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通评十一届美展国画作品——G篇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国画 |
http://s16/bmiddle/3fdf29f0g7800a5f2bc2f&690
《那时花开》吴天文(辽宁)200cm*204cm
此画的构图与结构都很不错,色彩的运用也很到位。那么多花花草草放在一起却一点也不显得凌乱。但处理手法上值得推敲,如人物主体何以突出?中景与后景的过分精雕细琢?这些都让整幅画显得有点僵硬,而缺少自然感官的体验。
http://s13/bmiddle/3fdf29f0g7266773eaf0c&690
《涛声如歌》吴建科(解放军)220cm*180cm
吴是擅长搞大场面的,而且多搞拼贴组合。一些历史题材的表现上还是值得称赞。但就这张画而言整体略显小气,刻意追求高大全,反倒成了小拼图。
http://s6/bmiddle/3fdf29f0g7800ad2d1785&690
《蕉阴絮语》吴冠华(浙江)166.5cm*153cm
年轻女画家的作品。画面很干净,线条很流畅,一张工工整整、循规蹈矩的画。不能深究!
http://s7/bmiddle/3fdf29f0g7800ad91ff06&690
《先驱者——为光复会先贤造像 》吴宪生(浙江) 206cm*203cm
吴先生笔下的写意很具味道,虽传统些,但笔头功夫上的线条是很棒的。这张工笔具象的人物显得很是差强,有笔触没笔墨,而且有点絮叨。
http://s8/bmiddle/3fdf29f0g7800ae600b87&690
《丰碑——“5·12”》吴绪经 冯志(四川) 220cm*200cm
吴绪经先生工笔画上线条的劲道在这张画里毫无展现。太形式感了,而且过多的往主旋律上靠。以碑的形式阐述“碑”,从而以求其主观的新解,显然从语法上就是个错误的命题。
http://s13/bmiddle/3fdf29f0g7800b1249efc&690
《路》吴耀伟(黑龙江) 195cm*170cm
有些东西适合于油画的表现,有些东西适合于国画的表现,显然作者还没找到这里的窍门。这样的画面很失费力不讨好。
http://s14/bmiddle/3fdf29f0g7800b1811f2d&690
《渔家秋歌》宋丰光 张锦平(山东)204cm*180cm
直线条的错置表现层次与关系,这个方法应该是有很大空间可寻的。此作表面上看来还算不错,装饰味道也突出。只是过于追求具象而在结构上缺少了力量感。
http://s3/bmiddle/3fdf29f0g7800b1dcb202&690
《岁月无声》宋晓峰(陕西)210cm*187cm
方法太单一了,一笔走到底,毫无变化。
http://s10/bmiddle/3fdf29f0g7800b3073fe9&690
《高峡丰碑》张军 施江城(湖北)180cm*160cm
施先生的画本来就没什么个性,再来个视觉习惯图式问题就出来了。这画活脱一个金陵画派大总结,宋文治、魏紫熙、钱松岩全搞到一起去了。
http://s12/bmiddle/3fdf29f0g7266785746db&690
《圆梦》张万臣边舒才 白雪峰(解放军)180cm*180cm
又一个三人组合。很纳闷儿一张画需要那么多人来做?而且人越多越主旋律。从头奖到入选,五百张画里有一百多张都是合作完成。这让我想起做动画片,一个画背景,一个画原画,一个描线上色,然后叠到一起。
古人合作倒也多是这样,要么主旋律,宫廷画师一起搞定。要么相互交流,一起合作如对对子。现在有点烂了,什么画都能合作。
这种画面其实有照片就足够了,再画出来就纯属多余了。
http://s4/bmiddle/3fdf29f0g7800b3f48ca3&690
《第一时间》张小瑛 刘正(四川)200cm*200cm
这种画面形式上的拼贴组合很出效果,只是表现上差强些。那个美女一定是空降过去的,面无惧色、大义凛然,大有试问天公之意。这玩笑可开大了。
http://s5/bmiddle/3fdf29f0g7800b70f98e4&690
《踏雪》张小磊(解放军)250cm*177cm
西画写实讲究画人画到骨头里。这画显然只画了表面,我们看那裤子,薄薄的,而且只有一层。还是比较流行的宽裆喇叭腿。既不保暖也容易灌进去雪。
http://s15/bmiddle/3fdf29f0g7800b75bd63e&690
《毕业班的初夏》张艺(江苏)212cm*200cm
估计有小女生的情结,表现的也是现实中的小场景。没什么高深的东西,从里到外很平淡。
http://s7/bmiddle/3fdf29f0g7800b7c6c6a6&690
《一地阳光》张玉华(河北)190cm*182cm
王晓辉的工笔写实版本。这种构图与空间设置是刻意而为的,但一点不巧且毫无意趣可言。很傻!很楞!
http://s7/bmiddle/3fdf29f0g7800b87c7986&690
《闹新娘》张立奎 张立年(解放军)220cm*200cm
估计是兄弟齐上阵。原本张立奎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得很好了,多了一个人画面也像多了层东西,多了很多无用的笔触。但这画整体还算不错。
http://s2/bmiddle/3fdf29f0g7800b9d18ba1&690
《课间操》张争(四川)209cm*157cm
怎么看怎么像监狱放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怎么都这个造型出场?
http://s2/bmiddle/3fdf29f0g7800ceefc3f1&690
《岁月》张伟平(浙江)200cm*200cm
长在传统路子上表现不俗,很有古意也很具笔墨。新形势下的细腻表现显然将自己的画落入了俗套。个性没有、笔墨表现没有,形式美感也只算一般。
http://s8/bmiddle/3fdf29f0g7800cf3c1f07&690
《出行的人们》张兴国(甘肃)200cm*200cm
这张画有点近于张江舟、梁占岩了。张江舟的笔法,梁占岩的形。
http://s9/bmiddle/3fdf29f0g7800cf9f2798&690
《腊八·年集》张廷波(广东)210cm*160cm
这种貌似清明上河图的画多会画成这样,历史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都不高。
http://s2/bmiddle/3fdf29f0g7800cfeb5731&690
《高地》张江舟(北京) 180cm*190cm
偶像级的。这张画画的不随意,拘谨、刻板了些。
http://s13/bmiddle/3fdf29f0g7800d06cf77c&690
《傣家年年喜事多》张志平(云南)200cm*160cm
个性没有。色彩淡的没味儿,白水卧鸡蛋。还撒了一大把味精。
http://s12/bmiddle/3fdf29f0g7800d0c1fa7b&690
《承包北山》张志民(山东)185cm*190cm
又是一个偶像级的。可惜这张画画脏了,画焦了。
http://s10/bmiddle/3fdf29f0g7800d11c3819&690
《爬雪山》张志和(江苏)233cm*140cm
形式感很强,画面很平。画人多不是搭人梯。
http://s12/bmiddle/3fdf29f0g7800d1687f3b&690
《石榴红》张迎春(江苏)190cm*170cm
很浓、很艳、很厚、很实,画面效果也很俗。
http://s16/bmiddle/3fdf29f0g7800db64650f&690
《大爱无疆》张宝松(河南) 210cm*191cm
题材不新,浮躁加俗套。我历史学得不好,不知道生硬的把这几个人放在一起而言大爱是何企图。宋先生都没腰啦!裙子都快掉下来啦!
http://s10/bmiddle/3fdf29f0g7800dd446bd9&690
《安居》张建华(吉林)198cm*98cm
这山头要倒。严重头重脚轻。
http://s9/bmiddle/3fdf29f0g72667cdc3248&690
《西苑晓雾图》张建京(河南) 190cm*176cm
原本是一条积雪的路,却生生像是从露台看远景。山水加城市?还弄个相当传统的名字。
http://s11/bmiddle/3fdf29f0g72667ce3c88a&690
《第一道航迹》张明川(解放军) 190cm*196cm
这一题材是他的拿手好戏,但总是这些也没得意思。而且表现上除了追求视觉就是追求视觉,其他的一无所有。
http://s5/bmiddle/3fdf29f0g72667ceb8134&690
《晚秋》张贤明(福建) 200cm*185cm
传统一路的花鸟。显然谁都跳不开江宏伟,即便你不承认,但也是个事实。
http://s6/bmiddle/3fdf29f0g72667cf316f5&690
《和平·百合》张迪平(上海) 96cm*180cm
很特别的一张,也算很不错的一张。笔墨味道很浓,看之简单实则功力深厚。缺点在于整体画面构成不雅,毫无出奇的地方。
http://s15/bmiddle/3fdf29f0g7800e45f61ae&690
《忆秋》张亮(吉林) 145cm*98cm
太多人这么画,就不要再钻进去。
http://s4/bmiddle/3fdf29f0g7800e4abbc93&690
《葳蕤家山》张复兴(广西)213cm*160cm
还是他一山葱茏的样貌。
http://s14/bmiddle/3fdf29f0g7800e5014f3d&690
《江上清风》张春新(重庆) 203cm*186cm
一堆乱线,一片乱墨,一张脏画。
http://s7/bmiddle/3fdf29f0g7800f5c3d0d6&690
《青春记忆》张洪源(山东)200cm*120cm
晕倒!第一直觉是何多苓遭遇刘孔喜。
拜托,你干吗非要模特看镜头?
http://s7/bmiddle/3fdf29f0g7800f6101816&690
《秋到客家收柚忙》张秋桔(福建) 220cm*200cm
削平了山头的满维起。还点了很多树,点了一片沃土。借鉴了北京画院郭宝君,那前景的几棵树成了钱选的直立行走版。
http://s5/bmiddle/3fdf29f0g7800f65c5644&690
《春风》张海东(黑龙江)200cm*180cm
酷似水彩。极度厌看渐变图。
http://s7/bmiddle/3fdf29f0g7800f6ad8066&690
《天界子民》张继允(江西)190cm*175cm
于小冬《渡》国画删减版。
http://s12/bmiddle/3fdf29f0g7800f7084b0b&690
《重返家园》张铨(浙江)220cm*176cm
张势要将唯美路子进行到底。他的小写意花鸟难以显现自己的味道,窗台的瓶花柿子也成了审美疲劳,这样改变下是好的方向,但关键是如何才能入境。http://s16/bmiddle/3fdf29f0g7800f763d79f&690
《龙岗》张雪松(辽宁)220cm*180cm
前景小淡墨皴出的雪景还算有些味道,后景则应虚些以作对比才好。http://s2/bmiddle/3fdf29f0g7800f7b03de1&690
《渔樵杂处自成村》张喆(河北)200cm*200cm
这构图的形式感很强,只是内中的笔墨表达又回到了俗套。这个图式在山体的表现上完全可以画的随意些,没必要搞得这般拘束与流俗。
http://s4/bmiddle/3fdf29f0g7800f80bc383&690
《春消息》张登魁(山西) 180cm*145cm
长安画派的典型遗传,快画成黄土画派了。http://s3/bmiddle/3fdf29f0g7800f9e18812&690
《大地回春》张策(辽宁)175cm*189cm
这几只麻雀跟画面主体景致没融在一起,完全是两个图片叠加在一起了。真成动画片了。http://s8/bmiddle/3fdf29f0g7800fa2de1f7&690
《古色幽香》张蔚宇(云南)200cm*170cm
没画的那么死板,好!没完全的模仿与借鉴,好!但整体没什么美感,没什么技术表现,失败。http://s1/bmiddle/3fdf29f0g7800fa7a2490&690
《暖阳》张静伯(河北)191cm*175cm
张的这种给画面画出肌理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个人对其作品较为欣赏。http://s11/bmiddle/3fdf29f0g7800fae05eca&690
《戏如人生》张蕊(解放军)205cm*190cm
又是叠加拼贴了。画面很平,能在上面滑冰。