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五”时期的蓝烟铁路建设

(2018-01-05 13:54:48)
分类: 烟台文史

“一五”时期的蓝烟铁路建设

文◎金延铭 金靓婕

蓝烟铁路是烟台历史上第一条对外连接的干线铁路。线路由胶济铁路的蓝村站起,向北东经过胶东半岛丘陵地区,行至烟台市区止,全长183公里。蓝烟铁路是国家列入“一五”计划建设的Ⅲ级干线项目,1952年开始勘察设计,1953年开工建设,1956年建成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中共中央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制定并实行国家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胶东半岛处于国家的海防地带。为了促进山东半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防建设,1952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安排“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计划时,确定建设蓝烟铁路。最初拟建由胶济铁路的潍县(今潍坊市区)出轨至威海卫(今威海市区)的铁路。

这个方案是依据历史上修建烟台至潍县铁路方案提出的。自清同治年间起,烟台各界有识之士就不断动议修建烟潍铁路。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修建烟潍铁路的呼声日益高涨。19128月孙中山北上进京与袁世凯会谈途经烟台时,烟台方面曾向孙中山先生当面提出此事;同年9月孙中山从北京再返山东时,在济南还与山东都督周自齐磋商修建烟潍、兖亳铁路等事宜,国民政府对此还作过专题研究。但因种种原因,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条铁路的修建一直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中央财政委员会最初的方案,是把民国时期规划的烟潍铁路延伸到威海。在项目论证过程中,铁道部进行过多次研究、比较,最后确定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修建由蓝村站出轨至烟台的Ⅲ级干线铁路。

19528月至10月,铁道部设计局第三勘测总队对蓝烟铁路进行初测,同年10月至12月进行初步设计;19533月至9月完成定测。蓝烟铁路按年运量200万吨以上的Ⅲ级干线标准设计,正线为单线,最大坡度上行8‰、下行6‰,最小曲线半径600米,桥梁载重钢梁为中——22级,钢筋混凝土梁及墩台为中——26级。全线建车站18个、工务段1个、建筑工区2个,建机务折返段、列检所、军运代表室各3个,建电务工区、公安驻在所各6个;建房屋268栋,计3万平方米。

蓝烟铁路所经过的地区,蓝村至莱阳站多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土质以沙黏土为主;莱阳至桃村站之间地形较复杂,地质构造主要为砂岩、页岩互层;桃村至烟台站之间多数地段有台地,有裸露的岩石。线路最高点为海拔147.84米,在海阳至长沙堡站之间;最低点为海拔3.04米,在烟台站内。沿线属中强震区,其中烟台市区地震烈度为7度。穿越线路的河流主要有流浩河、五沽河、清水河和大沽夹河等。

修建初期由铁道部基建总局第五基建分局发包,铁道部第五工程局承包。为配合工程尽早实施,第三勘测总队于19535月先后提交已完成设计的0——50公里、50——78公里的施工设计文件。

19536月,蓝烟铁路建设正式开工。当时铁道部决定线路暂时修到莱阳为止。19548月,铁道部又决定恢复莱阳至烟台段的施工。

19538月,施工单位按铁道部要求调整了技术标准,路基、桥涵工程仍按Ⅲ级干线标准施工,其余工程本着降低标准和造价的原则改按地方线标准施工。195410月,铁道部第五基建分局被撤销,工程发包单位由济南铁路局基建处驻蓝烟铁路工作组接办,并开始铺轨,当年年底由蓝村站零公里铺至莱阳东79公里处。莱阳至烟台段于195410月开工,初期的施工方案是由莱阳和烟台两端相对铺轨,19557月改为由莱阳向烟台单方向铺轨,同年12月铺至烟台站。

蓝烟铁路修建过程中,铁道部的领导和苏联专家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19556月,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来蓝烟铁路工地检查工作期间,现场查看并确定了烟台车站的布置方案。铁道部的苏联专家特洛雅诺夫、扎冈达耶夫、俩布赫等先后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出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按地方线标准施工等许多建议。苏联专家还帮助解决了外夹河大桥桥头防护及路基沉裂等技术问题,被中方人员称赞为“给了我们无私的兄弟般的帮助”。蓝烟铁路的路线设计,也吸收了苏联方面的有关经验。当时莱阳县城是中共莱阳地委和莱阳专署机关所在地,莱阳火车站选址在离县城中心10里的南部,就是根据苏联卫国战争时经验,把战争时期敌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分散布局的思路确定的。

蓝烟铁路全线共征地2.78万亩,完成土石方工程766.3万立方米,正线铺轨183.696公里,站线铺轨29.57公里,建大、中、小桥梁126座,涵渠121座,道口162处,道岔99组,修筑煤台4座、灰坑5座、三角线1处。沿线架设通讯线路184公里,设电话所2处;设给水站4处。全线工程实际投资6637.82万元,比工程预算的6520.5万元增加了117.32万元,增加幅度为1.8%

承担蓝烟铁路施工的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的广大职工,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无论在烈日晒烤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始终奋战在工地上。在施工过程中,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努力增产节约,提高工作效率。在灌注桥梁墩台混凝土时,他们把用搭建脚手架送料改为吊斗高空运送,采用模板开窗法进行灌注,既省工又省料。在架设清水河桥上的承钢板架时,八工区架桥工班的师傅们采取拨道落梁法,曾经一天架设824米钢梁,创造了当时铁路桥梁单日架设进度的全国最高纪录。

蓝烟铁路从蓝村站到烟台市区,先后经过莱阳专区、文登专区所辖的即墨、莱西、莱阳、海阳、栖霞、福山6个县。各地党委、政府积极动员和号召沿线村庄干部群众高度重视和支援铁路建设。他们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腾出铁路建设用地,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修建过程中保证了施工单位职工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在施工的高峰时期,两个专区和烟台市每日动用民工达1.15万人,为铁路工程采石方、打石子、挖土方、筑路基、运材料。另外,还从铁路沿线之外的县抽调民工,到工地支援工程建设。

为了组织好支援蓝烟铁路这一国家“一五”计划胶东重点工程的建设,沿线各县都成立了指挥部,实行统一指挥调度。

莱阳县成立了由县长梁凤君任指挥的“筑路指挥部”,下设秘书组、民力组、财务组、卫生组、土地组以及6个施工管理大队、35个施工管理中队。19549月开始征购莱阳县境内铁路建设用地,在一个多月内就完成购置土地37.08万亩、拆迁房屋122间、迁坟2509丘,保证了当年11月施工队进场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共组织动用民工18955名、乡干部82名、会计9名、司务长48名、卫生人员25名、炊事人员257名。

福山县境内蓝烟铁路主线37.4公里,从珠玑村到老岚村,设回里、旺远、楚塘、珠玑4个站。开工前,福山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进行了广泛动员,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修建蓝烟铁路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号召沿线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铁路建设。县里对各乡、村互助组、合作社的劳力作出抽调计划,分期分批调用。土地丈量登记和补偿工作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19541111日至25日,首先分三段开工了旺远到仓里15.65公里路段的建设。沿线附近的民工朝出暮归,远处的民工集中到指定村庄寄宿。在挖填土方中,共调用一区朝出暮归民工600名,二区寄宿民工972名,三区朝出暮归民工1000名,四区寄宿民工661名,五区朝出暮归民工1430名,六区寄宿民工400名、朝出暮归民工200名,七区寄宿民工600名,八区寄宿民工700名。填挖土方的民工共6563名。修筑铁路需要大量石方、石子,而福山县境内石匠又比较少。文登专署从昆嵛县调石匠45名、壮工45名,加上福山县一区的30辆小车和民工,负责采挖石方;另从昆嵛县调石工85名,从福山县调壮工85名、女工879名,组成砂石采集队,在道平村开山采石、打石子。县指挥部在民工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广播筒、黑板报、漫画在工地上发挥宣传鼓劲作用,各民工队干劲高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按铁路规划设计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栖霞县境内蓝烟铁路主线23公里,设立水有兰、桃村、陈家疃3个站。自195410月至195511月,有一万多人参加施工。栖霞境内丘陵山地最多,素有胶东屋脊之称,在沿线各县中开山工程最多,达80多处;砌护坡墙最多,达6950米;完成土石方量最多,达565.2万立方米。

海阳、莱西、即墨3县的工程开工较早,于19535月至7月间先后展开施工作业,也都组建了指挥部,调集民工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1955122日,在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全体职工和广大民工的积极努力下,蓝烟铁路提前8天完成了铺轨计划。铁道部和山东省政府决定,蓝烟铁路于195611日正式通车。

19551231日晚19时,庆祝蓝烟铁路通车大会在烟台市隆重举行。参加庆祝大会的有: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在烟台的全体职工,烟台市党政机关、企业、学校、驻军代表,沿线各专区、县党政负责干部,以及筑路民工指挥部的负责人员等,共1400多人。山东省省长赵健民、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何以群、省政协副主席马保三、省工商联主任苗海南和烟台市党政领导,以及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局长赵锡纯、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洵才和济南铁路局、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局负责同志。

庆祝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大会主席、烟台市市长左栋周主持大会。山东省省长赵健民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蓝烟铁路通车,是烟台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是全山东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喜事。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于烟台市和山东省来说是一个大的变化,山东半岛上横贯这样一条铁路,对增强国防力量和促进经济建设、特别是促进沿线的工业建设和合作化,都有很大的作用。他号召全体到会者和全省人民,在1956年里要更加积极、更加热情地在工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做出更大成绩。济南军区代表何以祥、山东省政协代表马保三、山东省工商联代表苗海南、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局长赵锡纯先后在大会上讲话。赵健民省长在大会上向铁道部第五工程局颁授奖旗,向工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颁发了奖章、纪念章。会后,铁道部第五工程局政治部文艺工作队演出了精彩的文娱节目。

1956127日,蓝烟铁路验交筹备处在青岛成立;3月对47公里线路及建筑物进行了初验。46日,验交委员会在青岛成立,当月对蓝烟铁路进行复验。验交委员会复验认为:线路设计基本正确,符合初期运营要求,但总体设计较差;桥梁、给水、通信、信号设备质量良好,线路、机务、车辆及房屋设备合格,场站设备基本符合初期运营要求。630日,蓝烟铁路正式办理交接,由济南铁路局接管,71日正式交付运营。

71日,山东省副省长陈雷在桃村站参加蓝烟铁路通车典礼,为第一列正式运营的火车剪彩。站台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桃村附近的栖霞县第四中学师生把“学习总路线、贯彻总路线、执行总路线、大办农业合作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大标语,贴在火车的车厢上。周边村庄的群众纷纷赶到车站,来看火车。

蓝烟铁路的建成,圆了自晚清到民国几代烟台人的铁路梦,给烟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1955年的《烟台劳动报》报道:“过去由于交通不方便,不但影响了胶东各地的物资交流和烟台港口的对外贸易,而且也常常由于运输不及时给国家造成损失。今年海上大虾空前丰收,在产量最高的日子里,各有关单位组织全市所有运输力量进行销鲜,最后也还有40多万斤虾因无法外运不得不贬价出售,给国家减少了数万元的收入。其他物资也常因运输不便而发生类似情况。蓝烟铁路通车以后,这种情况就不会有了。烟台市有不少工厂是以农产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有些工厂过去常常因运输不便而不能正常生产。同时,胶东不少农村是依靠烟台市供应工业产品和农具、肥料等,过去也常因物资不能及时运到农村而影响农业生产。蓝烟铁路通车后,这种情况也会减少。用火车运货物不仅迅速及时、风雨不误,而且运价也将会降低,这无论对生产部门或消费者都有好处。”

在客运方面,蓝烟铁路通车当年的1956年,虽然只开通了下半年的客运,就使烟台港的全年客流量增加了18.8%1957年,烟台——青岛、烟台——济南、烟台——浦口的客运列车全部直通后,当年烟台站旅客发送量就达38万人次,带动烟台港的客运量比上年增加17.2万人次,增幅达60.56%

虽然由于当时处于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国家财力有限,蓝烟铁路的设计标准不高,在建设中为了降低造价而降低了多数路段的设计标准,但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于烟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原载于政协烟台市委员会第三期(201712月)《烟台文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