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年级(上)数学老师的建议
(2014-01-24 10:49:40)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能够长久,所以在玩中学习,调动孩子们的各个感官,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 在操作与体验中学习。一年级几乎每节课都有动手操作的环节,自我讲述环节,交流互动环节,让孩子在自我生长中学习。例:从数数开始,到加减法的意义,几乎每节课都有学具的参与,有图片、小棒、雪花片等,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理解算理。在加、减法表的学习时,让孩子们准备好加减法的卡片,自己探索制作加、减法表,寻找、发现、掌握规律。这一过程培养了孩子们的口算能力、分类的意识、有序的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体验的过程深深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在玩!能力在玩中得到了培养。
2.设置数学游戏,学习或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加减法之后,使用扑克上了一节练习课。两人小组合作,第一局由我制定游戏规则;第二局更改规则;第三局全班商讨一个规则,大家试玩;第四局小组自己定规则;最后玩反应能力。每一局的练习重点都有所侧重,把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加、口算练习速度,合作协商都融入了每一局的游戏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玩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3.结合一年级的教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序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现以一一对应的思想为例说一说我们的做法——在比多比少一课,孩子首次接触到一个对着一个摆,这个方法叫一一对应,用这种方法孩子们摆出了6个小松鼠与6个盘子同样多,6个小松鼠比5把勺子多,6个小松鼠比7个杯子少,课上的学习如果在生活面前止步,知识只能说是死知识。还记得学完这一课之后,下午学校的间食是果酪,于是我们让孩子来给同学们分小碗、分勺子,每个孩子都给机会参与,边做边说“一个小碗分给一个小朋友、一个小勺子分给一个小朋友……”接下来几天的分水果也是让孩子们如此去体验感受,并把这一体验感受活动带回家,让孩子在家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家人分餐具水果等等,精深的数学思想转化为了可见、可做的具体的事情了 ,从而也真正成其为孩子的思想了。
4.注重讲题、编题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才算是基本明白了。所以在每天的数学课上一定注意学生说完整,说思路,说想法的训练,课堂上注重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为学生今后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5.解题策略——画图。一年级的孩子本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一年级别后半期会出现一些纯文字的题目,或者小聪明题,教给孩子会数学符号表示题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思维,帮助理解题意。例如:排队的题。
6.数学学习生活化。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世界和世界的数学。比如:钟表知识,钟表知识是本册书的难得,把难点分散开学习是本学期成功的地方。本学期从一开学我们便将这一知识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进行教研,最后确定了如下教学过程——开学初学习点数物品时,就布置实践作业,回家用点数的方法数出钟表上有多少根指针、多少个数字、多少个大格,可谓一举多得,既复习了点数的方法,又在生活中认识了钟表表面的有关知识;之后又分几个星期布置数学实践作业,先认几个重要时刻3时、6时、9时、12时,后来再认整时时刻;在学期后期要学习钟表知识的前一周,又请孩子们用自己所积累的对钟表的认识来新手制作一个钟表表盘并在家观察钟表指针的运动情况及用小闹钟练习拨动钟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学生们随着老师再走进课堂,孩子们就有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带动着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学习新知识,而且生活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疑问也会成为他们听课时的有意注意的重点,将课堂学习效率扩大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