疟鬼。
容止第十四

二十八 王敬伦风姿似父

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 大奴固自有凤毛。"
译:王敬伦(王劭)的风度仪表很像他父亲王导。桓公(桓温)加授侍中一职,王敬伦穿着公服从大门进来,桓公望着他说:" 大奴确实有他父亲的遗风。"

三十二 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 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译:有人在议论谢仁祖(谢尚)的时候不是很恭敬,桓大司马(桓温)说:" 诸位不要小瞧仁祖,他在北窗下踮着脚弹琵琶的样子,真像天边的真人呵。"

三十四 湛若神君
 
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 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 二客既去,桓谓王曰:" 定如何?" 王曰:" 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
译:简文帝(司马昱)担任丞相时,和谢公(谢安)一起到桓宣武(桓温)那里。王珣早来了,桓温对王珣说:" 你一直想见司马丞相,今天你可以躲在帐子里看他。" 两个客人走后,桓温问王珣:" 这两个人究竟如何?" 王珣说:" 司马丞相作辅弼大臣,自然是像神君一样,通明澄澈。您也是万众景仰,不然,谢公怎么会甘心居后呢?"
贤媛第十九

二十一 李势妹为妾

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 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主惭而退。
译:桓宣武(桓温)平蜀后,把李势的妹妹收为妾,非常宠爱她,总是让她住在书房后面。桓温的妻子南康长公主开始不知道此事,后来听说后,带着几十个婢女持刀去杀她。当时李氏正在梳头,长长的头发垂落到地上,肤色如白玉一般光洁。看到公主后,她毫不动容,徐徐说道:" 国破家亡,我也并不想这样。今天如果你能杀了我,就合了我的心愿了。" 公主很惭愧,退了下去。

二十二 庾玉台

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诛,将戮玉台。玉台子妇,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进,阍禁不内。女厉声曰:" 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 因突入,号泣请曰:" 庾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 宣武笑曰:" 婿故自急。" 遂原玉台一门。
译:庾玉台(庾友)是庾希的弟弟。庾希被杀后,又要杀庾玉台。庾玉台的儿媳,是桓宣武(桓温)弟弟桓豁的女儿,她光着脚跑到桓温家要进去。门卫不让进。女子厉声说道:" 你是哪里的小人!我伯父家的门,竟敢不让我进!" 随即冲了进去,号哭着恳求道:" 庾玉台的脚只有三寸长,行动都要依靠他人,难道他会造反吗?" 桓宣武笑道:" 我侄女婿真急了。" 就赦免了庾玉台一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古道照颜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