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63794cbft964f391c8040&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虎韵长卷》的价值与魅力
书画长卷如同文学中的长篇小说,最适宜于表现重大恢宏的题材,也最可以见得创作者的思想境界、艺术功力与文化修养和宏观构架即驾驭笔墨的能力。因此,评论界历来十分关注长卷的诞生。寇鉄将军、阴衍江画师联袂创作的六十米《虎韵长卷》是很值得祝贺和研究的一件大事。首先可以讲它的创作面世,至少在创作形式上填补了一项空白。老虎不仅仅是一种稀有动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威武精神的重要象征。《虎韵长卷》仅就其创作形式而言,把绘画、诗词与书法篆刻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图文并茂的艺术表现形式,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那么,我们如何更加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这幅鸿篇巨著在我国当代书画创作中的美学地位与艺术价值呢?我认为要放在一个更大的坐标系中,即中国画的创作史上来加以考察,才能较为清楚地看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http://s14/middle/63794cbft9651763fb44d&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据我所知,我国目前所存的纸质绘画,有这样几幅长卷是较为著名的。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展现了富春江一带绮丽的山水景色。董其昌称其“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五六十匹牲畜,二十余艘船只,其余屋楼车轿桥树不计其数,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颇见功底,章法极为巧妙。抗战时期蒋兆和先生创作的《流民图》作品通过对100余位无家可归者躲避日军轰炸、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情状的描画,展现出由侵略者造成的饿殍遍地、生灵涂炭的人间悲剧。揭示了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毁灭性创伤。现藏中国美术馆的《流民图》仅是原作的上半卷,画面50余位人物,儿童形象近半,其余多为老人和妇女。张大千1968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近二十米,画面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在技法上,这是—幅泼墨泼彩画、大千先生充分利用了水的随意性,水与墨的自然渗透的表现力,从而得到了色墨协调融合的效果。当代已故画家李伯安的代表作,《走出巴颜喀拉》作品高2米,长122米,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构思依托,用生活群像式的构图,来展示藏族文化生活风俗,共刻画了266个形态各异的藏族群体形象,是当代人物画的一个高峰。号称我国迄今最长的黄河图画卷是周中孚先生创作的《黄河万里行》,长158米,宽46厘米。该画将黄河沿途名胜险隘、水泽田野、古迹文物、风土人情尽收其中。这幅画卷加深了人们对黄河的了解,激发人们热爱祖国之情。
以上这几幅作品,都可以说是传世佳作,是伟大的作品。不光是篇幅大,更是思想内涵博大,艺术感染力巨大,且在艺术手法上都有独到的创新。这几幅佳作,共同点是,都表现了重大恢宏的题材,也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含义。同时也可见从古至今,我国绘画史上可圈可点的几幅长卷,不是山水,就是人物,再不然就是山水屋宇加人物。那么六十米《虎韵长卷》放在其中来考察,从表现对象上来讲,“虎”和“韵”这独特物象的充分展现,至少已经具有了填补空白的价值。虽然过去也有侯有业先生的《百虎图》(长30米,宽0.7米,画有108只虎),肖彦卿的2010只虎的200米长卷,但这两幅画,特别是后一幅,基本只是单一地重复画虎,并无思想的注入与“韵致”的开发与展示,因此不能与《虎韵长卷》相提并论。《虎韵长卷》独特的审美价值正在于它的形神兼备,图文并茂。形即“虎”象本身,神乃诗“韵”之所致。这是创新和突破,是对长卷精神的理解和集成,更是独特的美学价值所在。我们认为,有形而无神之画,哪怕画得再长,也不能称其为“长卷”。长卷是一种宏大的思想和艺术的载体。如同长篇小说,不是光有几十万文字堆砌起来,就能称其为长篇小说了。
http://s1/middle/63794cbft9654690b8610&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http://s7/middle/63794cbft96546a2d9306&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就艺术特色而言,六十米《虎韵长卷》的独特魅力则在于:一是表现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即创意构思与谋篇布局以及绘画与诗词书法篆刻的自然有机结合,这其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从而形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韵致,由于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看点亮点互相映衬,大大拓宽了长卷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二是表现内容上的深刻寓意。我们说老虎作为中华民族威武精神的文化符号或象征,画虎的寓意很重要。如果光是画虎,并无寄意,画得再多,也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长卷。“昔立虎碑镇山川,今日虎将守边关,官兵个个赛猛虎,虎踞龙盘保边安。“千里边疆,威武之师”。这正是虎韵长卷的深刻而重大的主题所在。”三是艺术格调上的与众不同。
俗话说,画虎画毛难画骨,传形传色难传神。六十米《虎韵长卷》的绘画创新追求正在于筋骨毕现,眉目传情。现在画老虎的人很多,自称“虎王”者也不少,但真正画出个性的太少。千幅一律,千虎一面,呆头呆脑,俗不可耐。可以说,老虎这个题材,在当代绘画中已经被画烂了。如何另辟蹊径,俗中求雅,绝处逢生?特别是在照相工具日趋先进而又十分普及的今天,绘画艺术如何体现绘画的自身魅力?《虎韵长卷》作了全面的探索。例如大胆采取小写意黑白水墨来表现对象,把墨的五色变换与虎的千姿百态融为一体,把笔墨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使画面清白爽朗,观之令人神清气爽。总之,《虎韵长卷》的面世,是我国书画创作的重大收获,值得深入研究总结,给予应有的评价和定位。
忽培元
2010年11月28日
于哈尔滨
http://s5/middle/63794cbft96549ed04e24&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http://s16/middle/63794cbft9654a2bd2c6f&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若夫,昔闻画虎咏虎书虎崇虎者佳作不乏,百代繁复,历数难穷矣。今赏寇将军殷画师连袂长卷震撼空前,艺海荡舟,心潮岂平乎?
庚寅仲春,寇君遥嘱,飞传先睹,蔚为壮观矣!
余初览,长卷之奇魅,发轫于精也。虎非工笔,翰墨可叹精准;诗本言情,钩沉至求精道。煌煌哉汪洋恣肆分毫未越法度;曈曈然气象浩渺方寸可见工真。浓淡焦枯,路迢迢云卷云舒,去垅来脉多见师法自然;诗书画印,情依依按部就班,起承转合竟能不露雕凿。嗟乎!求首尾之照应,毋一形兮雷同,讳二貌之近似,极笔墨兮精湛;营各自之列阵,避三韵兮碰头,绝四字之重叠,尽纹章兮华彩。余感而叹之,虎即大猫,精自何来乎?曰;怜之深而酝酿得也。寇鉄将军属虎,自幼酷读经史,深喑各体虎书,尤好自题边塞诗寄意;衍江画师善虎,神州奋发驰名,尝为奥运增辉,且喜随心写意虎抒情。二公和合,融其所长,惨淡以经营,精益而求精,越数月乃珠联璧合矣。
余复赏,鸿卷之灵韵,得乎于气也。气贯长虹,雄浑氤氲山河;飞瀑渲泻,激湍点染澎湃。无草木树森,但闻鸣啭呼啸,声张凤歌鹤唳之旷;隠山川丘壑,俯瞰蜿蜒逶迤,形敛起伏跌宕之势。气者何也,盖世拔山之膂,吞河吐岳之魄也。将军虎帐千军,镇守边关万里,胸中自得威武之师凛冽豪气;画师遍踏五岳,阅览林莽千重,襟怀不乏丘壑之形峻岭大象。以兹化诸为灵,发而聚韵,灵感催情韵气飞腾,笔力雄健贯之始终,虎虎乃得勃勃生气矣。
嗟乎!精气所得,升华而聚神韵,此乃长卷惊心动魄超然神境也。余爱之毋释,掩户面壁,往复揣详,徐入佳境。如是者三日,不思馔饮甘苦。何以至此,卷神附体也。若夫,音分五律,画论三境。一曰佳品,二曰稀品,三曰神品。佳品悦目,稀品赏心,神品勾魂矣。魂之既虏,六神即痴,目力所至,岂止踞卧伏奔,正草隶篆云云,唯文化源流滔滔不绝尔。文化者何?人类创造文明之结晶也。赏卷至此晚生恍悟:寇殷二公联袂,岂赞斑寅乎!精气神之所寓,吾中华万里边陲,血肉长城,威武之师也。
晚生顿首,诚惶诚恐,盛情难却,颂以为序。
忽培元
公元2010年4月22日于北京
http://s9/middle/63794cbft756eddaa75f8&690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TITLE="读虎韵长卷 六十米虎韵长卷颂(代序)"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